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資料來源:Hello ! 香港朋友的空間
http://859614886.qzone.qq.com
根據定義,醫學專家制定了10條身體健康的標準: (1) 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
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2) 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不挑剔; (3) 善於休息,睡眠質量好; (4)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5) 能夠抵禦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6) 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位置協調; (7) 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睛不發炎; (8) 牙齒清潔,無爛牙,不疼痛,牙龈顔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 頭髮有光澤,無頭皮屑; (10) 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按照上述標準對照我們自己的身體狀況,且不說心理健康的內容,僅從5~10項指標來衡量我們的健康,就已經夠讓我們汗顔了。 的確像很多人所說:原來我們都不健康! 現代醫學模式已經是生物—心理—社會的模式,心理健康已經是人類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最迫切追求的目標,也是衡量我們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包括:(1) 智力正常;(2) 善於協調和控制情緒;(3) 具有較強的意志和品質;(4) 人際關系和諧;(5) 能適應和改善環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7)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每個人都有生命周期,正常狀態下,人體的生理狀態在高潮和低潮之間周而復始,心理感受、體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都會受到生命周期的影響,有時激昂。但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身體總是處於低潮狀態,按時下的說法就是這個人“不在狀態”。關於亞健康的表現,個人的狀況各不相同。有的人表現在身體方面,主要症狀有失眠、頭昏、乏力、困倦、疲勞、心悸等等;有的人表現在心理方面,主要症狀有情緒低落、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焦慮煩躁、神經質等等;有的人表現在情感方面,主要症狀有冷漠、無望、無助、孤獨、空虛、輕率等等。實際上,不少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並不只存在一方面或兩方面的問題,而是在身體、心理、情感三方面都有所表現。 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並不是意味著馬上就要進入疾病狀態,經過悉心的調養也可以恢復到健康狀態。但要記住的是,一旦您的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那麽它就向你發出了重要的警示:您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了! 營養主要是預防和調理,醫生主要是治療。可今天當我們身體有任何不適時我們都會去找醫生。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有些頭痛的時候去醫院檢查,花了好幾百元,可最終的結果卻是一切正常。但頭痛依舊,醫生只能以神經衰弱或神經官能症來給你下結論。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生病,只是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罷了。亞健康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個過程,是身體發生變化的信號。預示著身體正受到傷害,營養在大量的流失。也預示著身體的內環境平衡已經被打破,形像地說,維持地球的生態平衡是人類生存的保障,而維持身體的生態平衡則是健康的保障,體內的生態平衡一旦被打破,疾病就會接踵而來。
如果我們把人比喻成一棵樹,樹的生長需要陽光、水份、肥沃的土壤,當這些條件充足的時候,這棵樹就生機勃勃,健康快樂。可當樹上有一個蟲子在吃樹葉,這棵樹就會痛苦、難受。於是到醫院檢查,醫生就會告訴你你生病了,發現了一個蟲子,然後就會根據蟲子的類型給你開相應的殺蟲劑。當你回去把這個藥吃了,把蟲子殺死了,你的病就好了。當你處在亞健康的狀態時,即長期工作的壓力,飲食不規律等等因素,引起身體發生變化。就像是這棵樹缺少了陽光,水分過多,土地貧瘠,養分消耗過大,又供應不上。於是精神不振,疲勞,乏力,頭痛,失眠……你身體的生態平衡已經被打破。同樣你又到醫院去檢查,可最終無論你做了多細緻的檢查,由於你沒有“蟲”,醫生只能告訴你沒病,按照平衡原理我們應該想辦法用營養來恢複機體的平衡。可是很多人卻認為沒病你怎麽會不舒服呢?於是吃藥成為許多人的唯一選擇。 這個問題要從得病的根源說起,有一種現象是不容否定的,那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病的種類也增多了,各種各樣的“文明病”都有出現了,現在“文明病”是以前很少見的,而且大部份是慢性病,這是與現代的生活環境飲食與個人的生活習慣分不開的,各種物質(空氣、水、化肥、農藥、食品添加劑等)的污染,生活節奏與壓力的增大,飲食營養的不全面與單一的過剩導致人體內毒素的積累,營養成份的失調與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嚴重缺乏,致使得上了各種各樣的疾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