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所呼吸的氧從何而來??

2011-01-15 12:07 am
由於深海中陽光無法進入,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並沒有氧循環,那魚又是如何呼吸???
唔好答我水由氧+氫組成,如果魚可以直接吸入水份子既氧就唔會有富氧化引致魚類死亡既情況出現!!!!
更新1:

我是在問呼吸所需的氧,並非食物

回答 (4)

2011-01-17 8:02 am
✔ 最佳答案
首先, 要知道一樣很多人不注意的物理現象: 在溫水中, 氧不太溶於水, 反而在冷水中, 氧可以溶得更多. 所以, 在熱帶海洋表面, 多生長一點紅藻, 氧氣就會被用光, 反而, 在深冷黑暗的深海, 少了藻類, 細菌等, 氧氣供應不用很多, 魚類卻能生存.

那麼, 深海的氧從何以來呢? 海水是按密度分層的. 表層的海水接近陽光, 所以溫暖, 密度較低[即較輕], 中層海水沒有被太陽加溫, 密度較高[較重], 所以, 表層和中層海水之間會產生一個"斷層"thermocline, 兩者之間不能混和. 但水有另一個非常有趣的物理特性: 密度最高[最重]的水不是最冷的水, 密度最高的水在攝氏4度, 而攝氏3度, 2度, 1 度, 總之在結成冰之前, 會向上浮!! 所以海冰永遠浮在海面上, 而不是深藏海底喲!!! 所以, 在中層海水往下游, 到水溫4度以下的區域, 就算深至幾公里, 水也維持在4度, 密度不變. 所以, 4度的水可以隨意混和, 有助氧氣由擴散, 對流的方式, 傳遞到深海. 只要幾千幾萬年前, 海面有氧氣, 時日久了, 深海也會有氧, 過程慢不要緊, 源源不絕就行了.

另外也有一樣很多人忽視的現象: 海底也有大型環流,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A%AB%E9%B9%BD%E7%92%B0%E6%B5%81
當海水在南北兩極, 變得冰凍, 就往下沉, 再經深海迴流到熱帶海洋. 記得上面提過, 冰凍海水帶氧比溫暖海水為多, 所以, 只要海底耗氧量不大, 是可以用得較久.

海中用氧最多的, 其實是藻類/細菌等生長快, 代謝快的生物. 藻類沒錯在陽光中會產生氧, 但天一暗下來就會耗氧, 藻華[即紅潮]不只會令魚類缺氧死亡, 當它在晚上耗氧太多, 連自己都不能活命, 天明時海水變得腥臭, 正是因為藻類滿海浮屍... 在深海沒有陽光, 反而不會發生這些問題, 荒涼的海床, 生物量很小很小, 每條魚都游得很慢, 代謝率極低, 氧使用量也低, 正是適應深海少氧的環境.
參考: oceanography入門知識
2011-01-15 7:26 am
深海魚類是指生活在海洋透光帶以下的魚類。

深海魚或生物主要都會集中在稱爲海底火山的附近。一大群熒光藍色的微生物在火山口旁較冷的水溫區內蓬勃生長,個生態系統的最底層是一些專吃化合物的細菌,它們依靠火山口的硫氫化鈉和甲烷為生。
參考: YAHOO
2011-01-15 12:16 am
深海中都有植物,只是其主要光色素唔係葉綠素
吸收綠色光進行光合作用

(葉綠素其實是吸收紅藍光)
2011-01-19 7:05 pm
魚的血液循環是封閉的,其心臟比較簡單,位於鰓附近,由一個心房和一個心室組成。魚的鰓由許多有許多毛細血管的小葉。通過它巨大的面積它將水中溶解的氧吸收到血液中。魚鰓的功率非常高(有些魚可以利用70%的水溶解的氧),這可能說明魚的紅血球的功率很高。硬骨魚的鰓外有一塊角質的蓋,魚在呼吸時同時張嘴和將鰓蓋打開,這樣將水吸入口中,鰓蓋上的膜防止水從這個方向流入。合嘴時可以通過嘴前部的一個機構將水從鰓縫中擠出去。軟骨魚沒有鰓蓋,它們必須不停地張著嘴遊動,來讓水通過它們的鰓流過。一些硬骨魚(比如鰻魚)的鰓縫非常小,它們的鰓在陸地上也可以保持一段時間潮濕,這樣它們可以在陸地上呼吸一段時間。一些其它多多少少可以兩棲的魚還有其它的呼吸器官:有些魚可以通過皮膚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有些魚可以將空氣吸入腸內,其流暢良好的腸壁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氧。有些魚身上有突出器官可以作為呼吸器官使用,一些魚的魚鰾與它們的腸相連,它們的魚泡也可以用來輔助呼吸空氣中的氧。肺魚的腸的突出物已經演化為肺了。
有鳃的鱼从嘴里吸进水,通过鳃得到海水中的氧气,然后排出水。您说的海底氧气浓度较小这并不是个问题,因为每种生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环境,而且是适宜自己的,所以深水鱼或者合成形同的ATP需要的氧气比其他的生物少,或者它吸收水中氧气的能力非常强
和其他大多数鱼一样还是用鳃呼吸,再深的海里溶解氧也是会有的,只是它们代谢慢,需要的溶解氧不多打个比方吧,珠母朗玛峰海拔那么高,但一样有稀薄的氧气的存在,道理是相同的,只不过深海是溶解氧而已
參考: INTERNET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40: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14000051KK007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