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楞嚴經早已說腦海印象是第八識,為何蕭平實還要參第八識?

2011-02-11 6:18 am
楞嚴經也證明腦海的印象是第八識陰鐵證如下: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恆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妄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唸念受熏,有何籌算] 。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大家都知道:只有第八識才能念念受薰,其它七識都不能做到] 圓瑛法師說:
何因緣之故,汝等曾於疇昔之年,睹一奇異之物,既見奇物,必先留心,經歷年深歲久,初時猶憶,久則斯忘,久之又久,則憶忘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者:於後來忽然之間,覆睹從前奇異之物,而記憶宛然如昔日。由前六熏習之力,熏成種子,[在八識田中,曾不遺失],故以何因反難之。六識如聚斂之吏,七識似出納之官,八識猶庫藏之使,[故知此論收執不忘,惟約第八也]。理實此識,尚能憶持多劫,無量種習,次第成熟,豈止現生之睹物耶?則此下,顯妄非真,精了即精明也,亦即現前見、聞、覺、知,同一無分別性,名湛不搖中。唸唸受熏,有何籌算者:前念後念,受彼妄習所熏,無有停息,分劑頭數,無量無邊,有何可籌量計算也。開悟高僧交光大師說:
[此但約記持多年不忘舊見為八識習妄之過]。蓋最初熏習雖由前六。而憶持不忘非前六所能。前六如聚斂之臣。第八似庫藏之吏。第七同出納之官。[故知此論收執不忘惟約第八也。理實此識尚能憶持多劫無量種習次第成熟。豈止現生之多年乎。舊注不達濫收]。前七。失旨甚矣。湛不搖中唸唸受熏者。言見物之後。雖似忘情置過。而實唸唸熏持。無有剎那間歇。如其不然。於後覆睹。豈能宛然現前耶。有何籌算者。言此方是驗一物之不忘。而實持種之無量。積習以無邊。故云爾也海仁老法師說:然則,因何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初猶記憶,後則忘記,經歷年久,憶忘俱無。後於偶然機會,復睹前物,而又記憶,宛然如昔,不會遺失。此即識陰,唸唸受七識熏習成種,[藏於八識田中,不曾遺失所致]。故八識本體,雖無生滅,然受前七識熏染,非生滅而似生滅,如鏡蒙塵,非染成染。是則此精了湛不落分別之見聞覺知之性,以及湛然不搖之識精,唸唸受七識習妄所熏,無有停息,經年累劫,豈是籌量算數可及。此總顯識陰,雖曰精明,實非無雜。其體雖非生滅,因恆受七識生滅之熏習,而有生滅之習氣,成為生滅之種子,含藏於此識精之中,故佛呼阿難,而警告其當知,[此精明澄湛之八識,似湛非真;如急流水,望之似恬靜不動,實則因其急流,而不見耳,並非無流]。宣化上人說:如果你的識陰,是精明而湛然不搖動,沒有虛浮之想,沒有遷擾之相,似一似常,應與如來藏相通。然而你的身體,仍然不出於見、聞、覺、知。若是精真無雜,就不會存習氣的虛妄。好像真金一樣,不該雜有泥沙。為何你們在往昔時,曾看見一種奇物,多年以後,本已完全忘記,後來忽然又看見那件奇物,卻又記憶起來,毫無遺忘。那就證明你們的八識田中,已經留下了薰習過的種子。雖然識精是澄然不搖動,但它是唸唸受前七識生滅,妄習所熏,經年累劫,多至無法計算。
我人之六識如聚斂之吏,七識似出納之官,八識猶如庫藏之使。阿難!你當知道,這八識雖是湛然不動,但以真薰之則成真,以妄薰之則成妄,故不是真常不動之性。譬喻急流之水,遠望似恬靜,實則水流太急,故看不出流動之相,並不是沒有流動的。故識陰若不是前四陰的妄想根元,怎麼會受妄染所薰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知:楞嚴經及每位開悟高僧都說腦海的印象是第八識陰

請問各位:楞嚴經早已說腦海印象是第八識,[只有第八識才能完全符合唸唸受薰,其他七識都不能做到],為何蕭平實及正覺同修會還要參第八識?他們是笨蛋嗎???

回答 (6)

2011-02-11 11:08 pm
✔ 最佳答案
所引不錯

另有一則 可供參考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第八

第八十則

根塵識是三。前塵元不會分別。勝義根能發生識。識能顯色分別。即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末那識。能去執持世間一切影事。令人煩惱。不得自由自在。皆是第七識。到第八識。亦謂之阿賴耶識。亦謂之含藏識。含藏一切善惡種子。這僧知教意。故將來問趙州道。初生孩子。還具六識也無。

這箇是衲僧家真實得力處。古人道。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若能如此。方有少分相應。雖然如此。爭奈一點也瞞他不得。

到這裏。古人尚自呵責道。了了了時無可了。玄玄玄處直須呵。又道。事事通兮物物明。達者聞之暗裏驚。又云。入聖超凡不作聲。臥龍長怖碧潭清。人生若得長如此。大地那能留一名。

然雖恁麼。更須跳出窠窟始得。

十六觀行中。嬰兒行為最。哆哆和和時。喻學道之人。離分別取捨心。故讚歎嬰兒。可況喻取之。若謂嬰兒是道。今時人錯會。

曹山問僧。菩薩定中。聞香象渡河。歷歷地。出什麼經。僧云。涅槃經。山云。定前聞。定後聞。僧云。和尚流也。山云。灘下接取。又楞嚴經云。湛入合湛。入識邊際。又楞伽經云。相生執礙。想生妄想。流注生。則逐妄流轉。若到無功用地。猶在流注相中。須是出得第三流注生相。方始快活自在。

譬如楞嚴經云。如急流水。望為恬靜。

古人行履綿密。答得只似一箇。更不消計較。你纔問他。早知你落處了也。孩子六識。雖然無功用。爭奈念念不停。如密水流。

茫茫急水打毬子。投子道。念念不停流。諸人還知落處麼。雪竇末後。教人自著眼看。是故云。落處不停誰解看。此是雪竇活句。且道。落在什麼處。







正覺亦愛引此段 然斷章取義 殊失祖師本意




祖師恁麼道


譬如楞嚴經云。如急流水。望為恬靜。

然雖恁麼。更須跳出窠窟始得。

若到無功用地。猶在流注相中。須是出得第三流注生相。方始快活自在。







2014-10-14 9:14 p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20140926.pixnet.net/
2014-08-04 11:07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1-02-11 7:34 pm
佛教正覺同修會弘揚正法,所以沒有欺騙!

倒是樓主找東找西,小心被自己騙了!
2011-02-11 7:19 am
行的時候用"心"一點!多注意不可違背的三一律!那個3+1的均一律很重要。
三綱五常對應四象紛亂!~~~別理我!~~我在研究九五至尊寶。

以後地球如果不幸大難!至少還能暫時"都率"到"太空堡壘"暫時安住。

~~~~~~~沒人願意替我分擔嗎?
~~五行輪轉建平宅!四等一律活生態,九五至尊天都率。
2011-02-11 6:28 am
第八識第九識第十識…
喜歡參的可以參。

他大錯在罵僧謗法大妄語。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9: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210000015KK198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