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繞嵐的生平

2011-01-26 4:41 am
紀繞嵐的生平!!!!!!!!!!!!!!!!!!!!fast!!!!!!!!!!!!!!!!!!!!!!!!!!!

回答 (2)

2011-01-26 7:53 am
✔ 最佳答案
紀繞嵐的生平
紀昀(jǐ 【第三聲】 yún),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 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於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 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紀昀祖籍為應天府上元縣,傳其家為紀家邊。 明永樂二年(1404年),奉命“遷大姓實畿輔”(乾隆《獻縣志》),始遷來獻縣,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獻縣城東九十里之景城鎮。 到紀曉嵐,北遷已十四世。 有據可考,自紀曉嵐上推七世,都是讀書人。 高祖紀坤(1570—1642),庠生,屢試不第,有詩名,著有詩集《花王閣剩稿》。 曾祖父紀鈺(1632—1716),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後入太學,才學曾受皇帝褒獎。 祖父紀天申(1665—1732),監生,做過縣丞。 父親紀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舉人,歷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雲南姚安知府,為政有賢聲。 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時,尤長考據之學,著有《唐韻考》、《杜律疏》、《玉台新詠考異》等書。 至紀容舒,紀氏家道衰而復興,更加重視讀書,遺訓尚有“貧莫斷書香”一語。 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於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


清代才子紀曉嵐,乾隆年間進士,從編修、侍讀學士累遷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曾任《四庫全書》總編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閱微草堂筆記》24卷,享有與《聊齋誌異》並行海內外的盛譽。 他文情華瞻,慧黠敏捷,是個對句奇才,天地萬物、古今詩賦無不可入對者,信手拈來,出口成趣,渾若天成,其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夫讓人嘆為觀止,關於紀曉嵐對聯的故事,筆記、野史中多有記載,在民間也流傳頗廣。

2011-02-02 2:41 am
紀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諡號文達,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官宦人家出身,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紀昀自幼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鄉試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左春坊左庶子。京察後,授貴州都勻府知府。因高宗賞識其學問,加四品銜,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捲入鹽政虧空案被發配新疆烏魯木齊[1],於沿途積極與當地人交流,寫了不少的作品,後整理成冊,即為著名的《閱微草堂筆記》。紀昀反對理學,《閱微草堂筆記》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有相當深刻的反映。二年後因乾隆皇帝修書需要,由劉統勛薦舉,將其從新疆召回,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歷任編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侍郎、嘉慶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書,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遷任吏部尚書。嘉慶十年(1805年),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同年在京師病卒,享年八十二歲。生前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朝廷賜銀五百兩治喪,予諡文達。《清史稿》有傳。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11: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25000051KK011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