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水門案

2011-01-10 11:36 am
可否介紹一下美國水門案件發生的初始到結束?

回答 (3)

2011-01-10 5:11 pm
✔ 最佳答案
Richard Milhous Nixon,美國第37任總統(1969年-1974年)。台灣譯作尼克森,大陸譯作尼克松,香港譯作尼克遜。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6/02/content_3034821.htm

水門事件 (Watergate Affair) 指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運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醜聞。


圖片參考: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6/02/xinsrc_11206041815035621677155.jpg


美國華盛頓水門公寓的資料照片


“水門事件”的前因後果

水門事件的開端不過是1972年的一起非法闖入案,開始並未引起太多注意。但兩年後,這樁案件掀起的政治風浪導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總統辭職。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這幾個人受雇于尼克松的手下。

調查顯示,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戈登‧利迪獲得25萬美元實施破壞選舉的計劃。利迪曾在聯邦調查局工作過,他當時擔任尼克松競選連任的財務顧問。他的骯臟招數包括在位于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總部安裝電話竊聽器,查閱民主黨的文件資料。

潛入水門大廈的5人並非普通竊賊,其中包括前中央情報局探員霍華德‧亨特和曾在中情局服務了20年的技術人員詹姆斯‧麥科德。麥科德當時正負責尼克松競選連任委員會的安全。

從這樁闖入案剛剛發生起,《華盛頓郵報》的兩名年輕記者,鮑伯‧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就開始追蹤此事。他們敏感地嗅出,這起醜聞一直連通著白宮。在審判5名闖入者的法庭上,麥科德被要求陳述自己身份,伍德沃德聽到他輕聲說了一句“中央情報局”。

然而,盡管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用自己的報道讓水門闖入案一直沒有離開公眾視線,尼克松仍然以壓倒優勢贏得了選舉,成功連任。

不過,對水門案的調查也未停止。麥科德給法庭來信,指控白宮試圖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係。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

這一階段,調查中心從政府轉到了參議院,開始由參議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尼克松的助手們開始接受調查。白宮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尼克松責令兩名助手辭職。此後,他又解雇了白宮顧問約翰‧迪安,因為後者公開了白宮如何試圖用錢堵住水門大廈闖入者的嘴巴。

尼克松總統堅稱自己對掩蓋水門事件真相的行為一無所知,他說他從未鼓勵手下在競選過程中採取任何不當手段。但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

謊言最終被戳穿。除迪安外,尼克松的前白宮工作人員亞歷山大‧巴特菲爾德也站出來揭露說,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參議院要求白宮交出錄音帶,尼克松一開始堅持不交,甚至動用權力解除負責調查此案的獨立檢察官考克斯的職位。在民眾抗議的怒潮中,尼克松最終不得不交出錄音帶。錄音帶證實了總統與水門事件的直接關係。尼克松于1974年8月辭職。(徐海靜)



圖片參考: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6/02/xinsrc_43208061016340931621247.jpg


1974年8月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這是尼克松在水門醜聞曝光後舉行記者招待會的資料照片(攝于1973年)。
2011-01-10 5:02 pm
政客是不可能誠實的,只要能找到背鍋的就可以御責,
近日維基解密的風波就是截破政府的謊言,讓實情公諸於世,
當年水門案發生時美國百姓很是天真者居多,
若移至今天尼克遜根本不會下台,
看看小布希說了多少謊話。
2011-01-10 2:44 pm
尼克森的水門案事件成為美國第一任 辭職下台的總統~

三十年後 伍德華和柏恩斯坦回顧水門案

-------------------------------------------------------------------------------



【大紀元8月11日訊】(法新社華盛頓九日電) 記者伍德華和柏恩斯坦回顧當年為華盛頓郵報撰寫調查報導時扮演的角色,那些報導讓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在三十年前下台。

伍德華和柏恩斯坦當時是華盛頓郵報的年輕記者,他們在系列報導中揭發尼克森政府和在競選連任總統的活動中所作的壞勾當。



尼克森在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成為首位辭職的美國總統,結束一場歷時甚久的醜聞。醜聞始於一九七二年六月十七日,當時華盛頓水門住商兩用大樓內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被闖空門,破門者的目的是在辦公室裝設竊聽裝置。



共和黨的尼克森於一九六八年贏得總統大選,後於一九七二年連任成功。闖空門一案後數個月,醜聞在媒體上大量曝光,他因此面臨彈劾訴訟。



美國最高法院在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命令尼克森交出總統辦公室私人對話的秘密錄音,他的命運由此確定。這些錄音是被追查已久的「確鑿證據」,證明尼可森與其首席顧問完全清楚水門遭闖空門一案和隨後的掩飾行為。



在有線電視新聞網「賴瑞金」節目與柏恩斯坦接受訪問的伍德華說,那項報導「很具有發展性」。他說,「其中有精彩時刻」,但也有許多艱困時刻。(http://www.dajiyuan.com)

三十多年前,美國「華盛頓郵報」兩位記者「伍華德」和「伯恩斯坦」,靠著祕密消息來源的協助,揭發了震驚美國乃至世界的「水門案」,也讓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辭職下台。簡單介紹一下「水門案」的來龍去脈:1972年6月17號晚上,五個小偷闖進當時民主黨設立在華府「水門飯店」的總部辦公室,隨後遭到逮捕;「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伍華德」和「伯恩斯坦」,以新聞記者的直覺,認為這起闖空門事件並不單純,背後極可能有不可告人的內幕,所以積極展開調查;後來這兩個記者靠著祕密消息來源提供的資料,不但證實闖進民主黨總部辦公室的五個小偷是共和黨員,而且是極為可能是受到當時連任成功的共和黨籍總統尼克森的指使;在這位新聞記者鍥而不捨的努力之下,終於引發美國司法部門介入調查,甚至讓國會決定彈劾尼克森,由於種種事證都指向水門案,尼克森其實知情甚至主導,所以彈劾案極有可能成立,尼克森為了避免成為美國史上首位被彈劾的總統,只有倉皇辭職下台,但這也間接證實了尼克森和水門案確實有牽連,而「水門案」也成為美國新聞界調查報導,伸張第四權的代表案例。

「水門案」讓「伍華德」和「伯恩斯坦」兩人一砲而紅,但他們如果沒有得到暱稱「深喉嚨」的祕密證人協助的話,恐怕這件政治醜聞也無法真相大白;但由於這起政治醜聞幾乎創造了美國第一個被彈劾的總統,茲事體大,所以兩人曾經誓言,永遠不透露這個代號「深喉嚨」的祕密證人身份;但當三十多年過去,物換星移,當年的當事人尼克森也已過世之後,這個叫「深喉嚨」的祕密人物已經垂垂老矣,覺得是開自己身份的時候了,於是他大方地向「浮華世界」雜誌公開自己的身份,原來當年讓各方好奇不已的「深喉嚨」,就是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官員「費爾特」。今年已經高齡九十一歲的「費爾特」,據說當年可是英姿煥發的調查員,由於工作表現卓越,所以很受到當年的FBI局長「胡佛」賞識。1972年1月,當年29歲,雄心勃勃,很想有番作為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伍華德」,決心在調查報導上打出自己的名聲,於是首次和「費爾特」接觸,寫出一篇華府警察收受貪污情況的報導;後來,伍華德又從費爾特這兒,得到了好幾則獨家新聞,就在兩者越來越合作無間的情況下,讓「水門案」爆發的因緣產生:一直很賞識「費爾特」的「胡佛」去世了,「費爾特」本來一心以為自己會接任胡佛的位子,沒想到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卻指派自己的親信「葛瑞」接任,這讓「費爾特」大為不悅,種下了和尼克森的心結,而在尼克森當時為了爭取總統連任,和民主黨的麥高文打得難分軒輊時,尼克森陣營竟然想要用竊取對手競選資料,並且安裝竊聽器的方式,企圖贏得選戰,等到事後又想撇得一乾二淨,這就給了一直對尼克森懷有不滿的「費爾特」,一個可乘之機,於是他就陸續洩露相關關鍵資料給「伍華德」和「伯恩斯坦」,再加上兩人鍥而不捨的追蹤,終於幾乎讓整件醜聞大白於世,由於這起事件是新聞界首次迫使總統下台,因此被認為是新聞自由得到徹底伸張的活教材;不過其實如果沒有「深喉嚨」,也就是「費爾特」透露消息,恐怕「伍華德」和「伯恩斯坦」也很難成事;所以與其說這兩人踢爆水門案,不如說「深喉嚨」才是讓水門案大白於世的關鍵。



2011-01-10 06:46:31 補充:
然而,如果要深究導致水門案曝光的真正原因,其實不能算是「伍華德」和「伯恩斯坦」的鍥而不捨,也不能算是「費爾特」所提供的情報,最根本的原因,應該要說是尼克森本人的不誠實;事實上,美國包括先前對「尼克森」的彈劾案,或是後來對「柯林頓(新聞、網站)」的彈劾案,最主要的原因,並不在於他們做了什麼,而是在於他們「不誠實」;這也就是說,美國人,乃至於美國政治制度都認為,能不能讓一個政治人物立足,值得尊敬,甚至於繼續領導國家,「誠實」才是最重要的品德與評斷標準;如果一個人不誠實,他根本就不夠資格擔任領導者。

2011-01-10 06:47:01 補充:
在今天,「深喉嚨」身分揭曉的時刻,應該讓我們清楚知道的,並不是「深喉嚨」到底是誰,而是那句千古不變的名言:只有誠實,才是上策。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51: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10000015KK008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