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云: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解釋佛經是不好用凡夫心思去揣度佛意的。
於此末學依斌宗法師心經註解.去繁就簡摘錄.回覆~
罣礙:
亦即被物牽罣障礙而不得自在的意思。
到底被什麼牽罣障礙的呢?
凡夫被色牽罣.故有我執的障礙。
二乘被空牽罣.
權教菩薩被二邊牽罣.故有法執的障礙。
恐怖 :
恐為恐懼.怖是怖畏。
一時驚駭曰恐,常存畏懼曰怖。
要之.即是有事所牽累而生恐懼怖畏.心不得安的意思。
究竟恐怖什麼?
凡夫為五蘊的罣礙.而有分段生死的恐怖。
二乘為偏空的罣礙.權教菩薩為二邊的罣礙.而有變易生死的恐怖。
茲單就凡夫方面來說:
因不覺故.內執四大假合之身為我.貪戀取著.則以身為罣礙而有老病死等種種恐怖的發生。
外執萬法為實有.妄為取著.則以萬法為罣礙而有患得患失等種種恐怖的發生。
這都是無般若智.迷實相理.一向以妄想心用事.煩惱心用事.故有種種罣礙恐怖。
菩薩依般若.純以真實心用事.清淨心用事.故無一切罣礙.因而也就沒有什麼可為恐怖了。
我人要是能依般若而修.到了功行得力的時候.則心境一如.解脫自在~內不執著身心.
則不為身心所罣礙。
外不執著萬法,則不為萬法所罣礙。
那末.這些老病死.和無常轉變的一切恐怖.自然成為烏有。
執著是惑.罣礙是業.恐怖是苦.即惑業苦也。
由於沒有執著(惑).則無罣礙(業).既無罣礙.也就沒有恐怖(苦).
故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遠離二字均讀去聲,作去字解。
也可說,遠是永遠,表非暫時,離是脫離,即解脫的意思;合之為永遠解脫。
大般若經云:
甚深般若波羅密遠離之相。
又云:
於一切煩惱,六趣,四生,蘊界處等而得遠離,故名般若波羅密多。
顛倒 :
顛者頭也,倒是倒置。
這是一種譬喻,意謂眾生背覺合塵,認妄作真,故以顛倒稱之。
取要言之,世間有四倒。
怎樣叫四倒?
一、對於世間諸行無常之生滅法.妄計為常.此為常倒。
二、對於世間諸苦.妄計為樂.此為樂倒。
三、對於世間諸法.不明一切無我.妄計為我,是為我倒。
四、對於世間諸不淨法.妄計為淨.是為淨倒。
所謂妄認血肉之身為淨.世間享受為樂.緣影之心為常.緣生之法為我。
佛陀在臨滅時,曾諄諄警戒諸弟子們說:
若我滅度後.爾等當依四念處為住。
住是不離的意思.謂時時不離四念處觀。
四念處:
一、觀身不淨,可以對治淨倒;
二、觀受是苦,可以對治樂倒;
三、觀心無常,可以對治常倒;
四、觀法無我,可以對治我倒。
這是很值得留意的!
夢想:
謂夢中之幻想.是一種虛妄不實的。
日間思想尚屬虛妄.況夜裡夢想呢
或譯為妄想。
妄是正說.夢是取喻要之.凡夫認妄作真.謂之顛倒.夢者錯認夢境為真實亦是顛倒.故以顛倒夢想稱之。
又夢想即指吾人無始劫來的無明煩惱.畢竟虛妄.如夢不實。
凡夫無知無般若智.被其所迷.於中顛倒執著(惑),妄造惡業(業),妄受生死(苦)。
今以般若照之.則無明惑破.虛妄相空.而真心全露.實相顯現.如夢初醒.求夢中境了不可得.這就是遠離顛倒夢想的意思。
般若是明畢竟空.行深般若的菩薩們.既能洞見一切諸法性空.自然不會起了種種虛妄的顛倒執著.所以說遠離顛倒夢想。
顛倒夢想為生死業因.業因既亡.生死自了。
解脫生死就是涅槃的境界。
涅槃 :
先來把它的種類介紹一下:
涅槃有有餘、無餘兩種。
一、就聲聞乘方面:
證得阿羅漢果.對於招感生死業因的見思惑.雖已斷盡更不生起.而尚有前業所招的生死果報身未滅叫做有餘涅槃。
若連以前煩惱業所受之身亦滅.更不隨業受生死.叫做無餘涅槃。
二、就菩薩乘方面:
若變易生死因盡為有餘涅槃.變易的果盡為無餘涅槃。
此為大乘有餘.無餘涅槃。
涅槃 是梵語.正音為波利暱縛男.舊云涅槃.今順古亦云涅槃。
今單舉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
滅度:
滅除煩惱。
度脫生死的意思。
寂滅:
寂謂理性寂靜。
滅謂煩惱滅除。
據此研究起來.
圓寂似乎屬大乘無為涅槃.寂靜。
滅度等為小乘涅槃。
再來把這段文總釋一下:
無所得:
即是無任何自性見的執著。
雖則諸法本無自性~皆空~
然而有情由於無明夢想的矇昧.妄生種種執著.若無般若畢竟空慧.怎能照徹諸法皆空之理.諸法一經般若的照察之下.一一悉皆現出他們的原形來皆空無所得。
因為有所得.則有執著.一有了執著.就要發生罣礙.有了罣礙,就免不了恐怖則顛倒.夢想就不斷地活動著了.那怎能獲到寂滅解脫的田地?
菩薩依般若照了諸法皆空.自然不生執著.既不執著.就沒有罣礙了.既無罣礙.那還有什麼恐怖的呢?
既無恐怖.那末.顛倒夢想還不於無形中取消了嗎?於是自然獲到圓滿解脫~究竟涅槃~
故曰菩提薩埵依般若……究竟涅槃。
菩薩究竟涅槃即成佛道。
以上供大德您參考~
阿彌陀佛~
無患子合十2011.2.25
2011-02-25 16:55:00 補充:
以上這些都是「顛倒夢想」了?
所以我現在正在作夢了?
那走初果向的話...是否就會開始慢慢醒過來了呢?
妳說的五點.是正常的.只要有經濟.能力維持不要以為會是恆常的.就不是顛倒夢想了。
如果有正見思維入初果向.往四双八士之路前進.是會漸漸清醒的。
久劫習氣難平.無常.苦.空.無我.歲月的摧殘.年華老去.也是會漸漸讓我們清醒的。
2011-02-25 16:56:08 補充:
回答超字.請移意見欄~
2011-02-25 17:06:16 補充:
體安道融.菩薩莊嚴自己.也是度眾方便.有錢才更能財布施.沒什麼不對。
不要於五欲六塵.貪著不捨.他日失去時.就能輕鬆自在.無所罣礙。
末學想~妳很有志氣.將來會是個莊嚴富麗.威儀三千的.快樂女菩薩。
學佛要如末學好友日月入懷~常說的.學佛要快樂自在.歡喜自在~
2011-02-25 22:59:44 補充:
正見緣起.依四締十六行觀.始入初果向。
有般若正見.知苦空無常無我.修禪定.才能伏斷煩腦。
初果斷見惑八十八品無明.是戒與止觀正慧而入.由初果向入初果.是要一品一品斷的。
2011-02-25 23:02:32 補充:
可以具觀四聖諦境及能具修十六行相,
即觀苦諦修無常、苦、空、無我,
觀集諦修因、集、生、緣,
觀滅諦修滅、靜、妙、 離,
觀道諦修道、如、行、出。
2011-02-25 23:03:16 補充:
十六行觀又作八忍八觀智。
所謂八忍,其中前四者忍可印證欲界之四諦,即苦法忍、集法忍、滅法忍、道法忍等四法忍;
後四者忍可印證色界、無色界之四諦,即苦類忍、集類忍、滅類忍、道類忍等四類忍。以此八忍正斷三界之見惑,故為無間道。
見惑既斷,觀照分明,
則為八智,即苦法智、集法智、滅法智、道法智、苦類智、集類智、滅類智、道類智等,是為解脫道。
忍者智之因,智者忍之果。
2011-02-25 23:07:37 補充:
現代人.少修苦行.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是校符合現世。
學佛喜樂自在.守得了五戒.願修十善.依四念處.安般念.正見緣起.行八正道.那離初果聖人.不遠矣~
2011-02-25 23:18:03 補充:
南傳佛法以十六階智為修行步驟
1 名色分別智2 把握因緣智3 審察遍知智4 生滅隨觀智5 崩壞隨觀智6 怖畏現起智7 過患隨觀智8 厭離隨觀智9 欲求解脫智10 審察隨觀智11 行捨智12 隨順智13 種姓智14 道智15 果智16 思惟反射智
一併與妳參考~
這是需要老師教導的~
2011-02-25 23:30:20 補充:
隨喜讚歎mimi 大德所說~
人算不如天算 家父竟莫名其妙死了 發病過程短到令人錯愕 連他自己也無法想像 所以生命無常啊!
無論你怎麼愛惜保護這個身體 它終究要離開 所以身體絕不是真我 ~
阿彌陀佛~
2011-02-26 23:31:04 補充:
我連不上您貼的網站~
末學簡單解釋比較易懂~
1 名色分別智~能分別色受想行識之智
2 把握因緣智~照見因緣果報的相續性
3 審察遍知智~於四諦變化.次第明確
4 生滅隨觀智~隨觀生之何生.滅之何滅
5 崩壞隨觀智~生滅之機轉換過程一目了然
6 怖畏現起智~知怖畏如何生起
7 過患隨觀智~過患立知
8 厭離隨觀智~於惡過知厭離
9 欲求解脫智~知厭離過患復起欣求解脫
10 審察隨觀智~擇法精進喜之審察
2011-02-26 23:34:23 補充:
11 行捨智~於喜念行捨去悼舉入捨念清淨
12 隨順智~隨順因緣知如幻.妄心不起
13 種姓智~於根本智會見空性真諦理
14 道智~於後得智會見緣起事俗事
15 果智~理事無礙.真俗圓融
16 思惟反射智~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自性起用.無住生心.大用現前.證果
不經修飾.沒有思考.自我體證,予您參考~
南傳有更深入的探討.末學以為.入禪觀.不會於境相同.故談理不論境~
2011-02-27 13:11:17 補充:
以南傳原始佛教ACHAAN NAEB所著、凡拉達摩譯的「身念處禪觀修法」一書第130到131頁所記載,十六階智中前十二階智屬世間,從第十三階智( 種性智 )開始,屬出世間。
到第十五階智( 果智 )即証得初果須陀洹,第十六階智( 思惟反射智 )即証四果阿羅漢。
沒錯阿.~他寫的您的懂嗎?
2011-02-27 13:15:30 補充:
在七清淨中,此智稱為智見清淨,道心(道識)在前一階智(第十四階智)生起時,是以涅槃為其所緣並且完全斷惑→然後在此智中,果心生起的感覺是非常深刻而寂靜的。這種順序稱法決定,是次第的模式→亦即果心總是根著道心而來。果心生起時,有時是三個剎那,有時是兩個剎那。根器較利的修行者跳過遍作而從近行開始,然後隨順、種姓、道心、然後果心(成果)是三次而非二次。
2011-02-27 13:15:42 補充:
果心是從道心而生的出世間果,果心一生起,就滅去→它是沒有作用的。果心滅去之後,涅槃不再是心的所緣。在果智時修行者第二次成為聖者(第一次在道智→第十四階智)。他現在稱為須陀洹果的聖者,並可確定最多再七番生死就可以圓覺了。
對於三個智階而言,此智完全在證智之中。
就是這個解釋~~~~~~~~~
2011-02-27 13:36:42 補充:
http://users3.jabry.com/dhamma123/n5/c3.htm
現在很多都依此解釋的.是很好的解說.
如此甚好~
原諒末學年邁.電腦也所知有限.真是弄很久.都連不上去.後來先複製才去掉那個點~~~~
學佛是要循序漸進.難得有心人.有疑再問無妨.不要嫌末學打字慢就好了~~~
若能依此修行.初果有望可成~~~~
2011-02-27 13:52:33 補充:
順道附上七清淨~~~
七清淨,上座部佛教術語,巴利論典所講述,由戒、定、慧三學細分,修習的七個階段:一、戒清淨,二、心清淨,三、見清淨,四、度疑清淨,五、道非道清淨,六、行道智見清淨,七、智見清淨
如果能先將佛學名詞多看.就會更容易體會~
就如同要學英文.不能連單字都不懂幾個.就要用英文寫論文吧~
學佛的態度.是決定有無受用的關鍵~~~~
難得您願意看這些聲聞乘的論述.目前台灣或兩岸學佛人大都把最基礎的這寶物,捨棄了~~~~
成了無基之菩薩乘~~~~
感恩~
2011-03-01 12:01:27 補充:
先依自己的習性.於五停心觀.選擇一法.讓心能暫時停下來.能自由作主於運用自己的心念。
末學建議您修順逆十二因緣觀。
先去看顧法嚴居世譯的佛陀的啟示~
閒暇之餘.自己先多看四阿含中的雜阿含經。
自己盲修瞎練.是不太好的。
由四念處入證初果是不難的。
難在您可否發長遠心~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三言兩語.就證果的事。
知道不難,四不壞淨.能行否.跟老師一點關係都沒有.~
末學於佛版呼籲.回歸原始佛教.能聽的很多.能行的觀察中.
安般念.三法印正知見.四念處.因緣觀.五戒十善八正道就足以成聖證果~
肯下決心.長時依此修正觀念行為.定證初果~
大小是發心跟習性的問題.法門的本身.並無大小之別。
2011-03-01 12:14:34 補充:
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先了解道理,集中精神去思維,慢慢的我值就會降低。但我覺得這並不是解脫...這只是暫時ㄉ【離開惡欲、惡想】之意。不知道我如此的思維是否適合呢?
沒錯.先知法住.始能安住心性.知因緣法本來無有真實的生滅.只是如幻剎那那變化的相續假相.如夢如幻~
知道如幻.才能無執放下,知見正確.放下一分.果升一級.果位也無有實在.假設的名詞而已。
後知涅槃.身心解脫.認清生死假相.不執實有實無.知緣起如夢幻泡影.沒有一實在的靈魂在輪迴.心假境也無真.心境因緣幻現.兩皆俗無實.卻又因循一定的因果軌則,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佛所說的無住涅槃。
2011-03-01 19:29:48 補充:
「先知法住」:不斷的去思維12因緣順逆法的緣起+滅+其他正法。
‧「後之涅槃」:慢慢的執著降低了,就能夠漸漸的明白正確的修行方式了。
是如此的。
比喻:
家住台中意欲北上~
選擇搭高鐵.咬買好票.坐對北上班次.(先知法住)
沿途一站一站的過.新竹.桃園終會到台北站(後知涅槃)
2011-03-01 23:24:59 補充:
如果對南傳佛教.原始佛教有心想深入瞭解~
泰國.阿姜查.佛使尊者的著作.可以用心多讀~
香光尼佛學院的網站有資料~
2011-03-03 10:48:31 補充:
很高興.您如此用心.祝福您學佛路上.順心如意~~~
2011-03-06 10:29:36 補充:
萬境本閒.唯心自鬧.
生命生命.相續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