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大 仙 信 仰 在 廣 東 的 經 歷

2011-01-13 1:29 am

黃大仙的民 間傳說:
在 1897 年間,一群讀書人在番禺 扶 乩 遣興,他們請 黃初平 實設乩壇,在同年農曆十月, 得黃大仙賜 該壇 名為 " 普濟 ",他們奉黃初平為 " 仙師 ",執弟子禮,成為道侶,自此黃大仙的善信便與日俱增。

普濟壇的創設:
於 1898 年,農曆八月廿三日,即黃大仙的寶誕,菩山的道侶就開乩請求擇地建觀,普救百姓,在黃大仙 " 首肯 " 和 " 指示 "下,廣東第一間供奉黃大仙的祠觀,在翌年農曆的五、六月間,在廣州花埭 ( 即現在的芳村 ) 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權,在破舊立新,徹底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廣州市內,許多廟宇寺觀都遭受破壞,普濟壇的黃大仙祠,在1919年就被當時的政府充公,改建為孤兒院。

普慶壇的創設:
籌建廣州普濟壇的重要成員 ─ 梁仁菴 ( 傳 道 ) 道長,因得黃大仙乩示,指廣州必有動亂,於是梁氏在 1901年 返回故鄉 ─ 稔岡,成立普慶壇,並出錢出力,該祠約在 1903年竣工。 民國成立後,破除迷信的風氣,並未在農村做成影響,但是稔岡的治安卻大不如前,當地匪徒猖獗,前往赤松黃大仙祠參神的善信,往往成為被打劫勒索的對象。賊匪甚至騷擾和勒索普慶壇,普慶壇大受影響。在日本侵華時期,民生困苦,來參拜的善信就少之又少了,但 在 1949年以前,該壇仍然與香港的分壇 ( 嗇色園 的 普宜壇 ) 保持聯繫,遇有慶典,普慶壇的道侶也會前往香港參與。 1958 年,反迷信運動蔓延到農村,普慶壇被封閉,大部分建築物被拆毁,到 1967 年 " 文化大革命 ",紅衛兵更將該祠徹底摧毀。

普化壇的創設:
雖然普濟壇黃大仙祠被改作孤兒院,但在1930 年,另一間供奉黃大仙的廟宇普化壇,建於廣州花埭,與被破壞的普濟壇,相距約半公里。由當年出掌軍政大權的陳濟棠和他的姨太太莫秀英主力興建。據說,陳氏本人深信神佛,而他的姨太太是黃大仙信奉者。 該壇的香火十分旺盛,與稔岡的普慶壇頗有來往,普慶壇的 梁鈞轉 ( 勤 覺 ) 道長也是該壇的弟子。 1949 年共產黨取得政權,因該廟宇與國民黨陳濟棠關係密切,所以也被破壞,在1958 年,整座廟宇更被徹拆除,廟宇的遺跡蕩然無存。

在 1897 年於廣東冒起,而位於廣東,奉祀黃大仙的三間祠廟,先後因戰爭和反迷信的關係,被徹底破壞,不過黃大仙信仰並未因而中斷,幸好,在 1915 年,稔岡普慶壇的梁仁菴 ( 傳道 ) 道長父子兩人,攜帶黃大仙畫像來港,繼續弘道,而且在 1921 年,在香港、九龍竹園村創立普宜壇 ( 即 嗇色園 ) ,自此,黃大仙信仰在香港有蓬勃的發展,甚至傳播至東南亞及美加等一帶。

回答 (1)

2015-11-18 3:45 am
✔ 最佳答案
歷盡滄桑 薪傳不滅 :

黃大仙師顯聖後,在廣東省、南海縣、西樵山、稔岡村供奉黃大仙師的廟宇就是普慶壇建於一九零一年,後來該壇的負責人之一 梁仁菴 ( 傳道 ) 道長因得到黃大仙降乩,啟示 " 此地不宜久留,必須向南遷徙 " ,於是在一九一五年農曆九月,梁仁菴 ( 傳道 ) 道長和 梁鈞轉 ( 勤覺 ) 道長兩父子把黃大仙的畫像帶來香港,在灣仔另設道壇佈教,在短短半年間,該壇又要兩遷。該道壇最後設在梁氏所擁有的藥店之後面,不幸在一九一八年農曆十一月,該道壇又遭祝融光顧,梁仁菴道長頗受打擊,遂返回西樵普慶壇,不擬重來。但一些在香港經商的普慶壇同道力邀下,梁仁菴道長再重來,在灣仔海傍一建築物的樓上,再設道壇安奉黃大仙師,該壇名為 「 金華別洞 」。

嗇色園的成立:

一九二一年農曆四月,黃大仙師在扶乩中啟示,謂吉地在九龍城碼頭起,往北走三千步處,可闢地建祠。於是梁仁菴和馮萼聯兩位道侶按 " 指示 " 往九龍新蒲崗竹園村相地,插竹為記,然後回壇向黃大仙師 " 請示 " 取決,蒙 仙師乩示 " 鳳翼 " 吉地,著將竹移右三尺,移後三尺,定為大殿中心位置,大殿則稱「赤松仙館」。又蒙 文昌帝君乩示,擇吉農曆六月廿四興工,開始築起大殿,麟閣,大閘和開掘水井,並為道侶設經堂和宿舍。在當年的農曆八月廿三,即黃大仙的寶誕獲玉帝賜乩「普宜壇」三字,為道門立壇之號,並蒙 文昌帝君乩書「嗇色園」三字,從此嗇色園正式成立,開始視事,供人參拜。到一九二五年,蒙 呂祖仙師乩示 " 赤松黃仙祠 " 五字,因此大殿才改作今名。根據香港政府當時的法例,嗇色園只能作潛修靜室的用途,未得政府的許可,不得任人參拜,只有嗇色園道侶和他們的家屬才可以入內參拜,直至一九三四年,經向政府申請,才獲准在每年的農曆正月開放大殿,供社會人士參拜。但在一九五六年,嗇色園更獲得政府批准,全面開放園地,任由善信參拜。

重建大殿:

由於黃大仙的徒眾,一直以來均致力將 " 普濟勸善 " 的宗旨見諸行動,令行動與信仰融為一體, " 普濟勸善 " 已經成為了黃大仙信仰的核心。 因此前來參拜黃大仙師的善信與日俱增,為方便善信們,故嗇色園的大殿有重修的必要,在一九六八年 ( 戊申 ) 十二月,嗇色園弟子開始籌建大殿,在翌年承仙師指示,擇吉農曆四月初三,子時為重建大殿動土,這次動土儀式簡單而隆重,並獲已故嗇色園始創人,梁仁菴 ( 傳道 ) 道長的兒子 ─ 梁鈞轉 ( 勤覺 )道長出席見證,大殿重建工作隨即開始積極進行,直到一九七三年農曆正月,大殿工程全部竣工,一所莊嚴壯偉的廟宇矗立在原址,即現今所見的大殿。

嗇色園的蛻變:

隨著香港社會的不斷都市化,嗇色園也由同道的組織,衍化成社會組織。在不斷強化組織,同時擴展普濟勸善事業,不少原有的宗教傳統,隨著舊有的道侶的仙逝而流失,最重要的是黃大仙信仰賴以產生的扶乩活動,也於一九七五年停止,因當時的乩手 ─ 衛仲虞 ( 清覺 ) 道長仙遊,園內後繼無人,到外面延請,又怕遇上 " 神棍 " 作偽,故取消扶乩。時至今日,嗇色園已經沒有道士駐園,所有經生都是業餘的,遇有隆重的祭典,主持和法師,也得向外聘請。因此嗇色園的宗教色彩,似乎日漸淡化,由昔日的私人修道院,已變成華人廟宇監管下的其中一開放廟宇。


收錄日期: 2021-04-18 14:33: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12000050KK007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