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有九住心的詳細修學過程。
包括六力成就、四種作意。
說得再多,也沒有裡頭詳細了!
CBETA:
http://w3.cbeta.org/result2/normal/T30/1579_030.htm
可參考玅境長老的講錄筆記:
http://fayun.org/uploads/archive/sutra/yoga/DOCs/Y_b06.zip
2011-01-11 12:28:39 補充:
末學寫了篇很長的內容,不適合往下「補充」,所以另外寫在「發表」: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1011111866&mode=w
請大德指教。
2011-01-11 12:29:46 補充:
末學寫了篇很長的內容,另外寫在「發表」: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1011111866
請大德指教。
梅僧 合十
2011-01-11 22:48:34 補充:
請問常灝大德是在和末學對話嗎?
末學的發表,應該是可以直接填「意見」的。
深入的探討有勞移駕一談。
但末學的體會實在不深,談著談著就會露陷了。
還請莫見笑!
2011-01-11 22:53:41 補充:
簡單談談感想,就已經三千四百多字了。
再探討六力成就、四種作意,那不是要上萬字了?
想想今早一上午都沒工作,才勉強擠出這一些些文字,
實在已經有點吃力,很多客戶的信還得延到下午處理。
恐怕末學無法多談,日後有機會再來探討其他部分好了。
簡短討論您的問題倒是可以的。
2011-01-12 00:46:56 補充:
「正知力」,就是「智慧的觀察」。
觀察後,知道「這是亂」、「這是惡尋思」,我不要受他的影響。
也常常在佛前「呵斥」自己,生起慚愧心。
喜樂的生起時機,或許有程度差別,不好通說。
但依照祖師的說法,生起「輕安樂」有分心輕安和身輕安。
調順、寂靜時,有相似輕安。
專注一趣、等持時,有心輕安。(有大快樂)
未到地定經過八觸,色生變化後,有身輕安。(健步如飛、不生病)
這三種人,末學都見過。
至於安住、近住時的覺受,末學感覺頂多叫做「寧靜」。
2011-01-12 00:50:22 補充:
等持與未到地定還是要分的。
不然很多事沒法講。
會把等持叫做三昧,其實有點風險,其實叫做「心一境性」是比較好的。
「等持」是翻意,原來叫「三摩地」,那是印度的常用語,類似我們的「專家」一詞。例如木工作得好,叫木工三摩地。
定,有等持、等至、等引三個解釋,說來一大套,不說了。
從九住心成就到四禪天(or四空?),都能叫等持。
本論中常常也會這樣用。但看得人由前後文自己知道區別。
此處單指九住心的第九住,還是區開來講比較不會混亂。
2011-01-12 00:55:49 補充:
末學提到的數息、隨息,是個方便,不是區隔的方法。
因為末學這樣實施,覺得不錯,所以提供分享。
但相信大家方法會有很多不同的,只要有效,都可。
老實話,末學對九住心還有很多疑問,也還在持續與老參驗證中,或許日後有些成績,再來野人獻曝。現在道行實在太低,難登大雅之堂。還是少發表議論的好。
大致是這樣。等有空,看您是否把上面的提問也搬過去,我也搬一搬。
這樣有人參考到,比較完整。
當然,這裡還是可以留副本的。
(奇怪,版大都沒有什麼指教嗎?)
2011-01-12 09:41:18 補充:
講真的,末學有沒有「一心」,也不是很確定。
但感覺在奮戰的是「不亂」。希望在生活上能把觀念調整過來。
有時觀念打通,真的有「樂」的感覺!
很想跟人快樂的分享。
我想到孔子「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那一定感到快樂的。
不惑就不亂,知天命就沒有怨恚。那是有功夫的!
末學甚至也感覺,九住心並沒有很明確的界線。
只是用來作為審諦的一把尺。
要是依照硬梆梆的分法,那安住近住時,應該是沒有調順煩惱的,那怎麼「安」的住呢?所以只能大約視為一種心裡較為安定的狀態。
2011-01-12 09:46:20 補充:
末學沒有功夫,不敢妄說。
但總覺得坐下來要是沒有個把鐘頭,那要說有什麼喜樂覺受,是很難的。
可能是功夫太淺吧,有時坐了半小時竟然還發現掉舉的嚴重。
當下就會訶責自己:「丟臉啊!不要浪費光陰,虛應故事,那不是做給人看的...」
末學也不強分喜樂輕安,甚至也沒有希求。
只求能早日達到心一境性,那發起正觀就有力量了。
現在只能相似的思維。
講不完,一起加油吧!
2011-01-12 11:18:34 補充:
末學也贊同這樣清楚界定,但總感覺不是那麼明確。
可能自己沒有那麼要求,所以沒有去分別。
您若能分別,也希望分別,當然是好的。
六力的使用的確是交雜的!
有人念力強,有人正知力強。
運用得宜都能對治雜念。
我的念力不強,比較依靠經論法語加強正知力,
只要一兩天沒有甘露,念頭就會散亂。
這是末學的劣根性,真是慚愧!
2011-01-15 11:27:50 補充:
大德您好:
請問您有打坐經驗嗎?
若沒有,可能要從基礎的觀念建立起。
九住心事情中「次第」部分,講方法的部分還有很多。
例如「七支坐法」,「數息的方法」等。
最好也能讀智者大師的「小止觀」。
末學手邊有永本法師的止觀講座系列文章,很有用。
剛放上網站,您可下載參考。
http://www.stone.com.tw/stone/share/Budda/zan.zip
梅僧 合十
2011-01-15 11:28:06 補充:
大德您好:
請問您有打坐經驗嗎?
若沒有,可能要從基礎的觀念建立起。
九住心事情中「次第」部分,講方法的部分還有很多。
例如「七支坐法」,「數息的方法」等。
最好也能讀智者大師的「小止觀」。
末學手邊有永本法師的止觀講座系列文章,很有用。
剛放上網站,您可下載參考。
http://www.stone.com.tw/stone/share/Budda/zan.zip
梅僧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