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也是看到報紙說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耶!好像因為原本應該排出體外的組織卻沒有完全排出,逆流或堆積在腹部,導致輕微腸胃發炎,所以才會拉肚子,不過我剛才去找新聞報,卻找不到了,所以只好憑印象回答囉!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1403989排卵後黃體素會持續分泌至月經來前,因為黃體素具有平滑肌肉鬆弛的作用,所以有懷孕的可以安胎,沒懷孕的會覺得腸子的蠕動在月經前變緩慢,也比較容易便秘及腹脹,身體也比較容易水腫。這種情況在黃體素濃度極劇掉落,月經來時剛好呈現相反的作用,所以容易會有拉肚子的現象,甚至除了子宮收縮痛之外還可能有腸絞痛的情形。 所以到底要不要看醫生???按照報紙醫生的文章應該是要,按照知識某人的回答應該是不要,我也不知道耶!開版者看自己身體狀況決定囉!不過,為了避免不孕,還是偶爾去檢查一下比較好.轉述文章:一些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質軟不成形,甚至腹瀉,月經過去之後,這些症狀都會自然消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根據中醫的理論,無濕不成瀉,腹瀉無一不是因為濕的緣故。但如果再繼續探討下去,這“濕”又為什麼會有規律地在月經期間作祟呢?這是因為主管通調水濕的臟器是脾與腎,脾主運化,運送水濕,腎為胃關,對脾胃有溫煦作用,也參與管理二便。
行經期間,諸經血脈下注胞宮,與此同時,體內的水濕也隨之下行,使脾腎二臟得不到氣血更好的濡養,使它們運送水濕的功能下降,平時脾腎功能不足但還不致於導致腹瀉的患者,此時水濕便在體內積聚,下走大腸,從而導致腹瀉。肝臟在經行腹瀉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肝在五行中屬木,具有疏通、舒展的功能,幫助脾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經期血液下行,氣血容易壅滯,使肝臟的疏泄功能不能發揮,肝氣橫逆,脾土受損,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木壅脾侮”,也會導致經行腹瀉。
臨床上經行腹瀉的辨証分型主要為脾虛型,月經將行或正值經期,大便溏泄,食穀不化,月經乾淨後腹瀉即止,經色淡,質清稀,神疲乏力。可用黨參、炒扁豆、炒白朮、淮山藥、炒蓮子、炒薏苡仁、茯苓等健脾化濕。
若有五更泄瀉(每日早晨天未亮時就腸鳴腹瀉),腰膝酸軟,形寒肢冷,可加用炮薑、肉桂、炙甘草以溫化腎氣。若胸脅痞滿,乳房脹痛,性情急躁,可加用炒白芍、防風柔肝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