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如泰山來源

2011-01-21 5:46 am
穩如泰山的來源???

回答 (3)

2011-01-26 5:42 am
✔ 最佳答案
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穩如泰山出處“穩如泰山”這則成語來源於《上書諫吳王》,原文是“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悅。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關;變所欲為,易於反掌,穩如泰山”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漢景帝時,他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
關國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野心很大,對中央政權心懷怨望,暗中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的權力和威信,鞏固國家的統一。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領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於是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國的諸侯王陰謀策劃叛亂。
枚乘清醒地看到劉濞陰謀反叛的禍害,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能儘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一下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固。”但劉濞執迷不悟,加緊進行陰謀活動,於是枚乘只得離開吳國,到梁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
西元前154年,劉濞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王,以“清君側、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歷史上稱“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這時枚乘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軍隊打敗了吳楚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餘五個王也落得自殺或被殺,這場叛亂只有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枚乘因寫了《上書諫吳王》,具有遠見卓知而名聲大振。後來漢武帝即位,派人徵召他進京做官,可惜他還沒到京城,死於途中。
2011-01-21 7:05 am
http://www.chiculture.net/1212/html/d01/1212d01.html

古人望著高聳入雲的泰山,認為它是接近天神的最佳階梯,這樣,泰山就成了受人崇拜的神山。在古代,泰山南北發展起來的齊魯文化,影響了中國社會兩千多年,成為中華一統天下的精神支柱。泰山曾是齊魯兩國的分界線,齊國人認為泰山是天地日月等「八神」之一的「地神」,魯國人也把泰山當成崇拜對象。泰山是雄偉和莊嚴的化身,是崇高與堅定的象徵,因此有「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泰山壓頂」、「國泰民安」 等說法。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1212/picture/1212pic11170.jpg
泰山南天門
2011-01-21 6:06 am
形容非常安全、穩固,人們常說「安如泰山」或「穩如泰山」。  《漢書·枚乘傳》載,枚乘給吳王劉濞(bi)上的諫書中,曾說過「安於泰山」這樣的話。枚乘,字叔,淮陰(今屬江蘇省)人。漢景帝時,他曾擔任吳王的「郎中」(官名)。吳王劉濞對漢景帝劉啟心懷不滿,暗中聯絡楚王、趙王等陰謀反叛(參看「舐糠及米」)。枚乘不同意劉濞的謀反,便上書勸諫,但是劉濞不聽他的勸告。他就離開劉濞,投到梁孝王劉武那裡去了。  枚乘給劉濞的諫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脫。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極天命之壽,敝無窮之樂,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以為大王惑也!……」
參考: 百度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7: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20000051KK028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