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生平,請告訴我!

2011-02-18 5:03 am
朱銘生平,請告訴我!

回答 (4)

2011-02-18 5:12 am
✔ 最佳答案
朱銘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作品「太極拱門」青銅製成,2000年朱銘(1938年-),出生於台灣苗栗縣,本名朱川泰。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台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1976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創作了〈同心協力〉等以台灣鄉土為題材且又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當時正值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議題沸揚之時,因此受到了藝文界熱烈的迴響。其後,朱銘融合文化精神與太極招式的「太極系列」作品,更確立了朱銘在雕塑界的地位。以個體或群體為題材來表現人間百態的「人間系列」,則展現了高度的調和性,以及多元利用陶土、海綿、銅、不鏽鋼、保利龍等新媒材的嘗試與挑戰。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個展開始,朱銘積極地前往亞洲、歐美等國外舉辦展覽,加上1997年應邀至法國巴黎中心的梵登廣場以及在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的戶外展出,成就了朱銘在世界藝壇的地位。朱銘更在1999年於台北縣金山鄉創設了一座戶外雕刻美術館—「朱銘美術館」,讓他的作品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朱銘的作品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更對於創作不斷追求革新的旺盛企圖,為台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參考: 维基百科
2011-02-19 3:00 am
朱銘(1938年-),出生於台灣苗栗縣,本名朱川泰。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台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1976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創作了〈同心協力〉等以台灣鄉土為題材且又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當時正值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議題沸揚之時,因此受到了藝文界熱烈的迴響。其後,朱銘融合文化精神與太極招式的「太極系列」作品,更確立了朱銘在雕塑界的地位。以個體或群體為題材來表現人間百態的「人間系列」,則展現了高度的調和性,以及多元利用陶土、海綿、銅、不鏽鋼、保利龍等新媒材的嘗試與挑戰。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個展開始,朱銘積極地前往亞洲、歐美等國外舉辦展覽,加上1997年應邀至法國巴黎中心的梵登廣場以及在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的戶外展出,成就了朱銘在世界藝壇的地位。朱銘更在1999年於台北縣金山鄉創設了一座戶外雕刻美術館—「朱銘美術館」,讓他的作品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朱銘的作品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更對於創作不斷追求革新的旺盛企圖,為台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2011-02-19 12:26 am
http://www.hosauki.edu.hk/hsk/artist(chuming).php#





朱銘
--------------------------------------------------------------------------------
 
1938 生於台灣苗栗
1953-57 拜木雕師父李金川學藝  
1968-76 從雕塑家楊英風學藝




朱銘-美術世界


朱銘是個人人耳熟能詳的美術雕塑專家。「朱銘美術館」裡,到處陳列著朱銘的精心傑作,而這充滿創意的美術館,正位於雲霧繚繞、風景優美的金山鄉山區。


朱銘生於窮苦人家,因為父親身體不好,無法下田耕種。再加上兄弟姊妹多,如此一來,使的母親不得不扛起養家的責任。朱銘從小就不喜愛讀書,母親只好送他去學雕刻、藝術的地方。當朱銘知道母親的苦衷之後,便更發憤向上,努力向師傅李金川學習雕刻。在他十九歲的時,就成了雕刻工藝品的大師,然而他對自己的作品並不滿意。希望能突破作品的他,在三十三歲那年,又拜了雕塑家楊英風為師,他從掃地、泡茶重新做起,時常觀摩老師雕塑的技巧,沉浸在大師的風範中。

在隨著楊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楊老師曾經說過:「藝術應該要求新的內涵,新的精神表達。」這句話被朱銘牢牢的記在腦海裡。於是,他放棄了精雕細鑿的雕刻風格,改以自然、簡單又樸實的刀法來呈現出自己的作品。西元一九七六年,朱銘以歷史人物、民間故事和帶著泥土的水牛為創作題材,這些作品,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時,造成了藝術界極大的轟動。

雖然朱銘受到大家的肯定,但他仍想更進一步的突破,而不想當個只會雕刻關公、水牛的木匠,他不斷的摸索、嘗試,尋找新的創作主題。後來他在練太極拳的時,領悟到了太極哲理,他利用青銅鑄造了一尊尊的太極大師,表現出太極「以柔克鋼」的氣派。這「太極系列」的作品曾在法國巴黎的梵登廣場矗立著,與羅浮宮的藝術精品相互輝映。


朱銘的作品,不斷創新主題,也不斷將使用材料變化。他的見識、氣魄及專注於創造的神情,終於使他登上了雕塑藝術的高峰,成為享譽國際的藝術家
2011-02-18 7:01 pm
朱銘是個人人耳熟能詳的美術雕塑專家。「朱銘美術館」裡,到處陳列著朱銘的精心傑作,而這充滿創意的美術館,正位於雲霧繚繞、風景優美的金山鄉山區。朱銘生於窮苦人家,因為父親身體不好,無法下田耕種。再加上兄弟姊妹多,如此一來,使的母親不得不扛起養家的責任。朱銘從小就不喜愛讀書,母親只好送他去學雕刻、藝術的地方。當朱銘知道母親的苦衷之後,便更發憤向上,努力向師傅李金川學習雕刻。在他十九歲的時,就成了雕刻工藝品的大師,然而他對自己的作品並不滿意。希望能突破作品的他,在三十三歲那年,又拜了雕塑家楊英風為師,他從掃地、泡茶重新做起,時常觀摩老師雕塑的技巧,沉浸在大師的風範中。在隨著楊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楊老師曾經說過:「藝術應該要求新的內涵,新的精神表達。」這句話被朱銘牢牢的記在腦海裡。於是,他放棄了精雕細鑿的雕刻風格,改以自然、簡單又樸實的刀法來呈現出自己的作品。西元一九七六年,朱銘以歷史人物、民間故事和帶著泥土的水牛為創作題材,這些作品,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時,造成了藝術界極大的轟動。雖然朱銘受到大家的肯定,但他仍想更進一步的突破,而不想當個只會雕刻關公、水牛的木匠,他不斷的摸索、嘗試,尋找新的創作主題。後來他在練太極拳的時,領悟到了太極哲理,他利用青銅鑄造了一尊尊的太極大師,表現出太極「以柔克鋼」的氣派。這「太極系列」的作品曾在法國巴黎的梵登廣場矗立著,與羅浮宮的藝術精品相互輝映。朱銘的作品,不斷創新主題,也不斷將使用材料變化。他的見識、氣魄及專注於創造的神情,終於使他登上了雕塑藝術的高峰,成為享譽國際的藝術家。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50: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217000051KK010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