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問...唔該哂~

2011-02-20 10:51 pm
1:李膺 : 事 不 辭 難 , 罪 不 逃 刑 ,臣 之 節 也 .吾 年 已 六 十 , 死 生 有 命 ,去 將 安 之 ?


2:文天祥: 孔 曰 成 仁,孟 曰 取 義,唯 其 義 盡,所 以 仁 至,讀 聖 賢 書,所 學 何 事,而 今 而 後,庶 幾 無 愧。


白話文唔該...全部白話文...唔該哂

回答 (1)

2011-02-22 12:09 am
✔ 最佳答案
(對曰:) 「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出自資治通鑑第五十六卷 / 後漢書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語譯:(李膺回答說:) 「侍奉君王不辭艱難,犯罪不逃避刑罰,這是臣屬的節操。我年已六十,生死有命,逃向何方? 」 (其衣帶中有贊曰: )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出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七)語譯:(文天祥的衣帶中有贊文說: ) 孔子說做人要有仁愛、仁德;孟子說做人要有義氣、義勇。只有盡了道義,仁德才能實現。我讀聖賢之書,所學到的難道是別的什麼嗎?從今往後,差不多可以無愧于聖賢的教誨了。

2011-02-22 15:21:59 補充:
為什麼文天祥說: 只有盡了道義,仁德才能實現。
孟子曾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這句話為「捨生取義」作出了具體的說明。捨生取義可解釋為一個人為了維護正義、為了追求真理、維護道義,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或是敢於為真理而獻身來避免自己的氣節蒙受侮辱做出不合義理的事,與「成仁取義」及「殺身成仁」同義。

2011-02-22 15:22:11 補充:
文天祥兵敗被執,抗元保宋的大志未酬,但最後也壯烈成仁,以身殉國。雖他的功業未成,然而那種寧死不屈、慷慨就義的「勇」者表現,就完全顯示人可貴而不朽的精神生命和生存價值。文天祥亦在就義前,故他臨終前曾說:「讀聖賢書,應做到取義成仁,才無愧于聖賢的教誨。」他終於以自己的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表現了他高尚的愛國精神。從此可見,他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對廣大人民有一種深切的同情心,對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充滿深厚的感情而捨生取義在勸勉世人。

2011-02-22 15:22:23 補充:
其實,文天祥實踐了孔孟的道德理想,既「成仁」又「取義」,無愧一生所學。在這段文字中,文天祥自問讀書的目的何在?透過他的價值抉擇和具體行為,已經給岀明確的答案:讀書的目的,就在效法聖賢之道,將書中所教導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實踐出來。文天祥認為一個亡國之臣所該實踐的,正是成仁取義的孔孟遺教。反觀多少士人讀書的目的,卻是為了換取功名,只打算做高官! 這樣的士人當然可以為了富貴,背棄國家大義。兩者的價值抉擇真有天壤之別。

2011-02-22 15:22:36 補充:
倘若讀書的目的在於換取功名,文天祥不必坐困土牢兩年餘,拒絕元世祖的招降。文天祥這段自問自答,彰顯了讀書的意義,對於汲汲於功名,口誦聖賢之書,蹈不義之舉的讀書人,無疑是當頭棒喝,具有豁醒之功。這也提醒後世千千萬萬學子,讀書的目的就是在學做人,就是為了化成人格,並且要一生不改其志地去從事道德實踐。
總括,文天祥寧死不屈、慷慨就義的「勇」者表現,以身殉國表現了他高尚的愛國精神。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對廣大人民有一種深切的同情心,對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充滿深厚的感情而捨生取義在勸勉世人。他盡了道義,從而實現仁德。

2011-02-22 15:22:56 補充:
網址提供:
http://staff.yck2.edu.hk/departments/chinese/023/ClassWeb/7cweb/Project03.htm
http://w2.hwc.edu.tw/el/reading/articles/articles2.htm
參考: 網上+自己意見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9: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220000051KK007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