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洛陽紙貴”的名著及作者

2011-01-25 6:58 pm
曹禺的“雷雨”是否“洛陽紙貴”的名劇?
洛陽紙貴“的由來?
謝謝!

回答 (2)

2011-01-26 7:57 pm
✔ 最佳答案
古今中外“洛陽紙貴”的名著及作者
《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左思》
(左思)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欲賦三都1>,會妹芬入宮2>,移家京師,乃詣3>著作郎4>張載5>訪岷邛之事6>。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7>皆著8>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見不博,求為祕書郎9>。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司空10>張華11>見而歎曰:「班張之流12>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13>為之紙貴。
西晉的大文學家左思,是一個相貌木訥、口齒不清的人,因此沒有什麼朋友,儘管文筆出眾,也不被當時的人們所重視。左思對於寫作文章十分用心,他曾經花了一年的時間寫成〈齊都賦〉,描寫齊國首都臨淄的風光。接著他又想寫一篇關於三國時代魏、蜀、吳都城的文章,即〈三都賦〉。這時左思的妹妺左芬正好被選入宮,左思就藉這個機會搬到人文薈萃的京師洛陽居住。因為左思從未去過蜀國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訪當時的大文人張載,請教有關成都的風土民情。為了寫成〈三都賦〉,左思花了十年的時間構思,他的家中到處掛著紙筆,連廁所和籬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靈感,他便立刻提筆寫下。在創作的過程中,左思又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便向朝廷請求擔任掌管圖書的祕書郎一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自己的作品去向他請教。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賞,並為左思寫了一篇序。後來張載為魏都的部分作注,劉逵也為蜀都、吳都兩部分作注,衛權又寫了略解。連官至司空的大文人張華,都對左思的〈三都賦〉大加讚賞,認為左思的成就不輸給班固、張衡等大文人。由於這些文人學者的推薦,左思的這篇傑作便很快地在京城洛陽流傳開來,人們競相抄錄,以致洛陽的紙價上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洛陽紙貴」,用來形容著作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在印刷業不發達的古代社會,詩歌和文章都是靠讀者手抄流傳的。在中國歷史上,一位叫左思的文學家,因為寫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以至於貴族富豪們爭相傳抄,因而引起市場上紙張價格陡漲,一時傳為佳話。

   故事的主人公叫左思,他生於250年,是中國晉代文學家。左思相貌醜陋,從小天賦並不是很高,他學習過書法和鼓琴,都沒有學成個樣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才發憤讀書,寫得一手好文章。

  左思20歲那一年,妹妹左芬被選入王宮,他的全家因此遷往國都洛陽。這使得左思有更多機會接觸上流社會的文人學者,創作水準有很大的提高,並最終寫出了傳世名篇《三都賦》。

  《三都賦》大約寫成于左思30歲的時候。作品問世後,當時的文學家皇甫謐作序,張載作注,先是在文學圈內傳播,後來貴族富豪們附庸風雅,也紛紛加入了傳抄的行列,結果洛陽街頭的紙店供貨吃緊,紙張的價格也隨著不斷上漲。這就是“洛陽紙貴”的故事。


2011-01-25 8:02 pm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8/7/26/72278.html
西晉時,有個文人名叫左思。他的長相並不討好、口才也笨拙。當時,他決心要作一篇敘述三國時代都城的文章,消息一傳開,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陸機,便十分不以為然,把它拿來當作笑談。
左思並不以為意,他花了十年的功夫搜集數據,並加以構思,終於完成了《三都賦》,但卻沒有得到他人的重視。幸虧,當時一位著名的學者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賞,並為他寫了一篇序;另外,連另一位學者張華,也對左思的《三都賦》極力讚賞,認為左思的《三都賦》不輸給班固、張衡等大文人的作品。


收錄日期: 2021-05-02 17:32: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25000051KK003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