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回答者:sanlin
我一直都乎略了,心一直住在前塵影事裏頭,再一直拿出來分別、執著,反而會障礙心性,不管心中是善念、惡念、是淨、是染,都不必在意,因為覺悟的人知道,念頭皆出自於妄想,都是假的,雖說不必在意,指的是不必墮於分別、執著的煩惱之中,但修正自已的行為、心性卻是必要的,菩薩畫夜應常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分毫不善夾雜。
先有功用道,修行十善業,讓自已符合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才是。
六道輪迴之中,原本就是染中有淨,淨中有染,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先要承認自已是六道凡夫,才有勇氣面對自已的錯誤。
2011-01-21 15:35:19 補充:
給回答者:東降先生
識海裡面的汙漬自然消除,要等到轉識成智的那一天才行。加油囉!
2011-01-21 15:52:27 補充:
給回答者:Ena
世上發生的任何事都絕不是突然發生,都是有前因後果的,一切的一切只是消善業、消惡業,在消業的過程中千萬別怨天由人,都是自作自受,人為什麼會無奈,還不是因為智慧不足,不了解事實的真相。
人生在世不外乎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此而已。
也許故事中未來的那個人,之前也是用這種科技的方式去對付所有人。
而被對付的那些人想必也同樣是對那個人有所誤會。
彼此都墮於無明之中,真的是冤枉!
2011-01-22 06:30:54 補充:
給回答者:平凡人
無法保持清靜,真的很健忘,習氣起現行,
念頭一轉化成語言,馬上就從向內轉化成向外,
也許只要不麻木不仁,永保清淨心真的是自然就會了吧。
吃飯、睡覺皆屬習氣,不過有人教的話以禪悦為食,可以不用吃飯、睡覺。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沒人教怎麼會。
2011-01-23 08:35:05 補充:
給回答者:末
謝謝你,因為只要出現不好的念頭,第一個反應就只是逃避,盡量不去想它,搞的自已好煩;再不然就是想辦法轉成好的,但是如此的做法會出現更多不好的念頭,轉到頭都暈了。
我想我會拿出勇氣,去接受、面對這些念頭,進而以不逃避的心態去理解它、接受它、分析它,最後靜靜的看著這些念頭就好,只要時時刻刻提起正念,知道好的念頭、不好的念頭都是屬於妄念,應該是過去之中的習氣起現行,不管念頭有沒有消失都不必去生無謂的煩惱,因為都是假的。
2011-01-23 08:35:25 補充:
給回答者:末
念頭原本就是妄想,注視它,反而會消失得莫名其妙,直接面對這顆虛妄的心,面對之後才發現,怎麼也找不到這一顆虛妄的心。
妄心消溶,真心就自然呈現出來。
意根起妄想、分別、執著則墮法塵,皆屬前塵影事。
所以不可以「無想」,就是什麼都不去想,什麼都不知道,反而墮在無明裏頭,應該要面對,知道都是假的,接觸這些念頭,不在念頭裏起分別、執著,心自然會清靜,則能在一切法之中得大自在。
2011-01-23 11:35:02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文字就好比「指著月亮的手指」,當你只看到「手指」而沒有看到「手指的那個方向」就錯解如來真實義了,自由心證,各有不同,但終極指的目標卻是相同的,一定要證入那個境界才行,所謂佛佛道同,所以佛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都是要指引你明心見性的。
2011-01-23 11:47:25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淨業三福
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2.受持三皈,俱足眾戒,不犯威儀。
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具勸行者。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和弟子規相應,教人教順,佛也是孝敬一切眾生。
「慈心不殺」和太上感應篇相應,教人信業因果報。
「修十善業」和自性相應,是自性本有的性德,十惡是自性之中沒有的,
是屬於戒律,自性本有的不用放下,放下的其實是十惡。
2011-01-23 12:01:57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這些差異分別經由識,又成為障礙本性的圍牆。
這個問題要等你到了那個程度還放不下才會成為障礙本性的障礙。
凡夫修行成佛要經無量劫,在明心見性以前用的都是識心,
等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之後,此時無功用道,無功用道指的就是不用識心用真心,要經歷三大阿僧衹劫,經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階級最後把無始無明的習氣消除了,最後證得妙覺位才是究竟圓滿的佛,法身大士屬於分證佛,沒有完全把無明破盡,就沒有完全證得究竟圓滿的佛,只有一部份證到了佛,所以叫做分證即佛。
2011-01-23 12:15:09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十法界的佛是屬相似即佛,在此之前也都是用識心在修行,是有功用道的階段,等到破了一品無明之後就是真佛,才不用識心。
歷史上就有個公案,蘇東坡說他自已目前已無功用道,八風吹不動。
寫一封信到河的對岸,老和尚看到之後,回了他一個字「屁」。
蘇東坡馬上氣沖沖的跑去想找老和尚理論,
老和尚心平氣和的跟他說「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聽到也消失了原本的怒氣,大笑了起來。
2011-01-23 12:15:27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老和尚一試馬上就讓蘇東坡知道自已的程度在那,蘇東坡再也不敢大妄語,未證言證,他如果真的「知佛法」就該知小乘初果的程度,因為☆放下☆的關係,自性本能的神通就自然現前,就有天眼、天耳通。
如果他當初有一通就好,就不會如此大言不慚。
所以佛話才說的很重,未先學小乘,而先學大乘者,非佛弟子。
切記向外貪求神通感應,求來的都是鬼通、魔通。
2011-01-23 12:23:45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小乘經到中國是完備的。小乘在隋唐时候有兩個宗派,這是學佛的基礎,共同科目,不能不學,俱舍宗、成實宗可是這兩宗,唐朝末年衰了,宋朝時候就沒有了,現在很多人不知道有這兩個宗。 於是唐朝中葉以後,我們中國人很聰明,不學小乘,那怎麼辦?用儒跟道代替,儒跟道是中國的東西,裡面的內容不亞於小乘,比小乘講得還圓滿。
以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來代替小乘。
這三樣東西也剛好可以配合:
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2011-01-23 12:36:48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佛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意思是說佛法都是因緣生法都是假的也是屬於妄想,是依眾生的需要所開的藥方,千萬不可執著,你在妄想之中去分別、執著就錯了,更何況是世間法還捨不下更是大錯特錯。
這是出自於金剛經是說給上上根性的人聽的,上上根性的人是已用功了無量劫,該放下的都放的差不多了,跟他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一下就放下了,破了法執;跟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立刻把妄想、分別、執著通通給放下,馬上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2011-01-23 12:51:57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當您過完河,如何放下您的交通工具呢?
歸依三寶,指的就是佛、法、僧。
而六祖慧能大師指;佛就是歸依覺、法就是歸依正、僧就是歸依淨。
交通工具您指的應該是法寶,在還沒有放下之前總要有所依歸,
法是因緣生法是屬虛幻的,但可以教你放下,說穿了就是以幻修真。
一直都在學習放下了,等到要證入究竟圓滿的如來果地,
最微細的法執也一定放的下才是。
不過在未成就之前,法寶千萬別放,要拿來當作依歸的,
用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妙法。
利用妙法來放下,最終知道是幻再把幻法放下。
2011-01-25 12:03:04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一切諸佛所讚嘆的。
「地球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未法時期,唯有淨土得度」。
「本師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國土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
「阿彌陀佛」因為本願的關係,所有一切諸佛都幫忙招生。
由此可知「阿彌陀佛」教化的國土是盡虛空、遍法界。
並且「阿彌陀佛」是自性功德的名號,
無量光、無量壽、無量覺全都和自性相應。
而無量壽又和法身相應,所以經名才取「無量壽佛經」。
2011-01-25 12:29:34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抱歉經名應該是「佛說無量壽佛經」,因為沒有人提,是佛自已親口主動宣說的,所以經名才加「佛說」。是屬於「難信之法」。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夏蓮居居士會集。
http://ccubk14.brinkster.net/greatbook/D00/05954.htm
以上是網址,希望彼此「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南無阿彌陀佛
2011-01-25 13:40:50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佛滅度時留給後人,「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並交代後人,佛不在世請依「四依法」:
1.「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
2.「依義不依語」。
要依經典講的意思,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沒有關係,
只要意思講得不錯。
3.「依智不依識」。
智是聖人的智慧,從無我的大智、同體的大悲中產生。
2011-01-25 13:41:40 補充:
給回答者:sanlin
4.「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最簡單的說法,對我現前有利益的,就是了義。這個經再好、再深、再廣,我學了用不上,這叫不了義,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所學非所用”,這就是不了義;學了立刻就管用,學了立刻就得好處,這叫了義。好處裏面最殊勝的是脫離六道輪回,這叫真實了義、究竟了義。如果我們學了這部經典,這個經典不能幫助我們脫離三界六道,學了之後還要搞六道輪回,這就不了義。
2011-01-26 13:26:26 補充:
佛說法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華嚴部
最初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計二十一天。
第二個階段:阿含部
於鹿野苑講四阿含,故說阿含經之時,又名鹿苑時。四阿含就是雜阿含、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通稱為阿含部,為小乘經典。計講了十二年。
第三階段:方等部
講方等經,即方等部。凡一般經典者即是歸屬於此部,計講了八年。
第四階段:般若部
講大品般若經典,為般若部,用時二十二年。計講了六百卷,「金剛經」是其中的第五百七十七卷。
第五階段:法華部‧涅槃部
講述大乘妙法蓮華經‧涅槃經,計講了八年。
2011-01-26 13:48:32 補充:
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一開始是在定中宣講「華嚴經」是說給法身大士聽的,原來講完沒有人來「請法」就要走了,淨居天的天人看到了,趕快來請法,請佛住世,因為在過去世中「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不但沒有起怨恨心,還發誓成佛之後第一個度他,一切的表演就此開始,果然第一個度的就是「憍陳如」尊者,也就是「歌利王」,在會下證得「阿羅漢果」。
五比丘:即憍陳如、額鞞、跋提、十力迦葉、摩訶俱男。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鹿野苑轉四諦法輪、度五比丘,
此時釋迦牟尼佛是佛寶,四聖諦法是法寶,五比丘是僧寶。
2011-01-26 14:03:48 補充:
方等部講了八年幫助提升境界,【方等部】勸二乘人趨向菩薩乘。
再來跟你講般若,教你徹底放下。
等到最後有那個能力接受了,再說「一佛乘」,「妙法蓮華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屬於一佛乘。
阿含說了十二年,方等說了八年,般若說了二十二年,最後法華經說了八年,說法的時間有交疊,總計說法四十九年。是所謂的難行道。
2011-01-26 14:17:55 補充: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世尊所宣講的第一部經典,
也是所有祖師大德所公認的是一切法的總持。
經文未後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歸於「無量壽經」,
所以「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佛說阿彌陀經」稱為小本華嚴。
「無量壽經」之中最殊勝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
「四十八願」之中最殊勝的就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
十念必生,念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也就是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代表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是屬於難信之法,但卻是「易行法」。
2011-01-26 14:30:47 補充:
為什麼是屬於易行法呢?
因為其它法門要斷煩惱才行,淨宗法門只要你把煩惱給伏住,
就可帶業往生,其祂菩薩不相信,那有那麼簡單,沒斷煩惱可以往生,
所以又叫難信之法。
還有人主張帶業不可往生,請問觀音、勢至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算不算帶業。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的菩薩帶不帶業。
唯有回歸常寂光土才不帶一點業。
2011-01-26 14:40:13 補充:
念佛品位高下,全在念佛功夫之深淺。
往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
「信、願、行」為往生三資糧。
信:真的相信有阿彌陀佛,真的相信有極樂世界。
願:發願將自已所修習的功德,回逈往生極樂世界。
行:執持名號,一向專念。
執持名號的「執」,指的就是執著,執著是最嚴重的煩惱,
可以執著在名號上,等到了極樂世界在放下。
2011-01-26 14:48:38 補充:
諦閑法師有一位徒弟,這徒弟四十多歲才出家。他的年齡跟法師差不多,他們是從小一起玩的朋友。諦閑法師家庭環境比較好一點,所以念過書。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帶出去,所以算是見過世面。
他那個同學生活非常困苦,學一個''鍋漏匠''的手藝。什麼叫鍋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他能把它補起來再用。他就天天挑個擔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體會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時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於是就找。
找到諦閑法師,在廟裡住了幾天,就跟老法師說:''我要出家。 ’法師問:‘為什麼? ’‘人生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
’老和尚說:‘你不要開玩笑啦!
2011-01-26 14:50:05 補充:
’為什麼不讓他出家呢?老和尚考慮他年歲太大了,在當時,四、五十歲就是老人,體力也衰退了,出家,五堂功課學不會,念經也念不來,這樣,住在寺廟裡,讓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有多難過啊!學講經吧!他不識字,於是,老和尚就拒絕他。
結果他就硬賴著:''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 ''老和尚就說:''這樣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答應我幾個條件。 ''他說:''這沒問題,我認你做師父,你說什麼我統統聽,統統接受。
2011-01-26 14:50:59 補充:
’老和尚就說:‘這很好!我給你剃頭,剃了頭之後,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寺裡。受戒,五十三天你受不了。再說寧波鄉下,有很多小廟,破廟,廢廟沒人住,就找一個小廟住下來。 ’
老法師在附近,找幾個護法、信徒每一個月給他送一點錢、送一點米,安住他的生活。又在附近找一個念佛的老太太,每天給他洗衣服,並燒中午、晚上兩餐飯。然後教他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交代他:‘你就念這一句佛號,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將來一定有好處。
2011-01-26 14:52:55 補充:
這個人沒有讀書,但是聽話、老實,他就死心塌地念這六字聖號。他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在那個廟裡,三年都沒有出門,一句佛號,一點也不雜,這就叫精進。
有一天,他離開寺廟,到城裡去看他的親戚朋友。晚飯吃完,就跟那位燒飯的老太太說:明天你不用替我燒飯了。
這老太太心想:師父三年都沒有出門,今天看朋友,大概明天有朋友請他吃飯,所以叫我不要給他燒飯。
到了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廟裡去看看,師父有沒有回來?那是個破廟,廟門都是不關的,到廟裡,喊師父,沒人應,就再去找一找。看見師父站在寮房裡,面對著窗戶,手拿著念珠。叫喊,他不回應;走到他面前,才知道,他死了!站著死的,念佛往生了。
2011-01-27 10:51:20 補充:
這時老太太嚇了一跳,她從來沒有看見人死是站著的,於是趕緊報告那幾位護法。這些護法一瞧,也不曉得怎麼辦,就派人到觀宗寺報告諦閑法師。
那時候沒有車,請人去報信,來回需三天。你看他,站著往生,還要站三天,等他的師父來替他辦後事。
諦老看了之後,非常讚歎說:''你沒有白出家啦!你的成就,講經說法的法師,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你啦!
一句「阿彌陀佛」,就叫專精,不夾雜、不間斷,是成功的關鍵。
2011-01-27 13:15:58 補充:
什麼是世間第一善,就是讓人聽到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夠讓人在口中念出來會更好,都是將來時節因緣到來得度之前的「金剛種子」。
釋迦牟尼佛說《妙法蓮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人生在世數十年的光陰,不知不覺的過了。在這當中,有錢的人,或貪酒色財氣;無錢的人,為了衣食住行而勞碌奔波,很少有清閒自在的時刻,真是苦不堪言。但是這種人,偶一走到佛寺裏,見此寂靜莊嚴的梵剎,心生歡喜,或見佛菩薩形象而隨口聲稱佛名者,或心生清靜而起感慨,稱讚如來吉祥而生稀有者,這都是過去生中有甚深善根,由此皆得成佛。
2011-01-27 13:16:58 補充:
因為人們平時眼中見到的風花雪月,耳中聽到的歌舞歡聲,口裏貪著的珍饈美味等,而引起惑染思想。這惑染思想是散亂心,是生死心,是虛妄心。今天能夠在塔廟中,稱一聲佛號,這是覺悟心,是清淨心,是成佛的菩提種子。佛者,梵語佛陀,華言覺者。覺者,覺而不迷,自性清靜,即是有覺悟心。我們今天不為名利而來,也是覺悟力的作用。但是有許多恐是聞其打禪七之名,而不知其打禪七之義,以一種稀奇心而來看熱鬧的,這不是上上心。
2011-01-27 13:17:31 補充:
現在既到此地,如人到了寶山,不可空手而回,須發一無上的道心,好好的坐一枝香,種一成佛的正因,將來大家成佛。昔日釋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須跋陀羅,家裏貧窮孤獨,無所依靠,心懷愁悶,要隨佛出家。一日至世尊處,剛巧是世尊外出,諸大弟子為之觀察往昔因緣,八萬劫中,未種善根,乃不收留,叫他回去。此時須跋苦悶已極,行至城邊,忖思業障如此深重,不如撞死為好。
2011-01-27 13:18:27 補充:
正要尋死,不料世尊到來,問其所以,須跋一一答之,世尊遂收為徒弟,回至其所,七日之中證阿羅漢。諸大弟子,不解其故,請問世尊,世尊曰:「你們只知八萬劫中之事,八萬劫外,他曾種善根,他那時亦很貧窮,採樵為活,一日在山中遇虎,無所投避,急忙爬於樹上。虎見他上樹,就圍繞而齧樹。樹欲斷了,他心中甚急,無人救援,忽而思惟大覺佛陀,有慈悲力,能救諸苦,乃口稱「南無佛,快來救我」。
2011-01-27 13:34:54 補充:
虎聞南無佛聲,乃遠避之,未傷其命,由此種下正因佛種,今日成熟,故證果位。」諸大弟子聞此語已,心懷喜悅,歎未曾有。
就憑這無量劫前,一聲「南無佛」所種的因,在無量劫後,遇到釋迦牟尼佛,緣成熟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給他剃度出家,後來證阿羅漢果。
深信因果,不是不報,只是時節因緣未到。
淨業三福 最後一條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其中「深信因果」指的是「最殊勝的因果」就是「念佛」,
「念佛是最殊勝的因」,「成佛是殊勝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