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夢想」是指哪些?

2011-02-25 8:21 am
看到《心經》上所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所以才想問一下這到底是啥?
更新1:

1.我用保養品將自己的臉保持得很好看。 2.吃東西要吃好吃、有營養的,希望可以活得更久...更健康... 3.希望自己可以賺錢賺得更多...才能夠享受更多的物質快樂... 4.穿衣服喜歡穿別人認為好看的... 5.我認為一切我所喜歡的事物都一定要是「恆常」的...不然我就會很痛苦... 以上這些都是「顛倒夢想」了? 所以我現在正在作夢了? 那走初果向的話...是否就會開始慢慢醒過來了呢?

更新2:

6.心海易點靈:謝謝你的開示,那位「yiu wing」所講的初果所要斷痛苦的才比較是我要的。不過...沒關係...因為這也在斷的範圍內。

更新3:

6.心海易點靈:謝謝你的開示,那位「yiu wing」所講的初果所要斷痛苦的才比較是我要的。不過...沒關係...因為這也在斷的範圍內。

更新4:

7.為啥這麼多人來加點?點再多,沒有破除“見惑”也是不能出生死的。所以,別再來加點了。努力用心破除自己的“見惑”吧!

回答 (13)

2011-03-10 4:43 am
✔ 最佳答案
釋迦牟尼佛跟羅睺羅說一句話:觀諸色是無償!愚蠢凡夫卻誤認為那是不變之物 其他的受想行識也一樣是無常  五陰乃假和合
羅睺羅一直思考世尊的問題也一直在樹下思考:色是有形的物質...身體的物質性側面...受是透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受外界刺激的心理作用 想是知覺外界的刺激 引起內心的心理作用..一切萬物都永遠生滅變化  轉移沒有一順勢停留在同樣狀態的 .....直到一段時間羅睺羅開悟了
五陰(受陰色陰想陰行陰識陰)是構成生命活動之舞要素
陰市[集積]之意  一切眾生就是這五陰所聚集的 有時和合 有時分散 照就是五陰乃假和合
後來再法華經羅睺羅得到蹈七寶華如來   密行第一
2011-02-27 4:19 am
1.心海:
確實!這身體真的非“真我”!這我也是現在才慢慢察覺到。回歸主題,您說的「16階智」是啥?可否為我「詳細、簡單」的解說呢?因為這些太過於高深的名相我看不懂,不好意思。

2011-02-26 20:25:15 補充:
2.心海:
我上網找了一下「16階智」,這是相關資訊,請過目一下: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50911357
提到我認為的【關鍵處】「第十五階智( 果智 )即証得初果須陀洹」
http://users3.jabry.com/dhamma123/n5/c3.htm
相關資料開示!所以「從凡夫→初果」它的正確方法就是這本書所講的這樣嗎?因為目前我所得知的經文資料不多,所以無法證實是真or假。

2011-02-27 12:37:21 補充:
3.可以連上去啊!居士...“‧http”前面的那個“‧”去掉就可以了啊...不會不知道吧...
4.你寫的那16個啥挖蚵,完全看不懂是啥!“無字天書”可否白話些?不然我看了會睡著...感謝喔!

2011-02-28 20:09:15 補充:
5.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讓您費眼力了,抱歉!>Q<"...
6.其實,我本來也是很欣賞【大乘(北傳)度眾的說法】,可是我自己有想過了「若沒有【小乘ㄉ基礎】(南傳)」,這樣要去【行】大乘...這真是「自他接無利」。
7.所以...我決定了...我要:「回歸最基礎,而且是佛陀本人所開示正確的修證次地方法」!因為...我不想要做一個「口說大乘,行為小乘」的人...這種【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佛法...這不是我要的佛法。

2011-02-28 20:13:30 補充:
8.現在的我...要的是【回歸】到「最正確、原始、簡單、易懂」的這種佛法。真的是不能排斥小乘法,小乘可是【根本】。沒有小乘,大乘可以說等於是一棟【沒有地基的房子】...這實在是非常的可怕。
9.雖然我現在處於這個很可怕、黑暗的【末法時代】中...可是...我仍然想要找尋中來這個正確修證的方法....
10.因為我不想要再過者這種「人云亦云」的【盲從修行】了....雖然我的腳步慢了一些...可是我一定要確保【方向的正確】才可以...

2011-02-28 20:16:27 補充:
11.我現在只知道說初果所需的要素為:
【四不壞信】、【三結盡】。
12.我想要知道【凡夫→初果】的一些「相關要素」。
13.若能夠白話些,讓我這現代人能懂的話會比較好。感恩喔~

2011-02-28 20:21:16 補充:
14.我想我現在所要探討的問題,必須是要有「實修」的【行者】or『對佛經有非常深入研究」的【學者】才有辦法來解答了...不然...像我這樣開題...可能大家也很想要幫忙我解決問題...可是都【愛莫能助】...
15.「沒有學生就沒有老師。首先...我想...我需要有邁向【究竟解脫的決心】,而且身心柔軟,明眼善知識才會出現。」
16.而且善知識是能夠教導+讓我依法而行的人。

2011-02-28 21:03:11 補充:
17.「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先了解道理,集中精神去思維,慢慢的我值就會降低。但我覺得這並不是解脫...這只是暫時ㄉ【離開惡欲、惡想】之意。不知道我如此的思維是否適合呢?

2011-03-01 17:11:07 補充:
18.真巧!《佛陀的啟示》這本我看過。您說對了一件事情:「聽+看佛經解說的人很多」可是『行的人卻很少』。
19.【賊心入道】中佛所所提到的:
‧「先知法住」:不斷的去思維12因緣順逆法的緣起+滅+其他正法。
‧「後之涅槃」:慢慢的執著降低了,就能夠漸漸的明白正確的修行方式了。是如此嗎?(若有誤解,可漸進式的改進)

2011-03-02 17:38:46 補充:
20.「心海」大德的『先解,後行』的這個譬喻說的非常棒!
我以將之收錄在修證方法裡了。「阿姜查、佛使尊者」的書籍我會去想辦法借閱來看的。感恩~

2011-03-05 13:00:14 補充:
21.願大眾幸福美滿,解脫這生命的苦痛!
2011-02-26 7:27 pm
不切實際的白日夢、胡思亂想,就是顛倒夢想。學佛,不要太複雜,凡事先他後己,真實向前,自然會走到唯他無己,養成先觀察、用感覺、有感受、再思考的習慣,這就是心經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祝福您
2011-02-26 4:12 am
涅槃經
凡夫,外道八倒 :
苦當作樂、樂當作苦、無常當常、
常當無常、無我當我、我當無我、
不淨當淨、淨當不淨。


凡夫 外道 八倒
苦當作樂
樂當作苦
無常當常
常當無常
無我當我
我當無我
不淨當淨
淨當不淨
這剛好八樣的顛倒
他說你凡夫
和身外求佛的人//有八種顛倒的看法

本來是苦的東西 //你把它當作樂
是怎樣他會把苦來看成樂
好比說喝酒//本來是苦的東西
你把他當作快樂
到酒店划酒拳唱歌//唱曲 跳舞這樣子
高興成那樣
一旦喝完頭就疼痛
回到家裡噁吐//妻子又罵又咒

明天無法做生意//這樣是苦是樂
結果是苦的東西//不過你會覺得很快樂的

好比說賭博
賭到不分晝夜
我就曾有一個//賭博朋友跟我說

欸 老師啊
像我這種喜歡賭博的人//學道要怎麼學

說你賭博的精神來學道//一定會成功的
他說你怎麼說這樣//說 是啊

你不識字 對不對
對 我不識字
不識字 賭牌每支拿起來//你都會 對不對
他說 是啊

他說若這樣你常常說//你不識字不能學道
你若像賭博不識字//賭牌你就認得
你若經書常常看 常常看
不認識字你就變識字了

這些師兄弟//也很多不認識字的
來這裡黑板多多少少看//多多少少抄
抄到最後也變識字
他說你一賭博整晚沒睡//也沒有關係 對不對
精神很好 對不對
他說 對啊
說有時一賭下去 沒有吃
人家叫你吃飯//你也不吃 對不對
他說 對啊
說你若學道學到//飯不吃也不會餓
學道學到覺也不睡//你也撐的住
說到道場坐下去//你不會打瞌睡
這樣道怎麼會不成
跟我說這樣講也有道理啊

世間人本來是苦的東西//你把他當作樂
現在若贏//就來花就來浪費 用
若贏眾人花//輸 輸到本錢
現在一沒有錢就跑路
人家要討錢就皺眉頭
到底是苦還是樂

所以說世間人 //他們全部都要物質的享受
這個物質的享受//本來就是苦的根本
不過凡夫和外道//他覺得很快樂

到時再承擔//沒米再煮蕃薯湯
就馬上快樂馬上好
就像田螺痛尾巴//它不知道苦在哪裡
這是什麼這就是頭一個//苦把它當作樂

若樂呢 樂把它當作苦
是為什麼樂會當作苦
我們修行的人是精神快樂
來享受這個精神的快樂
這都是樂的根本
以後我們要來了脫生死
要來成仙 成佛//還是要來做神

我們上期已經說過了
不是這個外教的外道

這個外道是指//心外要求佛 小乘之法
這些人//所引起一種顛倒的看法
就是什麼

本來就沒有永久//常是永久嘛
本來就沒有永久//你把它當作是永久
這個計不是計較
計就是當作

說本來就沒有永久//你把它當作是永久
本來就沒有快樂//你把他當作是快樂
本來不是我//你把他當作是我
本來是不清淨//你把他當作清淨
永久你把他當作不永久
快樂你把他當作不快樂
我 你把他當作不是我
清淨你把他當作不清淨

有這八種的不正解的看法

夢想 要成佛


2011-02-26 3:06 am
不明白事實,不接受事實,胡亂希求等皆是。
2011-02-26 2:44 am
遠離顛倒,顛倒是無明、是錯亂。經中說四種顛倒,常樂我淨。凡夫不知世間無常,亦不知世間的樂是苦因。貪圖樂受自然生起三毒煩惱。樂不如苦,佛教我們以苦為師,在苦悶時,易於警覺,時刻想出離。若迷在愛欲中,愈迷愈深,難以自拔。凡夫執著身體為我,不知其為四大假合,四大亦空不可得。凡夫身心都是污染,自己並不覺得。現在人心污染比從前不知道嚴重多少倍,心中充滿人我是非,貪瞋痴慢,此之謂顛倒。~淨空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2011-02-25 18:55:45 補充:
末學家父非常重視自己的外貌 非名牌衣服不穿 水果一定吃最頂級的 且只要聽說那樣東西會致癌絕不吃 也捨不得身體勞累 還天天運動保持體態 可以說將自己的身體照顧非常周到 看到我們吃便宜水果穿路邊攤衣服甚至捐錢行善總是嗤之以鼻 人生不就是要及時行樂 幹嘛如此節儉還幫忙非親非故的人呢?不如拿去給他花實際些

人算不如天算 家父竟莫名其妙死了 發病過程短到令人錯愕 連他自己也無法想像 所以生命無常啊!無論你怎麼愛惜保護這個身體 它終究要離開 所以身體絕不是真我 唯有看破放下這個肉體假我 永恆不變的自性真我才會出現
2011-02-25 8:34 pm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何用草書誇神速,開卷惝怳令人愁。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遊 ......

2011-02-25 12:34:46 補充:

世間法不空 ,與般若有掛礙,等於眼中有沙,
認生死輪迴為實有 ;
出世間法不空 ,與般若亦有掛礙,等於肉中有刺,
認化城為寶所 ,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槃的顛倒夢想。
  
凡夫生死有四顛倒:   
1.身不淨,計為淨,  
2.受是苦,計為樂,  
3.心無常,計為常,  
4.法無我,計為我。 此是凡夫的顛倒相。
  
二乘人的涅槃亦有四倒:   
1.看不淨,不見法身淨,  
2.看苦,不見寂滅樂,   
3.看無我,不見自在我,   
4.看無常,不見佛性常。 是為二乘人的顛倒夢想。
  
所以般若照見五蘊皆空,何只離一切苦厄,離一切苦厄然後才見到諸法空相。
五蘊空,色空,空亦空,一切法空,便是諸法的空相,亦是五蘊的空相,所以先講度盡一切苦厄,
後說諸法空相,若五蘊未空,即一切法不空,不但
一切苦厄不能度盡,而且會生出恐怖及顛倒夢想,
即凡夫認生死為真實,二乘人認涅槃為實有,悟道的人“生死涅槃等空花”,生死空,涅槃亦空。

2011-02-25 12:55:59 補充:
寧可將身下地獄,不將佛法做人情”。

2011-02-25 13:24:36 補充: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何用草書誇神速,開卷惝怳令人愁。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遊 ......

2011-03-06 14:06:09 補充:
侵權告知 姍
==

a想: 必然=非必然=>集

許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麼美好!
天底下絕對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存在!


b 夢:必然<>非必然=>苦

別人若對你好...那表示...他想從你那邊得到好處...(不可否認)
當他無法從你那邊得到好處時...就會撕破臉、三字經、動手、動刀的都來了
所以...在這個陰險的社會裡...你若不懂的
察言觀色,分辨是非,保護自己”的話...我只能講:你自己活該!


c倒: 必然!非必然=>滅

那些無緣無故親近你,且跟你沒有任何關係的人!
就是屬於我剛剛講的這種人,至於這種人是“和藹的羊”or“裝者笑臉的獅子”!
就看你自己會不會判斷了!

2011-03-06 14:30:23 補充:
※出社會要注意:人世間 得(ㄉㄟv) [到]

1.「$」不要亂掏,很多東西都是噱頭而已,根本只是要你的「$」。
2.朋友不要亂交,因為要騙你的錢而已,當你沒錢時,你看他還是你朋友嗎?
3.不要隨便亂告訴別人自己很隱私的事情...這是別人要利用你的籌碼。
4.最好把所有人當成「是心機很重的人」也不要當一個很單純容易被騙的人。


d. 顛(相} (光陰)一日一夜去 ~北南西東 轉 夢想 ~工匠 能畫諸世間 ~倒如 不倒翁 ;

~~真(理) {生異住}滅無窮先{止} ~{觀} 重重無盡 (心..性.念} ~{體.相.用} 智道 翁不倒 !
2011-02-25 8:11 pm
古德云: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解釋佛經是不好用凡夫心思去揣度佛意的。
於此末學依斌宗法師心經註解.去繁就簡摘錄.回覆~
罣礙:
亦即被物牽罣障礙而不得自在的意思。
到底被什麼牽罣障礙的呢?
凡夫被色牽罣.故有我執的障礙。
二乘被空牽罣.
權教菩薩被二邊牽罣.故有法執的障礙。

恐怖 :
恐為恐懼.怖是怖畏。
一時驚駭曰恐,常存畏懼曰怖。
要之.即是有事所牽累而生恐懼怖畏.心不得安的意思。
究竟恐怖什麼?
凡夫為五蘊的罣礙.而有分段生死的恐怖。
二乘為偏空的罣礙.權教菩薩為二邊的罣礙.而有變易生死的恐怖。

茲單就凡夫方面來說:
因不覺故.內執四大假合之身為我.貪戀取著.則以身為罣礙而有老病死等種種恐怖的發生。
外執萬法為實有.妄為取著.則以萬法為罣礙而有患得患失等種種恐怖的發生。
這都是無般若智.迷實相理.一向以妄想心用事.煩惱心用事.故有種種罣礙恐怖。
菩薩依般若.純以真實心用事.清淨心用事.故無一切罣礙.因而也就沒有什麼可為恐怖了。

我人要是能依般若而修.到了功行得力的時候.則心境一如.解脫自在~內不執著身心.
則不為身心所罣礙。
外不執著萬法,則不為萬法所罣礙。

那末.這些老病死.和無常轉變的一切恐怖.自然成為烏有。

執著是惑.罣礙是業.恐怖是苦.即惑業苦也。
由於沒有執著(惑).則無罣礙(業).既無罣礙.也就沒有恐怖(苦).
故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遠離二字均讀去聲,作去字解。
也可說,遠是永遠,表非暫時,離是脫離,即解脫的意思;合之為永遠解脫。

大般若經云:
甚深般若波羅密遠離之相。
又云:
於一切煩惱,六趣,四生,蘊界處等而得遠離,故名般若波羅密多。
顛倒 :
顛者頭也,倒是倒置。
這是一種譬喻,意謂眾生背覺合塵,認妄作真,故以顛倒稱之。

取要言之,世間有四倒。
怎樣叫四倒?
一、對於世間諸行無常之生滅法.妄計為常.此為常倒。
二、對於世間諸苦.妄計為樂.此為樂倒。
三、對於世間諸法.不明一切無我.妄計為我,是為我倒。
四、對於世間諸不淨法.妄計為淨.是為淨倒。

所謂妄認血肉之身為淨.世間享受為樂.緣影之心為常.緣生之法為我。

佛陀在臨滅時,曾諄諄警戒諸弟子們說:
若我滅度後.爾等當依四念處為住。

住是不離的意思.謂時時不離四念處觀。
四念處:
一、觀身不淨,可以對治淨倒;
二、觀受是苦,可以對治樂倒;
三、觀心無常,可以對治常倒;
四、觀法無我,可以對治我倒。
這是很值得留意的!

夢想:
謂夢中之幻想.是一種虛妄不實的。
日間思想尚屬虛妄.況夜裡夢想呢
或譯為妄想。
妄是正說.夢是取喻要之.凡夫認妄作真.謂之顛倒.夢者錯認夢境為真實亦是顛倒.故以顛倒夢想稱之。
又夢想即指吾人無始劫來的無明煩惱.畢竟虛妄.如夢不實。

凡夫無知無般若智.被其所迷.於中顛倒執著(惑),妄造惡業(業),妄受生死(苦)。

今以般若照之.則無明惑破.虛妄相空.而真心全露.實相顯現.如夢初醒.求夢中境了不可得.這就是遠離顛倒夢想的意思。

般若是明畢竟空.行深般若的菩薩們.既能洞見一切諸法性空.自然不會起了種種虛妄的顛倒執著.所以說遠離顛倒夢想。
顛倒夢想為生死業因.業因既亡.生死自了。
解脫生死就是涅槃的境界。

涅槃 :
先來把它的種類介紹一下:
涅槃有有餘、無餘兩種。
一、就聲聞乘方面:
證得阿羅漢果.對於招感生死業因的見思惑.雖已斷盡更不生起.而尚有前業所招的生死果報身未滅叫做有餘涅槃。

若連以前煩惱業所受之身亦滅.更不隨業受生死.叫做無餘涅槃。

二、就菩薩乘方面:
若變易生死因盡為有餘涅槃.變易的果盡為無餘涅槃。
此為大乘有餘.無餘涅槃。

涅槃 是梵語.正音為波利暱縛男.舊云涅槃.今順古亦云涅槃。
今單舉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
滅度:
滅除煩惱。
度脫生死的意思。

寂滅:
寂謂理性寂靜。
滅謂煩惱滅除。

據此研究起來.
圓寂似乎屬大乘無為涅槃.寂靜。
滅度等為小乘涅槃。

再來把這段文總釋一下:
無所得:
即是無任何自性見的執著。
雖則諸法本無自性~皆空~
然而有情由於無明夢想的矇昧.妄生種種執著.若無般若畢竟空慧.怎能照徹諸法皆空之理.諸法一經般若的照察之下.一一悉皆現出他們的原形來皆空無所得。

因為有所得.則有執著.一有了執著.就要發生罣礙.有了罣礙,就免不了恐怖則顛倒.夢想就不斷地活動著了.那怎能獲到寂滅解脫的田地?

菩薩依般若照了諸法皆空.自然不生執著.既不執著.就沒有罣礙了.既無罣礙.那還有什麼恐怖的呢?

既無恐怖.那末.顛倒夢想還不於無形中取消了嗎?於是自然獲到圓滿解脫~究竟涅槃~
故曰菩提薩埵依般若……究竟涅槃。
菩薩究竟涅槃即成佛道。

以上供大德您參考~
阿彌陀佛~

無患子合十2011.2.25

2011-02-25 16:55:00 補充:
以上這些都是「顛倒夢想」了?
所以我現在正在作夢了?
那走初果向的話...是否就會開始慢慢醒過來了呢?

妳說的五點.是正常的.只要有經濟.能力維持不要以為會是恆常的.就不是顛倒夢想了。
如果有正見思維入初果向.往四双八士之路前進.是會漸漸清醒的。
久劫習氣難平.無常.苦.空.無我.歲月的摧殘.年華老去.也是會漸漸讓我們清醒的。

2011-02-25 16:56:08 補充:
回答超字.請移意見欄~

2011-02-25 17:06:16 補充:
體安道融.菩薩莊嚴自己.也是度眾方便.有錢才更能財布施.沒什麼不對。
不要於五欲六塵.貪著不捨.他日失去時.就能輕鬆自在.無所罣礙。
末學想~妳很有志氣.將來會是個莊嚴富麗.威儀三千的.快樂女菩薩。

學佛要如末學好友日月入懷~常說的.學佛要快樂自在.歡喜自在~

2011-02-25 22:59:44 補充:
正見緣起.依四締十六行觀.始入初果向。
有般若正見.知苦空無常無我.修禪定.才能伏斷煩腦。
初果斷見惑八十八品無明.是戒與止觀正慧而入.由初果向入初果.是要一品一品斷的。

2011-02-25 23:02:32 補充:
可以具觀四聖諦境及能具修十六行相,
即觀苦諦修無常、苦、空、無我,
觀集諦修因、集、生、緣,
觀滅諦修滅、靜、妙、 離,
觀道諦修道、如、行、出。

2011-02-25 23:03:16 補充:
十六行觀又作八忍八觀智。
所謂八忍,其中前四者忍可印證欲界之四諦,即苦法忍、集法忍、滅法忍、道法忍等四法忍;
後四者忍可印證色界、無色界之四諦,即苦類忍、集類忍、滅類忍、道類忍等四類忍。以此八忍正斷三界之見惑,故為無間道。
見惑既斷,觀照分明,
則為八智,即苦法智、集法智、滅法智、道法智、苦類智、集類智、滅類智、道類智等,是為解脫道。
忍者智之因,智者忍之果。

2011-02-25 23:07:37 補充:
現代人.少修苦行.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是校符合現世。
學佛喜樂自在.守得了五戒.願修十善.依四念處.安般念.正見緣起.行八正道.那離初果聖人.不遠矣~

2011-02-25 23:18:03 補充:
南傳佛法以十六階智為修行步驟

1 名色分別智2 把握因緣智3 審察遍知智4 生滅隨觀智5 崩壞隨觀智6 怖畏現起智7 過患隨觀智8 厭離隨觀智9 欲求解脫智10 審察隨觀智11 行捨智12 隨順智13 種姓智14 道智15 果智16 思惟反射智

一併與妳參考~
這是需要老師教導的~

2011-02-25 23:30:20 補充:
隨喜讚歎mimi 大德所說~

人算不如天算 家父竟莫名其妙死了 發病過程短到令人錯愕 連他自己也無法想像 所以生命無常啊!
無論你怎麼愛惜保護這個身體 它終究要離開 所以身體絕不是真我 ~

阿彌陀佛~

2011-02-26 23:31:04 補充:
我連不上您貼的網站~
末學簡單解釋比較易懂~

1 名色分別智~能分別色受想行識之智

2 把握因緣智~照見因緣果報的相續性
3 審察遍知智~於四諦變化.次第明確
4 生滅隨觀智~隨觀生之何生.滅之何滅

5 崩壞隨觀智~生滅之機轉換過程一目了然
6 怖畏現起智~知怖畏如何生起
7 過患隨觀智~過患立知
8 厭離隨觀智~於惡過知厭離
9 欲求解脫智~知厭離過患復起欣求解脫
10 審察隨觀智~擇法精進喜之審察

2011-02-26 23:34:23 補充:
11 行捨智~於喜念行捨去悼舉入捨念清淨
12 隨順智~隨順因緣知如幻.妄心不起
13 種姓智~於根本智會見空性真諦理
14 道智~於後得智會見緣起事俗事
15 果智~理事無礙.真俗圓融
16 思惟反射智~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自性起用.無住生心.大用現前.證果

不經修飾.沒有思考.自我體證,予您參考~
南傳有更深入的探討.末學以為.入禪觀.不會於境相同.故談理不論境~

2011-02-27 13:11:17 補充:
以南傳原始佛教ACHAAN NAEB所著、凡拉達摩譯的「身念處禪觀修法」一書第130到131頁所記載,十六階智中前十二階智屬世間,從第十三階智( 種性智 )開始,屬出世間。

到第十五階智( 果智 )即証得初果須陀洹,第十六階智( 思惟反射智 )即証四果阿羅漢。

沒錯阿.~他寫的您的懂嗎?

2011-02-27 13:15:30 補充:
在七清淨中,此智稱為智見清淨,道心(道識)在前一階智(第十四階智)生起時,是以涅槃為其所緣並且完全斷惑→然後在此智中,果心生起的感覺是非常深刻而寂靜的。這種順序稱法決定,是次第的模式→亦即果心總是根著道心而來。果心生起時,有時是三個剎那,有時是兩個剎那。根器較利的修行者跳過遍作而從近行開始,然後隨順、種姓、道心、然後果心(成果)是三次而非二次。

2011-02-27 13:15:42 補充:
果心是從道心而生的出世間果,果心一生起,就滅去→它是沒有作用的。果心滅去之後,涅槃不再是心的所緣。在果智時修行者第二次成為聖者(第一次在道智→第十四階智)。他現在稱為須陀洹果的聖者,並可確定最多再七番生死就可以圓覺了。

對於三個智階而言,此智完全在證智之中。

就是這個解釋~~~~~~~~~

2011-02-27 13:36:42 補充:
http://users3.jabry.com/dhamma123/n5/c3.htm
現在很多都依此解釋的.是很好的解說.

如此甚好~

原諒末學年邁.電腦也所知有限.真是弄很久.都連不上去.後來先複製才去掉那個點~~~~
學佛是要循序漸進.難得有心人.有疑再問無妨.不要嫌末學打字慢就好了~~~
若能依此修行.初果有望可成~~~~

2011-02-27 13:52:33 補充:
順道附上七清淨~~~

七清淨,上座部佛教術語,巴利論典所講述,由戒、定、慧三學細分,修習的七個階段:一、戒清淨,二、心清淨,三、見清淨,四、度疑清淨,五、道非道清淨,六、行道智見清淨,七、智見清淨


如果能先將佛學名詞多看.就會更容易體會~
就如同要學英文.不能連單字都不懂幾個.就要用英文寫論文吧~
學佛的態度.是決定有無受用的關鍵~~~~

難得您願意看這些聲聞乘的論述.目前台灣或兩岸學佛人大都把最基礎的這寶物,捨棄了~~~~
成了無基之菩薩乘~~~~
感恩~

2011-03-01 12:01:27 補充:
先依自己的習性.於五停心觀.選擇一法.讓心能暫時停下來.能自由作主於運用自己的心念。
末學建議您修順逆十二因緣觀。
先去看顧法嚴居世譯的佛陀的啟示~
閒暇之餘.自己先多看四阿含中的雜阿含經。
自己盲修瞎練.是不太好的。
由四念處入證初果是不難的。
難在您可否發長遠心~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三言兩語.就證果的事。
知道不難,四不壞淨.能行否.跟老師一點關係都沒有.~
末學於佛版呼籲.回歸原始佛教.能聽的很多.能行的觀察中.
安般念.三法印正知見.四念處.因緣觀.五戒十善八正道就足以成聖證果~
肯下決心.長時依此修正觀念行為.定證初果~
大小是發心跟習性的問題.法門的本身.並無大小之別。

2011-03-01 12:14:34 補充:
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先了解道理,集中精神去思維,慢慢的我值就會降低。但我覺得這並不是解脫...這只是暫時ㄉ【離開惡欲、惡想】之意。不知道我如此的思維是否適合呢?

沒錯.先知法住.始能安住心性.知因緣法本來無有真實的生滅.只是如幻剎那那變化的相續假相.如夢如幻~
知道如幻.才能無執放下,知見正確.放下一分.果升一級.果位也無有實在.假設的名詞而已。

後知涅槃.身心解脫.認清生死假相.不執實有實無.知緣起如夢幻泡影.沒有一實在的靈魂在輪迴.心假境也無真.心境因緣幻現.兩皆俗無實.卻又因循一定的因果軌則,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佛所說的無住涅槃。

2011-03-01 19:29:48 補充:
「先知法住」:不斷的去思維12因緣順逆法的緣起+滅+其他正法。
‧「後之涅槃」:慢慢的執著降低了,就能夠漸漸的明白正確的修行方式了。

是如此的。

比喻:
家住台中意欲北上~
選擇搭高鐵.咬買好票.坐對北上班次.(先知法住)
沿途一站一站的過.新竹.桃園終會到台北站(後知涅槃)

2011-03-01 23:24:59 補充:
如果對南傳佛教.原始佛教有心想深入瞭解~
泰國.阿姜查.佛使尊者的著作.可以用心多讀~
香光尼佛學院的網站有資料~

2011-03-03 10:48:31 補充:
很高興.您如此用心.祝福您學佛路上.順心如意~~~

2011-03-06 10:29:36 補充:
萬境本閒.唯心自鬧.
生命生命.相續如幻.
參考: 斌宗法師心經註解
2011-02-25 6:55 pm
有與無事實上本質是空
2011-02-25 5:13 pm
顛倒夢想 你曾作夢過嗎
每天的夢中的世界相信都不一樣
當你在作夢的時候 你會認為是假的嗎
當你醒來的時候才知道吧
差不多是這個原理

現在的肉身 在佛教中是稱為假身
要借假修真
可以說是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淡六塵六慾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色聲和味觸法=>到達彼岸=>佛的境界
這樣是比較白話且比較簡易的說法
2011-02-25 4:46 pm
非三言兩語說得明白,請參閱<心經抉隱>元音老人著
心密法要網站: http://59.125.129.84/buddha/
2011-02-25 8:48 am
解了我見的結,就是了知沒有我,自性不沾色,受,想,行,識。心不入任何諸相,不論心內和身外一切可以見和感受生起都不再執著,以慈悲看持心和身,慚愧作盾牌,戒為胄衣,八正道為武器,心在中道導向涅盤。

2011-02-25 00:55:52 補充:
當你慈悲對待自己的心時,就會發現心無罣礙,當心生起恐怖,你對心說,不要怕不要怕有身體在陪伴你心。當你心貪愛身體怕死時,你問下心,心妳可不可以保持身體永生不滅,心自然會放下這個想法,只要你慈悲對持心,自然發現心明白很多很多事不要強逼心,心柔軟時會發現心觀察身外無常同時會捨去自己心中執著。

2011-02-25 19:06:27 補充:
證了初果,我見結解,疑結解,戒禁取結解了

戒禁取見(巴利語silabbata-paramasa,梵語sila-vrata-parmarsa),佛教術語,意思修行者因為不正確的知識及心態,認為只有依循某種特定的戒律與苦行,才能得到解脫,是三結(身見、疑、戒禁取)之一。佛教認為這是一種煩惱。
斷三結,即證得須陀洹果。
[編輯]惡見

佛教中有五種錯誤見解,稱為五見,又名五惡見,是障礙成就佛道的五種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即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戒禁取見是其中之一。
佛陀指出,印度外道認為苦行可以得到解脫。因為這種不正確的見解而修行,即稱為戒禁取見。得到須陀洹果的聖人,就需要斷掉這種見解

2011-02-25 19:08:20 補充:
二果就會減輕了三毒貪瞋痴

特徵

與初果須陀洹相比,二果除了擁有初果的三個特質(斷疑、斷戒禁取、斷我見)之外,再加上「貪、嗔、痴薄」的特點。
也就是說,二果聖者在修行的證得過程中,對世俗五欲生活(指財、色、食、名、睡,或者色、聲、香、味、觸)起了遠離的心,慾望從根本上減少了。
[編輯]

2011-02-25 19:08:55 補充:
阿那含(梵語:अनागामिन्,anāgāmin),是一個佛教用語,由後秦鳩摩羅什由梵語譯為阿那含,「不來」或「不還」之義,聲聞第三果。謂不再來,又稱不還果,是佛教修行者進入聖道的果位之一,為聲聞乘之中的第三果,得證此果位的人將不再回還欲界,而證涅槃。 此位須斷盡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證得之。
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五下分結是:身見、戒禁取、疑、欲貪、瞋。欲界的修道所斷惑,至此已經斷盡。
證阿那含果的聖者,已經斷了欲界的煩惱修惑,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死後將會離開欲界,上升色界或無色界,在那邊入涅盤,不再復還欲界。

2011-02-25 19:10:49 補充:
根據南傳佛教的定義,阿羅漢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聲聞阿羅漢。在佛劫之中,即還有佛法流傳的時代里,不會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現,只有聲聞阿羅漢出現。聲聞就是聽聞佛法的意思。
根據原始佛教的定義,阿羅漢是依照正法修行而達到涅槃的聖者,離貪斷愛,名色識三者不再相依相緣,再有再生之因緣滅盡,無因緣可記說。

斷惑究竟的修行者,能夠斷「五順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掉舉、慢、無明),即可證入阿羅漢果。證入阿羅漢果的聖者,將會自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2011-02-25 19:11:02 補充:
阿羅漢的功德,名為六恆住。在面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時,恆常不動,「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1]。一切外境,「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2]。得三明六通。

2011-02-26 00:41:33 補充:
其實只要入深研究過去佛陀和阿羅漢,他們都有一定程度病,在南傳師父所說,我除了知道佛陀有背痛,原來還有胃痛,所以佛陀都叫我們吃少一點咖哩。

說話回來再看看,現代和古代的阿羅漢聖人都有因病去世,不過他們是身體苦心不苦,如果身體感苦心還要參加入去就是雙重痛苦。所以在法句經有說,聖者以經張五蘊捨去了,再不抓取其他重東西上來,丟棄慾望而無所要求是世間樂。
2011-02-25 8:39 am
把五蘊(眼耳鼻舌身意)當實有。執著的產生罣礙、恐怖。

.


收錄日期: 2021-04-24 10:22: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225000010KK001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