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0%86%E6%9F%A5%E4%B8%80%E4%B8%96
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為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次子,接續父位成為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1189年至 1199年在位。他同時是諾曼第公爵(另稱理查四世)、阿基坦公爵、安茹伯爵。他征戰沙場總是一馬當先,如獅子般勇猛頑強,所以綽號獅心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
理查青少年時住在法國阿基坦,與母親艾琳娜一起。1168年,他受封阿基坦公爵。1184年,由於長兄亡故,他成為王位繼承人。1188年至 1189年,他串通法王腓力二世對父親發動叛亂,成功奪取王位。原因是他父親改立幼子約翰為王儲。
1190年,理查和腓力二世發起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91年,他們佔領賽普勒斯,攻下阿卡,但進軍耶路撒冷遭到薩拉丁抵抗而未果。然而,理查和薩拉丁兩人間的英雄相惜情操與風範,卻廣泛流傳後世成為美談。1192年 9月,理查以基督徒自由出入耶路撒冷為條件,與薩拉丁議和。
但他在回國中途被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俘虜,並轉交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皇帝將他監禁在特里斐爾絲的山上城堡。理查母后艾琳娜與坎特伯雷大主教華爾特(Hubert Walter)極力奔走,終以 15 萬馬克在 1194年贖回理查。
1196年,理查和腓力二世發生矛盾而交戰,並導致倫敦抗稅起義。1199年,理查前往法國鎮壓阿基坦的叛亂,身先士卒的作風依然,不幸中箭身亡,臨終前將王位交給幼弟約翰。
理查擔任英王十年,長期在外征戰,在國內共只有六個月,內政多由華爾特治理。他不懂英語,在國內時間甚短,四處征戰和遭俘造成人民財政負擔沉重。然而,人民卻很欣賞他充滿中世紀騎士風範的作為。其次,他經常出國在外,世家貴族因此權力擴張,則奠定日後憲政發展的基礎。
理查的王后是納瓦爾的伯倫加莉亞(Berengaria of Navarre,c. 1165/1170-1230),無子女。歷史家因此質疑這樁婚姻的實質如何,甚至懷疑理查可能傾向同性戀。傳聞對象是一同參加第三次十字軍的法國國王腓力二世,此事在電影《冬獅》中亦有談及。
理查生前曾承認科尼亞克的腓力(Philip of Cognac)是他的私生子。在莎士比亞的約翰王中,腓力是一個重要角色。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9/Richard_coeurdelion_g.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