✔ 最佳答案
版主您好道安參考:
針對感情以較白化解說
想請問我們還有可能嗎
家國興亡自有時:感情的交往好壞 都要看自己去感受
吳人何苦怨西施:你為了吃醋 就抱怨男友用情不專 一路走來怪罪對方 沒有真心相對
西施若解傾吳國:你要自己回想一下 自己今天面臨的感情分受手結果 是誰造成的
越國亡來又是誰:感情緣分已到盡頭 這是形成的導火線
籤詩主旨 :提醒當事人 感情緣分好壞 要看自己如何經營有道 自己很麼栽 得到成果就是結果 在感情方面 遇到任何事情 不要一昧怪對方 應該好好檢討自己得失 再來談復合
籤詩典故參考:詠西施的詩篇多把亡吳的根由歸之於女色,客觀上為封建統治者開脫或減輕了罪責。羅隱這首小詩的特異之處,就是反對這種傳統觀念,破除了女人是禍水的論調,閃射出新的思想光輝。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來,詩人便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將亡國的責任強加在西施之類婦女身上。這裏的“時”,即時會,指促成家國興亡成敗的各種複雜因素。自有時 表示吳國滅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應歸咎於西施個人,這無疑是正確的看法。有人認為這裏含有宿命論成分,其實是出於誤解。何苦 ,勸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諷意味:你們自己誤了國家大事,卻想要歸罪一個弱女子,真是何必呢!當然,挖苦的對象並非一般吳人,而是吳國統治者及其幫閒們。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後面這兩句巧妙地運用了一個事理上的推論:如果說,西施是顛覆吳國的罪魁禍首,那麼,越王並不寵倖女色,後來越國的滅亡又能怪罪於誰呢?尖銳的批駁通過委婉的發問語氣表述出來,絲毫不顯得劍拔弩張,而由於事實本身具有堅強的邏輯力量,讀來仍覺鋒芒逼人。羅隱反對嫁罪婦女的態度是一貫的。僖宗廣明年間(880—881),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皇帝倉皇出逃四川,至光啟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詩人有《帝幸蜀》一首絕句記述這件事: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阿蠻”即“阿瞞” 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亂入蜀,于馬嵬坡縊殺楊妃以杜塞天下人口。這一回僖宗再次釀成禍亂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詩人故意讓九泉之下的玄宗出來現身說法,告誡後來的帝王不要諉過於人,諷刺是夠辛辣的。聯繫《西施》作比照,一詠史,一感時,題材不同,而精神實質並無二致。這樣看來,《西施》的意義又何止為歷史作翻案而已!
宸靈淺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