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這問題頗複雜, 原因是, 雌雄同體有很多形式:
先說說動物界:
有些, 如一般人理解, 是同時在同一個體上擁有兩性的特徵.例如蝸牛和蚯蚓. 牠們不能把自己的卵子受精, 一定要找一個伴侶, 互相交換精子.
有些雌雄同體的卻沒有這麼揀擇, 有對象交換精子固然是好, 找不到對象也可以自己受精, 如香蕉蛞蝓.
另有一些, 是不同時段擁有雌雄特性. 例如小丑魚是先雌後雄, 即出生時全都是雌, 長大後, 在一群魚中最大的一條會慢慢變雄性. 隆頭魚相反是先雄後雌.所以, 人類只把大魚抓走的話, 海裡只剩下單性的魚, 要等幾年才有異性的出現, 這幾年之內是不會有小魚出生了!
更有一些, 名副其實的雌雄[同]體, 怎麼說呢, 雄魚只有幾cm大, 在深海茫茫中找到雌魚, 像寄生蟲一樣依附著她, 血脈相連而成一體, 永不分離. 例子就是鮟鱇魚. 難以置信嗎? 且看這裡: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glerfish#Reproduction
雌魚只顧覓食產卵, 全都會自動受精了!
植物界基本上都是[雌雄同體]當道, 單性的植物反而是少數呢.
大部分的開花植物, 一朵花同時有雄蕊和雌蕊, 當然是雌雄同花.
也有些是分開雄花和雌花在同一株植物上, 就是雌雄同株.
兩者當中也有一堆 [牆頭草]: 有雌花, 雄花, 同時有兩性花在同一株上!
植物也有先雄後雌的現象. 有部分像魚一樣, 年輕時只開雄花, 長大了同時有雌, 雄花, 再大一點就主要開雌花.
有部分就是timing, 在同一開花季節中, 甚至同一朵花中, 先雌後雄, 即雌蕊先成熟, 可以受粉[當然是外來的啦], 然後才到雄蕊成熟, 可以散播花粉.
真菌和細菌等的性別更複雜, 暫且不作討論.
人類是沒有雌雄同體的, 所謂雙性人, 其實是身體發生變異, 雖然同時擁有兩性的器官, 卻往往只是荷爾蒙作祟, 有些其實是女的, 有些其實是男的, 更有些是不育的, 所以, 都不符合雌雄同體的意義.
===
為什麼些生物會出現雌雄同體? 應該反轉來問.
1. 為什麼有性別?
2. 為什麼要分成雌雄異體? 有什麼優勢?
最簡單最原始的生物不需要有性別. 每每花時間尋找對象, 花精力交配, 不如投資在吃多一點和生快一點, 所以, 絕大部分時間, 細菌等都採取無性生殖方式. 兩團細菌如果一團用無性生殖, 一團只用有性生殖, 結果無性的會增長快過有性的, 很快將對方淘汰掉. 無性才是王道啊!
可是, 自然界當然會 [好景不常]. 一個寒冬或一個旱季或遇見抗生素, 所有細菌不想死清光的話, 就會[交配]:沒有所謂雌雄, 純粹交換DNA. 這一換之下, 就會隨機出現更適合捱過逆境的基因組合. 其他的雖然死光光, 而這些愈強的生命體剛好取代其位置, 使物種不至於滅絕, 反而得到改良.
所以, 能自我改良的品種才可以適應多變的環境, 也就是 [交配] 和 [性別] 的主要功能所在.
那麼, 要盡量利用交配的優勢, 首要就是 [防止自我受精]. 因為, 自我受精的話,就沒有機會交換DNA, 即跟無性繁殖一樣, 還要花時間資源製造精子卵子, 不如直接用細胞分裂或出芽生殖來得化算.
那麼, 如何[防止自我受精]呢? 上面討論過, 雌雄同體的動, 植物都會設法防止自我受精/自花受粉. 例如先雄後雌, 或者在DNA/抗體中動手腳: 使自己的花粉落在柱頭上就不讓它生長, 使自己的精子無法令自己的卵子受精. 然而, 這豈不是在 [花時間資源製造精子卵子]之上, 再加上 [花時間資源防止自我受精] 嗎?
那何不將兩性分在不同個體上, 就永遠不用擔心會自我受精了, 對不對? 但這麼一來, 如果動, 植物只剩下單性, 就必會滅絕.
總的來說, 雌雄異體在大部分情況下是較有優勢, 所以雌雄同體的動物較少, 特別在高等動物中愈見明顯. 但是, 對於不會走動的植物來說, 只靠風力或昆蟲傳粉, 找不到異性而絕種的威脅較大, 可能因此更多品種保留了雌雄同株, 比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