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一物、可處惹塵埃

2011-01-30 5:48 pm
有人話我

你真系
本來無一物、可處惹塵埃
呢句點解,我唔明

回答 (4)

2011-01-31 6:29 pm
✔ 最佳答案
有人話你真系「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應該話你真系「 新丁, 初出茅廬者.」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是出自惠能大師見性的一首偈。他曾向江州侍衛官張日用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欲學至高無上佛法,不可輕視初發道心的人,那些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人,往往有最上乘的大智慧。
◎然而自認高人一等的人,有時會被愩高、我慢、我執蒙蔽了智慧,所以說不可隨便輕視於人,否則會帶來無邊罪業。
要知道,本性中的菩提道心,本是清淨無染沒有瑕疵的!「那來的一物可執,那來的塵埃可掃呢?」可執、可掃那是我們「心動了」,心隨境轉,慢慢的用人心在看、在想,怎會清淨呢?
為什麼人生是苦的、無常的、空虛的?因為大多數人的精神生活一直處於「矛盾的鎖鏈之中」。如何解除這鎖鏈?唯有自己的心,透過心性法門,才能打開這鎖鏈的心結。
要知道人的思想、情緒、感情以及生活的過程,無不從心裡反應出來,所以禪宗云:「萬法惟心」,也就是說必須透過自性才能使心寧靜、平衡,發出光明智慧。神秀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每個人o既身體就係一棵覺悟o既智慧樹,
每個人o既心靈就似一座明亮o既臺鏡。
要成日唔停咁將佢撣拂擦試,
唔好比佢比塵垢污染障蔽左光明o既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菩提本來就無樹,
明亮o既鏡亦唔係臺。
本來就係虛無一物,
邊道會染上D咩塵埃?我不能載著灰塵走我的人生,這樣的我只能永遠灰灰暗暗的過!我要清掃我心中的灰塵讓自己的心再度{明淨},這樣才能擁有一個有色彩的人生!於是~~~~努力的用心的清掃{心中的灰塵}!
2011-02-02 11:10 pm
應該系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惠能大師偈誦內文:



〔 菩提本無樹 〕

『 菩提 』乃為﹝覺﹞義,無色、相可尋,其性:自清淨、不生滅、

自具足、無動搖、生萬法。



〔 明鏡亦非臺 〕

『 明鏡 』乃為﹝大圓鏡智﹞義,為第八阿賴耶識之修成顯現,圓融世間一切,

自不著相於境。



〔 本來無一物 〕

『 菩提 』以至『 明鏡 』本為安納之說,無色、相可言,心有一繫,仍作凡夫,

不能了了。



〔 何處惹塵埃 〕

『 何處 』處為處所,相之謂也!上述倆義,本無色、相,猶言虛空,縱有塵埃,

又豈有能染著之物?之處?之相?



神秀作偈,由『 無 』先言『 有 』,

再由 『 有 』再言 『 喻 』。



身如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以偈而言,過於繁鎖、牽纏,未能觸題引綱,契理契機,此為弊也!



以禪宗機鋒凌厲之角度言,此為犯中之犯!



一】身乃四大假合,言其有身,此為一犯。

二】菩提作樹,以無曰有,此為二犯。

三】心本空寂,以心為如,如則有物,此為三犯。

四】明鏡為智,本無色相,以喻作臺,此為四犯。

五】時時,佛家只有當下,那有甚麽時時,《 金剛經 之 一體同觀分 十八 》

佛告須菩提:『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此為五犯,亦足證佛陀早於二仟幾年前,已有三唯空間之論說,比西方早

二仟幾年。

六】惹塵埃,本來無能染著塵埃之物,又豈有惹出塵埃之相?此為六犯。



禪宗初期以《 愣伽經 》為參禪之據本,至五祖弘忍大師,已用《 金剛經 》為

參禪據本,所以六祖惠能大師在俗家時,方能於街上,聽聞人家誦《 金剛經 》,

而有所啟悟,立心修佛。



《 金剛經 之 持經功德分 十五 》:『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神秀乃上座首徒,隨忍大師修學多年且為近事,理應其學甚豐,落而得此境,

實為可惜。若非為武后國師,恐為『 漸教 』亦難成矣!
2011-02-02 10:36 pm
我猜你朋友的意思,是希望你不要煩惱自尋...
2011-01-30 7:03 pm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智慧是人所固有的,不必執著領悟一事,凡事從本性出發,

只要領悟自心的真性,當下便能徹悟其道。


我不明你朋友的意思,可能是說你懂得頓悟而讚揚你。


收錄日期: 2021-04-26 12:04: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30000051KK002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