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的食譜(15分)

2011-02-09 1:14 am
鱟的外形古怪,如何煮來食呢?

要它的食譜,要有圖  

回答 (3)

2011-02-09 1:32 am
✔ 最佳答案
鱟是夏天的廉宜美味菜色,也讓王家的生意特別火旺。把鱟養在家,現宰現煮,保證新鮮味美。鱟羹、鱟肉和斬碎的鱟腳炒豌豆、蒜泥炒鱟、鱟血鱟膏蒸蛋、鱟籽炒蛋,鱟尾肉最為幼嫩甘香,單選鱟尾做菜,是要加錢的。小吃攤多數只按手頭方便的材料和客人的喜好配搭,實際上,怎樣煮都好吃。新鮮的海產,難吃的實在不多,王阿媽憶述,鱟的味道不及蝦蟹濃厚,但那股獨特清鮮甘香,蝦蟹無法比擬。王阿媽尤其愛吃鱟籽,一粒粒如小小珍珠,淺黃而半透明,顏色流動,口感像現在的蟹籽,卻把鱟的清香味美高度濃縮在內,咀嚼之下舌頭會跳舞。賣不完的鱟會被搗碎,用鹽醃成鱟醬,也會以鱟醬作餡,以粘米粉和糯米粉揉成皮包製「鱟粿」。
圖片參考: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373/3619588864_3c21b91449.jpg
參考: yahoo
2011-02-11 1:04 am
鱟粿 傳統小食。棉城為潮陽市的城區。先民以本地農副特產甘薯粉,和以大米及海鱟的肉和汁為主料製作而成。製法是將大米煮成稀粥冷卻,加入薯粉,鱟肉和汁,攪勻粘合,盛入蟠桃型的陶模內,再放上鮮蝦和豬肉碎,蒸熟後脫去粿模,放進生油或豬油鍋裡,用隔水浸炸方法炸至外表呈淺金黃色即成。吃時再蘸以辣椒醬摻醬油的醬料。其特點是外皮酥脆,內裡熱透嫩滑,並具鮮、辣、香、鹹。鱟粿是粉粿中的精品,早在清康熙年間(1662~1722)就用以奉客。近代以來餡料更為講究,有的加上香菇、鰈脯、花生一起調製,氣味更香甜可口。回鄉華僑、港澳同胞常專點品嚐。


圖片參考:http://a367.yahoofs.com/hkblog/tblH96OLERog97cA05JKSeAHIg--_1/blog/ap_20091229075128754.jpg?ib_____DlT2Q17lv


01.韓愈被貶到潮州時,寫下了《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記述的是他並不適應當地飲食生活習慣的情況。詩說:「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蠔相黏為山,百十各自生。蒲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蛤即是蝦蟆,同實浪異名。章舉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餘數十種,莫不可驚嘆。我來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調以鹹與酸,芼以椒與橙。腥臊始發越,嘴吞面汗騂。惟蛇舊所識,實憚口眼獰……。」韓愈所處的時代是唐朝,以長安為都。一旦貶官到了海邊的南蠻之地,幾曾見過那些長得怪里怪氣的海產?他的詩中第一個字便提到鱟,這種最古老的生物,雖然在地球上已有千萬年歷史,但不生長在海邊的人,是難得一見的。台灣也只是生長在金門一帶而已,俗稱鋼盔。因為金門的阿兵哥覺得牠長得很像他們頭上戴的鋼帽子。韓愈說牠的形狀好像是惠文王的冠帽,看來秦國的冠帽,竟然和現代的鋼盔很相像呢。不知道當時韓愈吃鱟是怎麼個吃法,現代香港是用鱟來煮湯,並不吃肉。而潮州的潮陽有一種鱟粿,現代吃法卻是沒有鱟的種種的,只是名字中有個鱟字而已。不過古代吃法,卻是粿蘸上鱟醬。鱟醬就是鱟子醬,《嶺表錄異》說鱟「腹中有子如綠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腳,和以為醬。」如今,可能是鱟在歷史的進程中愈來愈稀少的關係,潮州已經難得見到鱟醬了。所以吃鱟粿,蘸的是沙茶醬了。不過,鱟粿的粿是用潮州粥來作粉漿的,吃來也別有風味。


02.鱟,讀為後,是只 史前動物,比恐龍還要老,從前在香港的海邊也能抓到,一捕就是雌雄兩隻。
沒見過的人,和初來潮州 的唐朝人韓愈一樣,認為極怪:「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意思是說鱟的樣子像秦朝惠文帝的皇冠,眼睛長在硬殼上,雄魚抱着雌魚走。把鱟翻開,腹部露出五對爪,第二和第四對為 狀,雄魚用它來 住雌魚,牠們的繁殖期極長,不斷交尾,故一抓二隻。
好吃嗎?一身是殼,沒有肉。廣府人用它來煲湯,也有當牠子多時,燒烤來吃。子帶腥味,嗜之者稱好,但怎麼樣也不能靠近魚子醬或烏魚子那種美味。
鱟魚能生存到現在,也因為沒什麼人會去吃牠,不然早就絕種,但因為鱟血含有銅的離子而呈藍色,用它來製成「鱟試劑」,能迅速地檢驗出是何種病毒。一有用了,便引來殺身之禍,目前產量明顯減少。
潮州 人自古以來把牠搞碎鹽腌,做成鱟醬,再把鱟醬放點進米糕當中,製為「鱟粿」。外省人吃不覺什麼美味,其實這是潮州 人的情懷罷了。當初,也是因為窮困,吃不到海上鮮,用鱟醬帶來一點腥味,聊以勝無。
張新民的書上還提到燒螺片、魚生、薄殼、護國菜、真珠花菜豬血湯等等名餚和小吃。簡直讓讀者垂涎,這次我們去汕頭,可以一一試之,真幸福也。
還有一樣眾人不知的,就是潮州 人也愛吃河豚,潮州 人叫為「乖魚」,那是土話,說吃得飽到肚子挺起,叫「肚乖乖」,和河豚樣子相像而得名。潮州 靠海,養成吃魚的智慧,明白河豚在春天毒性最大的習性,所以春天不去吃牠,就沒事了。所以從來也沒吃死過人。



2011-02-09 1:24 am
鱟粿 傳統小食。棉城為潮陽市的城區。先民以本地農副特產甘薯粉,和以大米及海鱟的肉和汁為主料製作而成。製法是將大米煮成稀粥冷卻,加入薯粉,鱟肉和汁,攪勻粘合,盛入蟠桃型的陶模內,再放上鮮蝦和豬肉碎,蒸熟後脫去粿模,放進生油或豬油鍋裡,用隔水浸炸方法炸至外表呈淺金黃色即成。吃時再蘸以辣椒醬摻醬油的醬料。其特點是外皮酥脆,內裡熱透嫩滑,並具鮮、辣、香、鹹。鱟粿是粉粿中的精品,早在清康熙年間(1662~1722)就用以奉客。近代以來餡料更為講究,有的加上香菇、鰈脯、花生一起調製,氣味更香甜可口。回鄉華僑、港澳同胞常專點品嚐。


圖片參考:http://a367.yahoofs.com/hkblog/tblH96OLERog97cA05JKSeAHIg--_1/blog/ap_20091229075128754.jpg?ib_____DlT2Q17lv


收錄日期: 2021-04-12 11:13: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208000051KK010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