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請問寶鏡三昧和洞宗三滲漏何解?何用?
末學隨緣隨喜回覆~
寶鏡三昧和洞宗三滲漏都是禪門曹洞宗祖師洞山良介所提出的。
洞 山也是石頭希遷門下的大禪師.對於無心合道的牛頭宗思想也有所入。
教學溫合.義理透徹.道家思想也明析。
不像臨濟宗義玄禪師呵佛罵祖.打棒喝.只論見性不著文字教學。
以下就分別說明其解用~
先明寶鏡三昧:
聖嚴法師是禪門大善知識.他生前曾經對此.作過專題發表.末學依其意.摘錄.去繁就簡.簡單說明之。
寶鏡三昧歌是禪佛教曹洞宗祖師洞山良价的著作.曹洞宗是頓悟的宗派.卻非常強調哲理。
寶鏡三昧歌這個篇名值得特別注意。
為什麼洞山禪師會談到寶鏡呢?
佛教常以鏡子為象徵,經典中提到一面古鏡.年代極為久遠.以致完全被塵土覆蓋.此鏡非常古老.以致人們已經忘記自己擁有這樣的寶鏡。
有一則公案談到一對師徒行腳穿越一座山時.看到一群猴子.師父就說這些動物真可憐.因為牠們雖然身懷古鏡.卻在迷惑與無明中打轉。
寶鏡是一種象徵.代表諸法的根本.一切眾生的根源.諸佛的本質。
其他還有許多名詞、術語.也都用以指稱這同樣的東西。
我會因應不同的時機.稱之為自性.清淨性或本性。
它在華嚴經中稱為一真法界.在法華經中稱為真如一實涅槃經中名為大般涅槃.祕密藏或佛性.楞嚴經稱作如來藏.而唯識宗稱之為阿賴耶識或大圓鏡智」。
然而.最終要記住的是.這些都只是名相而已。
洞山禪師卻將這首詩歌題為寶鏡三昧歌。
在此詩題中.「三昧」就像「寶鏡」一樣.背後含有特別的意義。
三昧是指寶鏡的力量.只有當一個人達到最深層的三昧時.這種力量才會顯現。
到了這個階段,所有執著皆已脫落。
這種力量表現在兩方面.它一方面袪除煩惱以自利.另一方面幫助別人發覺自己的寶鏡以利他。
這就是寶鏡三昧.也就是寶鏡的力量。
再簡明洞山禪師所倡三滲漏:
洞山良价禪師首倡三種滲漏.一方面可檢查自己的滲漏.也可檢驗別人的滲漏.
洞山說:末法時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驗真偽.有三種滲漏:
一曰:
見滲漏.機不離位.墮在毒海。
第一:
迷於佛理知見.喜歡引經據典 .
著於法語法源.須句句有出處.文出於那部經那部論.於此滔滔而論.迷於知見.完全違背了宗門的旨趣。
宗門不著經典.無此毛病.如果學佛.著於經典而不知返心見性.則易墮在義理毒海。
須具隻眼.才能夠轉位。二曰:
情滲漏.滯在向背.見處偏枯。
第二:
只因執著己見.因而排斥異己 .
對錯分明.落入情執偏見.以己意為是.強烈的評擊別人的言論缺失.異己為非。
這是學佛人的大缺失.
要能離卻二邊情執.始能不滯情境.才不會於知見偏於枯竭。三曰:
語滲漏.究妙失宗.機昧終始.濁智流轉。
第三:
執法理論.少於實修.
此為佛學大通家. 論理不修定.屬於慧多定少.流於狂慧無明.喜參究佛理玄妙而失本性之趣。
由洞山提出這三種滲漏.可以檢驗自己在學佛修行上的缺失。
以上供佛友您參考~
阿彌陀佛~
無患子合十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