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有心人請進!

2011-02-07 4:52 am
可唔可以找一些能代表香港的事物..
E.G.車仔麵...
外國人見到後.就認得是HK.
列幾樣就到..幫下手!
更新1:

HELP!!

回答 (5)

2011-02-07 6:25 am
✔ 最佳答案
雞蛋仔,咖哩魚蛋,麥芽糖餅,格仔餅
2011-02-07 5:30 am
大包
雞尾包
旦撻
奶茶
鴛鴛
2011-02-07 5:07 am
c密奶查 海洋公園 大排檔
2011-02-07 5:03 am
中國之烹調方法更是包羅萬有,單從火候和工藝而言,便有煮、蒸、炒、煎、炸、燜、煲、燉、煨、燻、熗等法,所弄出來的味道亦截然不同。至於用作盛載食物的碟子(北方稱之為盆子),體積大小各有不同之餘,形狀更是千奇百怪,有些也許連聽也沒有聽過,例如三吋碟(以直徑計)、五吋碟、大圓碟、橢圓碟、方碟、多角碟、盞、簋、鍋、鼎等等,種類實在繁多、色彩繽紛。這些盛器通常以陶瓷或金屬製成,是中國古今聞名的藝術品。 當中香港盆菜確是與眾不同,別樹一幟,其主料和配料眾多,烹調方法各不相同,而且排放方式相當講究,最後還配上不常見的木盆為盛載器皿。事實上,當時的鄉村地方鮮有金屬器皿,最高級的盛器皆以木製成。正因為如斯特別的配搭,「盆菜」自此名傾中外,不少中外旅客更因而慕名而來,希望見識一下這獨特的菜式。據說「盆菜」可能是著名「一品鍋」的鼻祖,甚至跟「火鍋」、「打邊爐」、 「煲仔飯」也有點關係。然而,它的起源眾說不一,其中一個傳說最合情理,也最為可信,卻帶點傷感。 珍饈情懷表愛國根據《史書》記載,距今六百多年前的南宋末年,奸臣誤國,以致元兵南下進迫。陸秀夫、張世傑等朝官自浙江安徽逃難到福州,並立趙罡為帝(公元 1276 年)。當時,文天祥未有跟隨宋帝南下,卻受到元兵一路窮追猛打並於中途被元軍捉擒並扣押至伶仃洋一帶,以期追趕宋帝並令其僅餘將領迫降就範。文將軍忠肝義膽,不顧皮肉之苦,並撰下「伶仃洋」一詩以表心志。詩云:『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皇恐,伶仃洋 ? 歎伶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另方面,宋帝等在福州藏匿不久,又經漳州逃到九龍,並且駐驛於九龍灣西,即今日的啟德機場舊址。後來宋帝病死,眾臣擁立趙昺為帝。當時啟德一帶不過是小山丘一個,後來人們就在該地興建了「宋王臺公園」來紀念這事。此外,該地附近的名勝二王殿村、金夫人墓(宋帝小公主的金身)、侯王廟也見證著當年的歷史。不久,宋帝君臣等人又欲移師向西,在途經今日的新界時,當地居民見皇師駕到,當然希望殷勤招待,但倉卒之間要找來大量盛裝菜餚的器皿也著實不易,於是居民就地取來一些大木盆以盛載菜餚,這樣的一個急智,竟就成了今日的香港名菜「盆菜」。 盤菜臻至盛筵席 傳統盆菜以木盆盛載,材料則一層疊一層的排放。不過,現在大部分盆菜都改以銅盆、銻盆、錫箔紙盆甚至塑盆來盛載。自從盆菜被發明至今,新界原居民每每於 歲時祭祀、大時大節、乃至婚嫁慶典等禮儀時,都會以 「盆菜」招待客人,為的當然是希望嘉賓吃個飽、飲個醉,這正是他們的好客之道。但是要品嚐盆菜是否一定要走到圍村去呢?也不一定。以往盆菜的確是圍村獨有的菜餚,但時至今日,港九市區許多食肆都會推出盆菜作招徠,令盆菜得以發揚光大,成為香港的特色菜餚之一。 製作細心顯敬意 古代盆菜是用傳統方法泡製的,主要採用、南乳、面豉醬等作調味。而近代的盆菜一般用豆瓣醬、頭抽、南乳、等來烹製,絕不添加味精之類的添加劑。也許有人會問為何品嚐一席盆菜往往都要於三日前預訂作準備?理由很簡單,只因烹煮一個傳統盤菜是相當繁複和辛勞的工作。一道具有鄉村風味、正正宗宗的圍村盆菜,其實是由很多人分工合作,在祠堂內預備和烹煮的。現在就讓我們看看製作盆菜的三天預備功夫,便知道盆菜的價值在哪裡! 第一天要上山斬柴。由於古代並沒有石油氣或煤氣,所以必須預備充足之木柴以便日以繼夜去烹製盤菜材料。現今仍有不少圍村堅持以木柴為燃料,因為圍村居民覺得石油氣的火氣不及柴火強久耐溫。他們認為只有木柴火才可以煮出 盤菜的真正風味,然而,若圍席數目太多,他們都會改用石油氣。假如鄰近有荔 枝園的話更是理想,皆因荔枝柴木的火力較強勁。正如俗語謂:「你有牛白腩,我有荔枝柴。」當然,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現代化的食肆和食品製造工廠已經完全利用電力、柴油、煤氣或石油氣來燒菜。 第二天則要購買充足的新鮮材料。圍村盆菜通常不會用凍肉或冰鮮的產品,原因是古代農村社會根本就沒有電冰箱。再者,沒有新鮮的材料又怎能製作出新鮮美味的傳統盆菜呢?更重要的是,傳統盆菜用於拜天祭祀和祠堂喜慶的宴會。假如只是隨意求便宜便利的使用罐頭、冰凍、 即食產品之類去製作,圍村人便有感對上天神靈、祖宗鄉親不敬。而今,名貴的盆菜則會配上海鮮和鮑參翅肚之類為材,成為現代社會演變出來的產品。 第三天大清早便要開始炆豬肉,這必須炆製一整天才入味呢!古法炮製的圍頭豬肉是要把半肥瘦的豬腩肉出水、上色、入味、風乾後再猛火迫出油和慢火收水炆製,經十多小時的耐心烹調後,便成為入口軟滑甘香、肉汁香濃豐富、不肥不膩、別具特色的圍頭豬肉,令人想一吃再吃。回想幾十年前燒柴火炮製,火爐又熱、烹煮時間又長,一方面在考驗師傅的火爐控制,另一方面正考驗他們的耐性和心機......
2011-02-07 5:02 am
雞蛋仔.
海鮮.
豆腐花.
臭豆腐...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59: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206000051KK010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