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見度越低自然死亡率越高

2011-01-21 12:26 am
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香港能見度每降低6.5公里,自然死亡率便增加1.13%,即每年約1200人死於與能見度偏低相關因素,主要包括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空氣污染有如毒素,但負責研究的教授狠批港府至今仍採用近24年前的懸浮粒子標準,即平均每立方米含55微克,遠低於世衛標準。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分析了1996至2006年共36萬宗死亡個案,扣除其他可能影響每日死亡率的因素如溫度、濕度、流感等後,推算出因能見度低相關因素致死的人數。近年平均能見度 中環至大帽山結果顯示,以晴朗日子能見度達30公里的標準計算,能見度每降低6.5公里,每年便導致額外450宗自然死亡個案。香港過去4年平均能見度為12.6公里,即由中環可眺望大帽山頂,較能見度30公里少17.4公里,按此推算,每年約有1200人死於與能見度偏低相關因素,其中38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410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昨日能見度約5至7公里,估算約4至5人死於與能見度偏低相關因素。多死於心血管呼吸道疾病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林大慶解釋,能見度愈低代表污染濃度愈高,除了心血管和呼吸道病患者受影響,污染物會直接刺激細胞,導致過敏、發炎等,人體亦會更易受病毒感染,空氣污染亦會導致喉嚨不適、加重鼻敏感病情等。香港主要污染物懸浮粒子(PM10)及二氧化氮產生源頭主要為交通工具排放。污染主要源頭:交通工具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名譽教授賀達理指出,相較歐美地區如倫敦、紐約、巴黎平均能見度20至25公里,香港的12.6公里屬偏低水平,偏偏港府的空氣質素標準嚴重落伍。賀達理說,世衛規定懸浮粒子(PM10)的濃度標準為20微克/立方米,但港府沿用1987年採用至今的空氣質素標準,即55微克/立方米,現時建議亦只打算調整至50微克/立方米,過分寬鬆。翻查環保署今年1月中西區監測站的紀錄,19日中有12日錄得平均高於50微克/立方米的懸浮粒子水平,更有數天平均高於100微克/立方米,有研究人員稱英國、芬蘭等的懸浮粒子平均每立方米僅約3至10多微克,顯示香港污染嚴重,促請港府盡快重訂標準。環保署發言人回覆指去年一般監測站錄得懸浮粒子的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較2005年減少18%,署方會繼續採取多項措施減少空氣污染。

Sources:
HKU

回答 (0)



收錄日期: 2021-04-11 18:34: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20000050KK020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