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懲罰孩子的目的不是為了傷害彼此的感情,所以教育孩子遵守紀律要找到有效的懲罰方法。 曾看到過一個例子,有位年輕的老師被分配到一個有很多調皮學生的班級上課,教學的第一天他有點緊張,走得太快,進教室時,不小心被絆倒在地上,全班哄堂大笑,老師慢慢站起來,本來想批評學生幾句,但是他想想算了,就對孩子們說:“這是我給你們上的第一堂課,一個人把臉都摔平了,還是要繼續爬起來。”孩子們一下子沉默了。 父母用威脅和懲罰的方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如用智慧的力量更有效果。當家長激怒了孩子的時候,孩子們往往會對自己和父母產生怨恨,甚至報復情緒。而家長激怒孩子的原因,不是因為家長太殘忍,而是因為缺乏技巧,他們沒有意識到哪些話是破壞性的,不該對孩子說。 有一個男孩放學回家,一進門就嚷嚷:“我恨死我們老師了,他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我,還讓我站牆角,說我上課大聲說話。我再也不想上學了。”男孩的抱怨惹火了媽媽:“你自己不遵守紀律,上課說話就得懲罰,我希望你以後吸取教訓。”當媽媽說完話,男孩就更生氣了。 如果媽媽能這麼說:“難怪你那麼生氣,在全班面前受批評,還要站牆角,是很難為情呀,誰也不想那樣。”這樣男孩也許會得到安慰和愛,怒氣也會消下去,等大家都很冷靜時,再教育孩子,效果會更好,父母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感受。 被懲罰後的孩子是不會告訴自己:“我要改一改,我要有責任心,要聽話,因為我想讓爸爸媽媽開心。”相反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倔強,他們的反抗情緒會隨著懲罰的強弱而增強或減弱。所以教育孩子遵守紀律就像動手術一樣要切中要害,不能“以毒攻毒”,當孩子吵鬧時用更大的聲音去教訓孩子。 不良行為和懲罰有時候不是對立的,他們是互相聯繫的,懲罰不能防止不良行為的發生,有時候反而使違反者更聰明,當懲罰孩子以後,他們會更小心防備,他們不會因此變得更有責任心,更聽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