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為何交由馬謖防守?莫非蜀國無人才?

2011-03-03 11:05 am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眼看長安即將攻下 卻因街亭兵敗而退兵
敗仗之將為馬謖 難道蜀國當時真的沒有人才?竟將此一戰略要地
交由一文官把守?吳懿?王平?魏延?馬岱?當時趙雲也還活著阿
蜀國當時應該還是有人才的呀... 難道諸葛亮的才智 竟然輸給
司馬懿?
更新1:

正史裡 請問孟達是不是真的要造反? 孟達是被司馬懿殺死的?還是張合殺死的? (就我所知正史裡 馬謖好像為張合所破)

回答 (10)

2011-03-03 7:17 pm
✔ 最佳答案
不是沒有人才,而是這地方守住就可以了。現在大家對於馬謖的種種批評都是事後諸葛,然而在當時的環境中,這樣的人才卻是守方的首選之人。
第一:不可冒進,派猛將之類的人才駐於此地,除了不利於攻城掠地、衝鋒陷陣外,更重要的是此類人才,往往性格火爆、心性不定,三國演義裡面,曹洪不就是這樣破馬超所破。
第二:這個人不要太有威望,凡事條條稟報,不擅自作主。
第三:這個人要有些謀略,除了聽得懂當道紮營的意思外,還要善於分析敵情。
第四:這個人最好是自己的親信,和自己有私交,除了便於溝通外,也可安心於自己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綜合以上的種種要件,馬謖此類人才,自然出線。成功需要具備好幾個要件,而失敗往往只是一時的輕忽大意。更何況勝敗乃兵家大事,不能夠因為一時失敗,而否定全局。
2011-03-09 8:01 am
因為......馬謖是個人才,真的,飽讀詩書兵書

攻打孟獲時他的想法幼和孔明不謀而合,因此孔明對他讚譽有加

沒想到,諸葛亮這次居然失策了,他居然擅自主張不服軍令

孔明向來謹慎,對選用人才更是謹慎,但這次他忽略了[經驗的問題]
2011-03-12 4:30 am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漢將領,也是侍中馬良之弟。初以荊州從事跟隨劉備取蜀入川,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生平[編輯] 少有名氣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馬謖和馬良曾同為荊州從事,劉備入川時,馬謖跟隨大軍同行。蜀漢四英之一的蔣琬也稱讚馬謖為「智計之士」。[編輯] 丞相賞識馬謖歷任綿竹令、成都令、越希太守,由於才華橫溢得到諸葛亮的賞識,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倍加器重,每次談論都是一整天,蜀漢丞相諸葛亮用為參軍。劉備臨終時告誡諸葛亮馬謖不可重用,諸葛亮並未聽取;但爾後街亭一役令諸葛亮明白其先帝意思。[編輯] 南征方針馬謖才器過人,且好談論軍計,《三國志》多次提到,可謂深受諸葛亮信任。馬謖在諸葛亮南征孟獲之時,曾於出兵前向諸葛亮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將為下」的戰略方針,而在作戰中,諸葛亮也是充分體現並採用了這種戰略方針的,最後南疆終蜀之世未再有戰事。[編輯] 街亭失守諸葛亮征討南中時,馬謖曾向諸葛亮提議採取心戰。228年諸葛亮出祁山,違眾提拔馬謖為先鋒 。街亭之戰時,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指示讓他「靠山近水源安紮寨營」。馬謖因違反軍令,且不聽王平之諫言,剛愎自用,張郃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圍困於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饑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蜀軍進退無據,不得已放棄隴右三郡,退守漢中,後被諸葛亮處死。[編輯] 逸聞《三國演義》指馬謖被諸葛亮處斬。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亦痛哭。京劇《失街亭》就是講這一段故事。《資治通鑑》記載諸葛亮把馬謖關入獄後殺了他。《三國志‧馬良傳》記載諸葛亮退回漢中,馬謖被關入獄中後死於獄中。 《三國志‧向朗傳》則提到馬謖逃走,向朗知情不報,因此讓馬謖的死充滿了謎團。劉備臨終前,曾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1],而「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參考: 維基
2011-03-10 5:13 pm
每個名將都是從沒經驗開始的
孔明在出茅廬之前有啥狗屁經驗
不也是都是看書而已
2011-03-10 6:34 am
馬謖是個書呆子,沒有經驗只相信書上的理論。
2011-03-05 8:39 am
劉備死前跟諸葛亮交代
:孔明啊 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了 不可委以重任啊 切記切記...

馬謖是孔明的學生 一直跟在孔明身邊 就像張大頭兄所言 沒功績怎麼讓他升官咧
且街亭之役 王平為副將 誰想得到...
誰想得到他老兄(這書呆子)會把本寨設在一座孤山上讓人包圍攻打 蠢啊

2011-03-12 04:43:11 補充:
是啊
都是書呆子
差別在
孔明第一仗就讓關張趙佩服的跪在地下流眼淚當神一樣的在拜
馬幼常啊 玩掉北伐先機不說 還玩掉自己的命
2011-03-03 9:50 pm
馬謖 諸葛亮原本想栽培成他的接班人

不讓他守讓誰守?

所以識人這方面 諸葛的確不如劉備
2011-03-03 9:32 pm
諸葛亮是念在已故好友馬良份上,而不顧劉備反對,對馬謖委以重任的。



孟達是要造反,後來被司馬懿軍隊所殺。
2011-03-03 7:53 pm
因為諸葛亮太信任馬謖
2011-03-03 4:23 pm
首先,當時蜀漢的北伐在當時是無法撼動曹魏政權的,之所以第一次北伐一開始十分順利,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主因是曹魏主事者認為(劉)備旣死,數歲寂然無聞,是以略無備預,曹魏才有點措手不及。

但只有一路北伐,少了隆中對裡的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曹魏當時政權穩固,天下未變,蜀漢早失荊襄一路,且根據地僅益州一地,東漢劃分13州,蜀漢僅佔13分之1。而東吳地廣但多數為開發。

2011-03-03 08:35:44 補充:
從當時大勢來看,不論交給誰鎮守街亭,結果依然一樣,都會因糧食補給過長且兵力不足而退卻。

唯一蜀漢可趁的時機,是蔣琬費禕掌政的期間,當時北方有變,司馬氏剛專魏政且揚州軍區屢有反抗司馬氏的軍變,若當時北伐,時機更佳,但後主與蔣琬費禕皆採觀望防守主義。

到了姜維時期,司馬氏地位已然堅固,魏政早已為全把持,北伐先機已失。

2011-03-03 08:42:53 補充:
司馬懿採重兵固守,諸葛亮勞師遠征,兵力不足又補給過長,失敗必然,無關才智。

根據晉書宣帝紀...司馬宣王[司馬懿]斬孟達

初,蜀將孟達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達於是連吳固蜀,潛圖中國。蜀相諸葛亮惡其反覆,又慮其為患。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詐降,過儀,因漏泄其謀。達聞其謀漏泄,將舉兵。帝恐達速發,...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吳蜀各遣其將向西城安橋、木闌塞以救達,帝分諸將以距之。...帝渡水,破其柵,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斬達,傳首京師。

2011-03-03 08:58:25 補充:
晉書記載
司馬懿為宣帝
司馬師稱景帝
司馬昭稱文帝

三國志記載
司馬懿為司馬宣王
司馬師稱司馬景王
司馬昭稱司馬文王

至於為何交給馬謖守街亭,主因是諸葛信任馬謖,根據裴注,馬良與諸葛十分友好,馬良死後,諸葛十分照護馬謖...

襄陽記曰: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于時十萬之衆為之垂涕。


收錄日期: 2021-04-20 00:08: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303000015KK008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