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何物潔齒?

2011-01-11 3:25 am
古人用何物潔齒?

可有古書記載?

回答 (4)

2011-01-15 5:52 am
最簡單,是用鹽塗上牙齒清潔。
參考: me
2011-01-12 3:46 am
古人自有古人專用的 [ 乾隆牌香口膠]
參考: you
2011-01-11 5:14 am
http://www.singtaonet.com:82/arts/200707/t20070726_584642.html





古人護齒潔牙方法:楊枝刷牙



  刷牙對現代人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各種各樣的牙刷也琳瑯滿目,且不說普通牙刷,僅電動牙刷就有好幾十種。牙刷是什麼時候開始介入我們的生活的呢?在牙刷誕生之前,古人又是如何護牙潔齒的?


元末郭鈺詩《郭恒惠牙刷得雪字》言:


  老氣棱棱齒如鐵,曾咀姦腴噴腥血。
  倦遊十載舌空存,欲挽銀河漱芳潔。
  南州牙刷寄來日,去膩滌煩一金直。
  短簪削成玳瑁輕,冰絲綴鎖銀鬃密。
  朱唇皓齒嬌春風,口脂面藥生顏色。
  瓊漿曉激凝華池,玉麈晝談灑晴雪。
  輔車老去長相依,餘論于君安所惜。
  但當置我近清流,莫遣孫郎更漱石。


  由此詩可知,這已經是現代形制的牙刷:柄如短簪,由玳瑁製成,刷毛是白色馬鬃,由白色絲線鎖固在刷柄上。其有可能還是舶來品,在當時很是新奇,由南方寄來,價值一金。


  從更遠一點推算,在相當長的歷史時間裏,古人護齒潔牙的方法是叩齒和漱口。晉葛洪《抱朴子·雜應》篇載:“或問堅齒之道,抱朴子曰:‘能養以華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齒三百過者,永不搖動。’”


  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養生》曰:“吾嘗患齒,搖動欲落,飲食熱冷,皆苦疼痛。見抱朴子牢齒之法,早朝即齒三百下為良,行之數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可見其受“叩齒”方法的影響,身體力行之後,受益匪淺。


  古代漱口普遍採用的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延壽書》有用濃茶漱口的記載,“凡飲食訖,輥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古人以叩齒和漱口來清潔牙齒,清潔效果不明顯,導致古人多患齒疾。


  《史記·倉公列傳》即有“齊中大夫病齲齒”的記述;《後漢書·梁冀傳》載: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粧、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注引《風俗通》曰:“……齲齒笑者,若齒痛不忻忻。始自冀家所為,京師翕然皆仿傚之。”


  晉代名臣溫嶠,因不堪忍受牙疾之苦,自行將病牙拔去,結果因破傷風而死。《晉書·溫嶠傳》曰:“嶠先有齒疾,至是(指牛渚磯燃犀照水怪後)拔之,因中風,至鎮,未旬而卒,時年四十二。”


  唐代大詩人韓愈32歲時口中牙齒已七零八落,作《落齒》詩:“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餘存皆動搖,盡落應始止。”


  “牙疼不算病,疼起來要人命”,古人患齒疾的情況普遍,卻並無治療良方,實在令人同情。


  《淮南子·說山》:“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齲,……用智如此,豈足高乎?”


  印度人曾經用楊枝刷牙,所以楊枝又叫“木齒”,即梵語“憚哆(齒)家瑟詫(木)”。唐長安大薦福寺僧人義凈(634—713)在《南海寄歸內法傳》記載其“食罷去穢”條曰:


  食罷之時,或以器承,或在屏處,或向渠竇,或可臨階,或自持瓶,或令人授水,手必凈洗。嚼齒木,疏牙刮齒,務令清潔。餘津若在,即不成齋。……豈容正食已了,談話過時,不畜凈瓶,不嚼齒木,終朝含穢,竟夜招愆。以此送終,固成難矣!


  後來此法傳入我國,我國人民也逐漸學會了這種刷牙方式。古醫書《外臺秘要》說,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


  除了楊枝以外,人們還因地制宜找尋其他合適的潔牙材料,如槐枝、桃枝、葛藤等,都與楊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

  沒有牙膏的時代,大家不僅能找到潔齒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來潔齒,看來比“刷”更為方便,實用。那麼,咀嚼嫩樹枝用以潔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認為確有良效。李時珍也說,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
2011-01-11 3:27 am
沙布,磨牙石,樹枝,手指,舌,and.........口水! 四庫全書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50: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10000051KK009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