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常識(天主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20點~

2011-01-12 4:49 am
唔該我想要D宗教常識嘅問題
聽日要架
唔該幫幫手
(天主教)
更新1:

凖量唔好copy

回答 (3)

2011-01-12 5:07 am
✔ 最佳答案
天主敎係基督敎嘅一支。英文叫Catholic,嚟自希臘文καθολικός,即係普世宗教咁解。天主敎通常係指羅馬天主敎,佢敎會係以拉丁禮法,同敎宗有關連。響呢種用法下,英文寫法Catholic一定要大楷。
天主教, 又叫做公教, 但係自從明朝以嚟就用”天主教”呢個名,而家已經成為正式嘅中文代詞 (因為佢唔用上帝、神等詞彙嚟稱呼所信仰嘅天主,而祗係用天主呢個詞)。係基督教咁多個教會當中,羅馬公教會(羅馬天主教)嘅信眾最多,全世界大概有11.3億,佔世界總人口17%,因此公教會(天主教會)呢個詞通常係指「同羅馬教宗共融嘅天主教會」個名嘅由來同歷史 [編輯]“公教會”嘅“公”原文起源於拉丁語嘅catholicus,意思係“普遍嘅”,翻譯成為中文“公”係取自「天下為公」嘅“公”,因為天主教徒 認為祗有天主教先係“全世界嘅”、“一般嘅”、“大眾嘅”教會。佢哋選擇呢個名,係因為佢哋認為最初嘅教會係開放俾全部人嘅,而唔係特定個種族、階級,或者特定宗派嘅。
“公教會”呢個詞嘅出現早過而家嘅天主教會,喺宗徒信經:“神聖嘅公教會(sanctam Ecclesiam catholicam)”,同埋尼西亞信經裡頭一句: “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嘅教會(Et unam, sanctam, cathólicam et apostólicam Ecclésiam)”。羅馬天主教會 [編輯]內文: 羅馬天主教會五世紀古羅馬東、西分裂以後,東羅馬帝國奉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正宗,並演變成日後嘅東正教;而原首都羅馬保留的教廷,就成為咗分裂後西羅馬帝國嘅正宗,呢度就係“羅馬天主教會”呢個名嘅源由。羅馬天主教係源自耶穌基督嘅正宗。佢哋嘅論據來自 瑪竇福音第十六章18節,耶穌同聖伯多祿講嘅呢句話:“你是伯多祿(磐石),我要將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伯多祿喺瑪竇福音嘅名,喺巴勒斯坦嘅亞拉美語,係「刻法」(Cepha),喺亞拉美語正是「磐石」嘅意思,所以佢哋相信聖伯多祿係羅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袭到而家。而伯多祿嘅繼承者們,就係俾人叫做教宗嘅人,係全球天主教嘅最高領袖。羅馬天主教會嘅統治範圍曾經俾人叫做教宗國,直到而家,教宗依然係梵蒂岡嘅元首。



天主教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到: 導航, 搜尋 顯示▼隱藏▲ 這是基督教系列
的部分條目基督教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7/Gold_Christian_Cross_no_Red.svg/100px-Gold_Christian_Cross_no_Red.svg.png

耶穌基督降生 · 釘死 · 復活基礎教會 · 新約
使徒 · 天國 · 四福音書 · 年表聖經舊約聖經 · 新約聖經
書卷 · 正典 · 偽典基督教神學歷史與傳統早期 · 會議 · 信經 · 佈道
東西教會大分裂 · 十字軍東征 · 宗教改革 · 三十年戰爭 ·派系顯示▼隱藏▲公教羅馬天主教會 · 聖公宗 · 獨立公教會 · 舊天主教會顯示▼隱藏▲新教信義宗 · 加爾文主義 · 重浸宗 · 浸信會 · 循道宗 ·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 福音派 · 聖潔運動 · 五旬節運動顯示▼隱藏▲東方基督教正教會 · 東方正統教會 · 東方亞述教會顯示▼隱藏▲反對三位一體論耶和華見證人 · 後期聖徒運動 · 一位論派 · 基督弟兄會 · 一位論五旬節派 · 基督堂教會基督教主題講道 · 禱告 · 合一運動
運動 · 猶太教與基督教 ·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
音樂 · 禮儀 · 曆法
標誌 · 藝術 · 批判 · 反基督教基督教主題首頁本模板:檢視 • 討論 • 編輯 • 歷史本文介紹的是其中一個基督宗教的分支。關於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分支,詳見「天主教會」。
圖片參考: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被稱為聖母的童貞女瑪利亞是天主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母親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中文又意譯為公教或羅馬公教,但是自明朝時就沿用的名稱「天主教」,已成為正式的中文代名詞〔因其很少正式使用「上帝」/「神」等詞彙稱呼所信仰的上天,而僅使用「天主」一詞(「天主/上帝/神」並不是祂的名字,祂名為雅威;正如「母親」也不是名字,是一種關係),但實際上在非中文語境中沒有任何翻譯的不同,只是在中文語境中的翻譯有所區別。至於「上主」一詞,在非公教的團體中亦常使用,英文為LORD,特此標示與英文同為GOD的「天主、上帝、神」之詞源不同。〕。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會之中,羅馬公教會(羅馬天主教會)的會眾最為龐大,全世界人數有11.3億,佔世界總人口16.99%,因此「公教會」(天主教會)一詞往往指的是「與羅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會」,目前天主教會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會中最為龐大的教會。
2011-01-12 5:19 pm
救贖的故事,第四十五章 不法的隱意,第21段
  羅馬天主教廷的正午,正是世界道德的午夜。不但一般人民幾乎都不知道有聖徒存在,連神甫們也是如此。象古時的法利賽人一樣,羅馬天主教的領袖們恨惡那顯明他們罪惡的真光。上帝的律法本是公義的標準,這時既被廢除,他們就能橫行無忌盡情作惡。各種欺詐、貪欲、淫蕩的行為到處風行。人們只要有名有利,就無所不為。教皇和主教們的宮廷成了極度荒淫邪惡的場所。一些教皇的罪惡可憎之至,連世俗的官吏也認為他們是惡毒的妖怪,無法容忍其在位,要設法罷免他們。數百年之久,在學問、藝術和文化方面都毫無進步。一種道德和智力上的麻痹臨到了當時的基督教界。 救贖的故事,第四十六章 早期的改革家,第12段
  羅馬天主教作了狠命的努力,要鞏固並推展他們的勢力。但當教皇們依然以基督的代表自居時,他們的生活卻極度腐化,令人民憎厭。借著印刷術發明之助,《聖經》的流傳更為廣泛,許多人因而看出天主教的教義並沒有《聖經》的根據。

救贖的故事,第四十五章 不法的隱意,第1段
  使徒保羅曾在帖撒羅尼迦後書中預言日後的大背道,其結果就是羅馬天主教勢 力的建立。他說在基督復臨之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 甚至坐在上帝的殿裏,自稱是上帝。”使徒保羅接著進一步警告他的弟兄們說:“那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帖後2:3-4,7)在那早期的時代,他已看到種 種謬道滲入教會,要為羅馬教的發展預備道路。

救贖的故事,第四十五章 不法的隱意,第5段
  羅馬天主教的顯要教義之一,就是聲稱教皇為基督普世教會的看得見的元首,具有至上的權威,可以管理世界各地的主教和教牧人員。更有甚者,就是教皇僭稱了上帝的尊號。
2011-01-12 7:45 am
La qualifica di cattolicità (e il nome di cattolico, dal greco καθολικός [katholikós], "generale" o "universale"), adoperata fin dai primi secoli della Cristianità per descrivere la Chiesa fondata da Gesù Cristo, è in uso attualmente presso molte confessioni cristiane.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607298/o/701101110127613873439520.jpg
Le Chiese che si considerano tradizionalmente cattoliche in senso forte condividono delle caratteristiche comuni:successione diretta e continua dalle Chiese originarie fondate dagli Apostoli di Gesù; possesso del "triplice ministero ordinato" di vescovi, preti e diaconi; tutti i ministri sono ordinati da, e soggetti ai vescovi, che trasmettono l'autorità sacramentale tramite l'"imposizione delle mani", essendo stati a loro volta in una linea diretta di successione apostolica; la loro fede che la Bibbia, non un qualsiasi libro, sia il vascello e deposito della completezza degli insegnamenti di Gesù e degli Apostoli. Questo insegnamento è preservato sia nella scrittura scritta, che nella tradizione della Chiesa, orale e scritta. Nessuna delle due è indipendente dall'altra; fede nella necessità di 7 sacramenti (battesimo, cresima, eucaristia, confessione, unzione degli infermi, ordine sacro e matrimonio); rifiuto dell'iconoclastia. Ciò ammette l'utilizzo delle arti visive nelle chiese e della musica nel culto; fede nella trasformazione del pane e vino dell'eucaristia nel corpo e sangue di Gesù (transustanziazione); venerazione della Vergine Maria e dei santi; l'utilità della preghiera per conto dei defunti; salvezza attraverso la fede vissuta attraverso le buone opere piuttosto che attraverso la sola fede.


收錄日期: 2021-04-30 15:28: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11000051KK012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