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F.1中史題

2011-01-29 2:15 am
題目係:試總結漢朝國君削藩的成效.
書只提到文,景,武三帝的削藩事跡,所以請只總結這三帝.
書係用現代既.F.1!!!!

回答 (2)

2011-01-29 5:06 am
✔ 最佳答案
漢武帝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106/html/c09/images/c09.gif



自高祖得國分封功臣子侄為諸侯王,歷四朝,皆有諸侯起而作亂。武帝年少

十八歲時,因四王來朝哭訴,為籠絡宗室,曾詔令廢止官吏檢舉諸侯王不法

行為的權責,致使諸侯王驕奢更甚。十二年後,由自薦而獲得重用的中大夫

主父偃,看出了武帝的隱憂,提出推恩之策。所謂推恩,即容許各諸侯王把

自己的封地,分封與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子弟。這樣的「推恩」, 既讓侯王眾

子弟高興,又可分薄諸侯國的領地和權勢,不染兵刃而收強幹弱枝之效。


漢景帝


初年,御史大夫 晁錯向漢景帝建議加強中央權力,實行削藩政策,景帝聽


從,引起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諸侯王們的不滿,尤其是吳王劉濞,因為他的世


子更是被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漢景帝用棋盤擊死,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為首


的七國之亂開始了。七國是指吳、楚、趙、膠東、膠西、濟南、菑川。
他們以「誅晁錯,清君側」為藉口叛變,欲奪景帝皇位,景帝在眾臣的壓迫


下被迫殺了晁錯,而七國之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吳王還自立為帝。景帝無


可奈何,只得派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率軍鎮壓,用了3個月的時間,終於


平定了七國之亂。而且漢景帝又藉機削落諸侯國領土和把諸侯任免官吏的權


利收回,自此,諸侯名義上是封君,但已失去實權了。
2011-01-29 5:24 am
漢文帝 採用晁錯的建議,向吳﹑楚等諸侯進行削藩,卻因而觸發「七國之亂」,最後由老將周亞夫平定,大致算是成功。在 文帝末年,諸侯王已有十七國,造成尾大不掉之勢,嚴重威脅中央政府。由是晁錯在文帝時「言宜削諸侯事」,「孝文雖不盡聽,然奇其材」。

景帝時,錯已「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景帝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除竇嬰反對外,他人「莫敢難」。吳楚七國遂以誅錯為名起兵反,景帝乃殺錯以謝諸侯。七國叛亂平定後,削藩政策也逐步實行。

至武帝時,採主父偃之議,實行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諸侯王的封地不但日益縮小,不費一兵一卒就使諸侯勢力大大下降,而且再也不能干預政事,成為衣租食稅者,諸侯王不復威脅中央。 甚本已經達到削藩效果。

成功的削藩是可以鞏固君王地位及其統治,也可以限制地方勢力不斷坐大,亦可避免外重內輕,君弱臣強的情況出現,也避免了出現東周諸侯割據,互相攻伐,甚至威脅君主。

然而,削藩往往都會引發戰爭,戰爭會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削藩缺乏周詳或方法不當就會可能會導致失敗,甚至使帝王失去帝位。

推恩法~~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一個旨在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範圍的一項重要法令。要繼承諸侯爵位就要是元配夫人的長子才可以,其他兒子則沒有任何爵位或封地,主要內容是將過去由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為幾部分傳給幾個兒子,形成直屬於中央政權的侯國。而「推恩法」是把封地分給所有兒子,例如a有一百里封地,他有二十五個兒子,當他死了,原本只有元配夫人的長子才可以繼承,由一個人獨攬一百里封地,但跟據「推恩法」就是要把這一百里封地均分給他的二十五個兒子,每人只分得四里封地。表面上是恩賜給每個兒子,實際上,使諸侯封地愈分愈小!!!不能與中央對抗!!
漢初,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孫得不到尺寸之地。雖然 文景兩代採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漢武帝初年,「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謀以逆京師」﹐嚴重威脅著漢朝的中央集權。因此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錯削藩令引起七國之亂的教訓,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國名義上沒有進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十余里」。
參考: yahoo


收錄日期: 2021-04-23 20:46: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28000051KK007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