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曹操的故事來說明曹操的性格

2011-01-08 8:24 pm
有關曹操的故事來說明曹操的性格

回答 (4)

2011-01-09 12:18 am
✔ 最佳答案
曹操詭計多端、用兵如神,但是多疑。
就拿漢中之戰來說
雙方形勢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進攻佔據漢中的張魯,不久張魯軍的張衛等人戰死,張魯遂投降。另一方面,劉備知道消息後,立即和正爭奪荊州的孫權議和,回到蜀中。曹操謀士司馬懿、劉曄認為現在可乘勢進攻蜀地,但曹操卻一反常態說道:「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人不能不知足,既然已得道隴地,還想虎視蜀地呀!)」遂留夏侯淵督張郃、徐晃等守漢中;以丞相長史杜襲為駙馬都尉,留督漢中事。雖然後來曹軍有數次攻蜀,但劉備已經有防範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游說劉備,分析出曹操所以留夏侯淵守備,必是有內亂;夏侯淵、張郃非一國之帥,用大軍必可攻克漢中;說出三個得到漢中的益處:上,可以討伐國賊,尊崇漢室;中,可以蠶食雍、涼二州,開拓國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計謀。劉備贊同,開始了漢中之戰。 連連敗陣劉備率法正、黃忠、魏延、趙雲、高翔、劉封等,先用黃權之計攻破巴東郡的朴胡及巴西郡的杜濩,進攻漢中的陽平關;另派張飛、馬超、吳蘭、雷銅、任夔等攻武都郡,屯於下辨,氐人雷定等七萬多部落響應;而曹軍便以夏侯淵守陽平關,張郃守廣石、徐晃負責馬鳴閣至陽平一帶,主力抵擋劉備軍,曹洪與曹真則率軍防衛張飛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張飛與馬超改屯於固山,聲言要斷曹軍後路,曹洪雖想攻擊下辨的吳蘭,但眾人都因張飛的舉動有所懷疑,惟獨曹休認為敵人如要斷軍後路,應該伏兵以行;現在他們如此揚言,不如趁他們未合兵,儘早攻擊敵人。曹洪認同,進擊吳蘭軍,斬殺雷銅、任夔等人,吳蘭逃至氐族,被當地人強端所殺。至三月,張飛與馬超軍撤走。同時,劉備與夏侯淵等對峙。七月,劉備派陳式等攻擊馬鳴閣,被徐晃大破,士兵中有部份甚至在逃亡時掉進山谷中。劉備率精兵十部又不能攻克屯兵廣石的張郃,急送書信到成都要求增派援兵。諸葛亮接受楊洪「若無漢中,則無蜀矣」的意見,於是立即發兵援救。劉軍與曹軍繼續對峙。一戰定勝由於形勢緊張,曹操便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到長安坐鎮,不過由於內部問題,所以沒有立即揮軍抗敵。另一方面,夏侯淵與劉備已經相峙一年,劉備為突破局面,在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由陽平南渡沔水,沿著山前進,在定軍山依山勢立營。夏侯淵與張郃率兵來爭奪此營,在走馬谷設營。黃權進謀給劉備,於夜中,劉軍火燒曹軍鹿角。夏侯淵派張郃守護東圍,而自己則率軍守護南圍。劉備軍向張郃那面進攻,張郃不利,夏侯淵便將兵分半幫助張郃。此時,法正說:「可擊矣。(可以攻擊了)」劉備便派黃忠乘著高勢、擂鼓吶喊進攻曹軍,大破並殺死夏侯淵及趙顒。張郃惟有率兵至漢水北下營。當時曹軍失去元帥,軍中紛亂。杜襲與郭淮收合散兵,推舉張郃為統帥。張郃接受,指揮軍隊安定陣營,並授各將領節度,軍心才安定。明日,劉備想渡漢水進攻,各將領認為寡不敵眾,想依河建陣禦敵。郭淮卻認為這只是向敵人示弱,不足以挫敗敵人;建議在遠離漢水的地方設陣,引他們渡河,當過了一半時才作攻擊。張郃認為可行,設陣後,劉備疑惑,不敢渡河,曹軍於是退回陽平繼續堅守。而曹操得知夏侯淵陣亡的消息,便命曹真立即增援陽平。曹真到達後,指揮徐晃軍反擊劉備派出的高翔軍,獲得勝利,暫時穩定了戰場形勢。 偃旗息鼓三月,曹操親自率軍由長安出兵斜谷,到達漢中。但劉備卻不擔心,認為:「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曹公(曹操)雖然到來,但也無能為力了,我必定可以擁有漢川了。)」便聚集群眾,守備險地,不和曹軍交戰。後曹操在北山下運糧,黃忠出兵奪取,但過期不還。趙雲便率數十騎出營尋找,正好遇上曹操大軍,被圍,趙雲突圍衝陣,一面戰鬥、一面退卻。魏兵再次集合,追到趙雲軍營下,趙雲入營後便大開門,放倒旌旗,停敲戰鼓。魏軍怕有伏兵便退卻,忽然趙雲軍雷鼓震天,用勁弩從後射殺魏兵。魏兵慌張害怕,自相踐踏,墮進漢水而死的人甚多。曹操與劉備相守數月,魏軍死傷甚多,曹操想撤退還,便用「雞肋」作了口令,官員都不知何解。主簿楊修卻明白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的道理,知道曹操想撤退,便自行執收拾行裝。至五月,曹操果然棄漢中還長安,劉備佔領漢中。
參考: 維基百科
2011-01-09 6:19 am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死後被追尊為武帝,故也稱魏武帝。
生平
出身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陳壽《三國志》說曹操的遠祖是漢朝初期的相國曹參。他的父親曹嵩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祖父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關於曹操的姓氏,有一說認為曹嵩本姓夏侯,後來因為成為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所以夏侯氏很多人都與曹操同族;按照這種說法,夏侯惇與曹操為堂兄弟。也有一說指曹嵩為曹騰堂兄弟之子,但此說則無法解釋夏侯氏與曹氏的親緣關係。對此有人提出因曹氏於夏侯氏皆為譙縣漢初功臣(曹參與夏侯嬰)之後的地方望族,彼此間可能本有相互聯姻的關係,從非與夏侯氏有直接血緣關係的曹氏也與曹操本人以表兄弟相稱來看,或者也可如此推論。以此,後者說法即有可解,但卻沒有明確考證的證據可為此說提供有力支持。
早年
曹操年少時就機警過人,並通權謀機變,但是他以俠義自任,行為放蕩不羈,不規規矩矩地謀生做事,因此世人都認為曹操並沒什麼奇特之處。只有梁國的橋玄和南陽的何顒,認為曹操是非常之人。橋玄曾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可見橋玄對曹操抱有很高的期望。(曹操顯赫時,橋玄已經去世。202年曹操北征,路過橋玄之墓,下令用太牢禮祭祀橋玄,並且寫了悼文)當時曹操還默默無聞,橋玄建議曹操去結交當時的名士許劭,以提高名望。於是曹操就去拜訪許劭,結果被許劭接納,曹操才逐漸知名。據說有一天曹操問起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起初許劭不肯回答,曹操堅持追問,許劭便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後大笑。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事的愛好。他身手矯健,曾經偷偷潛入中常侍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能夠越牆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著作傳世。這些活動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基礎。
公元174年,曹操二十歲,通過察舉孝廉成為郎官。所謂郎官,名義上是當時朝廷從貴族大臣子弟中選拔出來,擔任宮廷宿衛的優秀人才,實際上是學習做官,熟悉朝廷事務和增加閱歷,一段時間之後才會依照情形授予正式的官職。因此,稍後曹操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北部尉是曹操入仕後的第一個行政職務。曹操上任之後,在官署門口放置了十多根五色棒。上任數月,宦官蹇碩的叔叔違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殺。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團,可曹操是依法而行,這些人又無法中傷詆毀曹操,只好轉而稱讚他做得好,舉薦他去擔任地方官。177年,曹操被任命為頓丘令,後來因為妹夫㶏強侯宋奇犯法被誅,曹操也連坐免官。
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閹黨所害。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姦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採納。爾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曹操知道無法匡正,便不再進言。
參考: 賽諸葛BOSS的智慧
2011-01-09 5:49 am
曹操
人格特質
機警奸詐,喜歡研究兵法、寫作,文武雙全的梟雄代表。
外型特徵
身材高大,眼睛細細的,鬍子長長的,拿刀拿筆都很行。
生平事蹟
● 召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 官渡大戰奠定了北方的霸主地位。
● 迎接獻帝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 在赤壁大戰大敗,從此無力大舉南征。
● 最後病死,享年六十六歲。
經典名言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參考: 我自己收集的卡片,背後寫的
2011-01-08 11:25 pm
曹操的性格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衝動。
例如雞肋之令被楊修看穿心事,所以把楊修殺死。華陀替其治頭風病時,說要替其有頭部動手術,他認為華陀要對其不利,故也把華陀殺死。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z/25z08/25z0815.htm

雞肋之令

曹操平定張魯以後,派夏侯淵駐守漢中。因為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劉備佔領益州後,又北上與曹操爭奪漢中。陽平關一戰,劉備軍大勝,並殺死了曹操大將夏侯淵。漢中吃緊,曹操親率大軍援助漢中,與劉備多次交戰,不能取勝。曹操決心放棄漢中,不與劉備在此相持,於是便下了一個軍令,只有兩個字:雞肋。眾將領們都不知道這個軍令是甚麼意思,曹操的主簿楊修聽到這個命令以後,便開始收拾行裝準備撤退。人們都不理解,問他:「你怎麼知道主公要撤兵?」楊修說:「雞肋這東西,食之無肉,棄之可惜,曹公用他來比喻漢中,所以我知道要撤兵了。」後來曹操果然領兵撤出了漢中。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50: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08000010KK027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