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的來源

2011-02-06 5:26 pm
據我所知阿彌陀佛是掌管西方極樂世界.一向都被出家人掛在嘴邊,但對牠的一切只從佛陀那處得知,所以資科什少,比如牠出生於公年前何年,何日?何故有些人把農歷十一月十七定為牠的誕辰,有何根據,從何得知!
更新1:

多謝閣下的回覆,但還未解答何故定農歷十一月十七日為阿彌陀佛誕,跟據佛經所載,阿彌陀所處距離吾等有十憶佛土之遙,莫非彌陀所居之處有如吾等有日月星辰相伴,陰陽歷法之分,否則何以定農歷十一月十七日為阿彌陀佛誕?

回答 (4)

2011-02-08 12:16 am
✔ 最佳答案
在中國有一位禪師,大家公認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就是永明壽禪師。永明壽禪師的生日就是阿彌陀佛的生日。佛教徒認為阿彌陀佛的化身是永明壽和尚,所以,制定永明壽禪師的誕辰那一天就是阿彌陀佛的誕辰。

而農歷十一月十七就是永明壽禪師的生日。

2011-02-07 16:23:16 補充:
永明延壽大師在當時深受吳越王錢俶的禮敬,尊奉他為國師。有一天,吳越王想開個無遮大會,就是打千僧齋,只要是出家人來應供,皇帝是一律平等看待。有一天,吳越王想開個無遮大會,就是打千僧齋,只要是出家人來應供,皇帝是一律平等看待。 雖然說是平等供養,擺設的桌位總有上下座的分別。雖然說是平等供養,擺設的桌位總有上下座的分別。上座的位子誰都不願意坐上去,大家都謙虛地推來推去。上座的位子誰都不願意坐上去,大家都謙虛地推來推去。 在謙讓不下的情況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師是皇帝的老師,當然請永明大師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師也很謙虛,就是不肯坐這個首席位子。

2011-02-07 16:23:31 補充:
在謙讓不下的情況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師是皇帝的老師,當然請永明大師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師也很謙虛,就是不肯坐這個首席位子。在這麼推推拉拉,就來了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大耳朵和尚,大家都不認識,看到大家在那裡推讓,他老人家就不客氣,往首席位子上一坐。在這麼推推拉拉,就來了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大耳朵和尚,大家都不認識,看到大家在那裡推讓,他老人家就不客氣,往首席位子上一坐。 這一坐下來,當然吳越王也不好意思趕,但是心裡很不舒服,國師沒有坐首席位子,卻被一個不認識的和尚坐上去,但總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說話了。

2011-02-07 16:23:59 補充:
這一坐下來,當然吳越王也不好意思趕,但是心裡很不舒服,國師沒有坐首席位子,卻被一個不認識的和尚坐上去,但總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說話了。打完千僧齋,大家都散去了,吳越王就問永明大師:「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人來應供啊!」吳越王認為如果有聖人來應供,他的福報就大了。打完千僧齋,大家都散去了,吳越王就問永明大師:「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人來應供啊!」吳越王認為如果有聖人來應供,他的福報就大了。永明大師說:「有啊!」他說:「什麼人啊?」「是定光古佛今天來應供。」「哪一個?」「坐在首席的那個大耳朵和尚就是。」永明大師說:「有啊!」他說:「什麼人啊?」「是定光古佛今天來應供。」

2011-02-07 16:24:23 補充:
「哪一個?」「坐在首席的那個大耳朵和尚就是。」吳越王聽了之後心裡就很歡喜,趕緊派人去追。吳越王聽了之後心裡就很歡喜,趕緊派人去追。 派去的人就一路到處去打聽:「你們有沒有看到一個耳朵很大的和尚,從那一條路走了?」後來打聽到長耳和尚是在一個山洞裡面修行,找到之後,吳越王派的人就頂禮膜拜,請他到皇宮裡面來供養。派去的人就一路到處去打聽:「你們有沒有看到一個耳朵很大的和尚,從那一條路走了?」後來打聽到長耳和尚是在一個山洞裡面修行,找到之後,吳越王派的人就頂禮膜拜,請他到皇宮裡面來供養。

2011-02-07 16:24:36 補充:
長耳和尚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阿彌陀佛多嘴啊,洩露我的身份!長耳和尚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阿彌陀佛多嘴啊,洩露我的身份! 長耳和尚說完就圓寂了。長耳和尚說完就圓寂了。這些人看到長耳和尚圓寂,就呆在那邊:「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卻圓寂了。」想想他剛才講的「彌陀饒舌」,說長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師啊,那「彌陀饒舌」不就是在說永明大師,原來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這些人看到長耳和尚圓寂,就呆在那邊:「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卻圓寂了。」

2011-02-07 16:24:49 補充:
想想他剛才講的「彌陀饒舌」,說長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師啊,那「彌陀饒舌」不就是在說永明大師,原來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趕快回去報告吳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趕快回去報告吳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 吳越王聽到定光佛圓寂的消息,當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這下歡喜得不得了。吳越王聽到定光佛圓寂的消息,當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這下歡喜得不得了。 就趕緊去見永明大師,快步往外走,走到門口,剛好一個報信的人慌慌張張地從外面跑進來,幾乎跟吳越王撞在一起。

2011-02-07 16:24:59 補充:
就趕緊去見永明大師,快步往外走,走到門口,剛好一個報信的人慌慌張張地從外面跑進來,幾乎跟吳越王撞在一起。 吳越王問他:「什麼事情這麼慌慌張張?」「永明大師圓寂了!」吳越王問他:「什麼事情這麼慌慌張張?」「永明大師圓寂了!」這是阿彌陀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作永明延壽大師的一段公案,現在大家訂陰曆的十一月十七日作為阿彌陀佛誕辰,阿彌陀佛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教主,而且成佛已經十劫,不是歷史性的人物,十一月十七日誕生是怎麼來的呢?這是阿彌陀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作永明延壽大師的一段公案。
2013-02-13 7:45 pm
2011-02-07 4:58 am
這個問題可能需要深入地翻查佛教的大經典, 例如"大藏經", 可參考:

http://www.cbeta.org/
2011-02-06 5:58 pm
阿彌陀佛(梵語:अमिताभ,Amitābhaḥ),又稱無量清淨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藏傳佛教稱為月巴墨佛(月巴墨意為:「無量光」),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認為他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但因為淨土宗的影響,在唐朝之後,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後期的中國佛教徒,多以藥師如來主消災延壽、阿彌陀佛主往生事。[編輯] 名號釋義在漢傳佛教中,最通行的說法,來自鳩摩羅什譯本《阿彌陀經》。經中說,因為他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故名為「阿彌陀」[6]。三國吳支謙譯《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中稱他為無量清淨佛[7]。宣揚專修阿彌陀佛法門的經典中,影響最廣的,首推曹魏康僧鎧譯本《無量壽經》[8]。在此經中,以無量壽佛(Amitāyus)為他的主要名稱,此外,他又名無量光佛(Amitābha)[9]。宋施護《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以無量光佛為他的主要名稱[10]。玄奘譯出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與穆勒( F. Max Muller)收集的梵文本,則兩名並舉[11]。《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稱往生咒)稱他為「阿彌唎都」。阿彌唎都,梵語amrta,為印度傳說中的不死藥,意譯為「甘露」,表示永生,佛教以此來表示永遠的涅槃,有「甘露味」、「甘露門」、「甘露道」等等的說法。因無量壽佛,梵音與「阿彌唎都」相近,且壽命無量,因此又有甘露王的稱號。在藏傳佛教中,無量光佛與無量壽佛以不同的外形出現:求智慧者,應求無量光佛,修長壽法門時,則求無量壽佛。漢地所塑的阿彌陀佛像,多是無量壽佛,至於無量光佛像則極為少見。或有說,阿彌陀佛為法身佛,無量光佛為應化身佛,無量壽佛為報身佛。除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外,也有其他世界的佛,擁有「無量光」與「無量壽」的名號[12]。因為諸佛功德平等,佛的常住、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都是平等的,因此可以分享相同的名號。最早傳入中國的與淨土有關的經典為《般舟三昧經》,由支婁迦讖於東漢時漢靈帝光和二年翻譯。該經描述了通過觀想或念誦佛名,而使十方諸佛特別是阿彌陀佛現前的法門要義。《阿彌陀經》由鳩摩羅什翻譯。該經用簡潔華麗的筆法描繪淨土世界的清淨莊嚴,並有持名念佛的法門。現存唐玄奘的重譯,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與《阿彌陀經》類似的短篇佛經尚有《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簡稱《鼓音聲經》,譯者不詳。該經也是釋迦解說阿彌陀佛功德之作,但有兩點特色:一為經中記載的阿彌陀佛父母之名;二為經內含的「鼓音聲王大陀羅尼」。《觀無量壽經》簡稱《觀經》系劉宋畺良耶舍譯。此經目的在於指導淨土修行者對極樂世界進行觀想,其中十六種觀門中的最後三種主要描述了「九品往生」的狀況。
阿彌陀佛手持蓮台,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清淨大海眾菩薩接引十方念佛眾生。釋迦牟尼佛曾多次宣講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推薦人們到只有歡樂、沒有痛苦的極樂世界去生活,其要求就是信、願、行(念佛)具足,這是不分利根、鈍根,人人都可以修學、都可以成就的法門。[14]如果在「信、願、行」外修持三福、具足眾戒、念佛功夫深,往生的品位還要更高。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稱嘆阿彌陀佛功德,所以念阿彌陀佛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加以護念。而且,不管是根性高下,只要念佛,乃至十念,現前、將來,必定能夠成佛,這是阿彌陀佛成佛前發的大願之一。所以,念阿彌陀佛修持佛法的人,「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無量壽經》)。今生能夠接觸到阿彌陀佛,也是無量劫來積累善根、福德、因緣的結果。十方諸佛與大菩薩都發願要幫助念佛眾生往生西方。眾生往生西方成佛之後,得佛智慧,還可以任意到各個佛國,幫助、救度無邊眾生。「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阿彌陀經》)」華人熟知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阿彌陀佛後將繼任西方教主。念佛法門即是在中國佛教流傳悠遠的淨土宗。五代永明延壽大師,據說曾作四料簡來宣揚淨土信仰:「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15]。」關於阿彌陀佛的主要經典,包括《佛說阿彌陀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菩薩行願品》等。
參考: 維基XDD


收錄日期: 2021-04-25 00:01: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206000051KK002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