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軍公教十八%有包含外省人嗎?

2011-01-05 9:43 pm
這個問題・・・・・・・・・

因為我不是外省人!

所以我不知道外省人是不是

不是軍公教也有十八%可拿?

==================================

為何我會這樣認為呢?

因為外省族群是


異族、外來侵略者。


統治階級的上等族群!

享盡各種優惠的族群!


千萬別佔盡便宜,

又說撕裂族群製造對立,

不准別人批評!

===================================

軍公教給人的感覺應該是外省人居多!

現在問題是~

外省人就算不是軍公教也有十八%嗎?

這才是問題的重點!

有的人告訴我

外省人不是軍公教也有十八%可拿!

真的是這樣嗎?
更新1:

嵐新: 「這麼爽?」

更新2:

筱梅: 「我說的也是事實啊! 國民黨這些外省人 當年的確是用軍隊槍械武力統治台灣人啊! 外省人不會當自己是台灣人! 外省人在台灣人眼裡就是外省人! 絕對不會是台灣人! 這就像美國的黑人白人的問題是相同的!」

更新3:

國共害慘中國及台灣: 「我還以為外省人這麼爽? 聽你這麼一分析 外省還是比較佔便宜一些!」

更新4:

頭子: 「就是這樣才不合理!」

更新5:

阿岡: 「我只是突然想起來! 不要不是軍公教的外省人 也有十八%可拿? 那就太離譜了!」

更新6:

Raccon: 「本省娶外省生出的小孩就是本省人! 外省娶本省生出的小孩就是外省人!」

更新7:

愛歹玩: 「一九四九年以後來台的中國人就是外省人!」

回答 (7)

2011-01-05 10:41 pm
✔ 最佳答案
你這個問題很容易混淆不是沒有原因

雖然軍公教不等於外省人, 外省人也不同等於軍公教
但是有很多微妙的關係存在著

1. 可以領18%的軍公教, 基本上多數為外省人是沒錯的。雖然有網友想要說什麼台灣人、原住民也一樣能領18%, 只要他是軍公教。不過能達到符合領18%及終身俸的台籍公務員在相對比例上是佔絕對少數人。主要是因為過去公務員考試限定以省籍比例分配錄取, 台灣人就算再強, 也敗在這個爛政策下。

2. 是否外省人就能領18%? 答案是否定的, 不過就外省族群中, 不當軍公教人員的比例在過去是比較少, 而能符合領退休金的外省籍人士, 的確有頗高的比例都是在當軍公教人員, 少數人員是在一般民間行業, 但是這比例略低於1.的比例, 換言之, 不領18%的外省退休族中, 是相對少數人也是沒有錯的

那麼哪些外省人沒辦法領到18%呢? 只要他不是軍公教退休就不能領, 不過別忘記, 只要他老子是軍公教, 而他老媽還沒死, 他家還是一樣領18%耶, 領到他老媽死為止, 如果他老子在死前續弦找了一個幼齒老婆, 搞不好還能全家總領超過100年也不一定哩: (舉例: 如果他老子60歲退休, 而在80娶了一個20歲的女子為妻, 而這個老頭活到95歲才死, 他個人領了35年, 而90歲那年起, 年輕女子為30歲, 假設她活到95歲才死, 政府要付他家還要再付到這個女子死為止共要再付65年,...)

2011-01-05 14:50:20 補充:
公務員人員外省人比例還是偏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按省籍比例分配錄取』的規定是一直到民國85年才開始完全廢除。只要是民國84年以前就公務員就能用18%, 擺明就是圖利原來就按省籍比例錄取的公務員....。=>因為在民國85年以前能考進去的公務員99.7%都是外省人錄取(因為按省籍比例分配啊!)

2011-01-06 09:37:35 補充:
attile不愧為大師級人物, 非常了解史實!! 這就是為何台灣人一直很幹譙。

2011-01-08 11:12:18 補充:
成績達不達標準=>錄取第一條件, 本省人和外省人都有機會
按省籍比例=>錄取之前就已決定錄取名額比例在先, 故即使達錄取成績之台灣人是不能錄取的。 但各位可能不知道, 是先決定錄取名額, 再決定錄取成績標準, 而外省人和台灣人的錄取的標準是分離標準, 並沒有齊一。台灣人是台灣人的錄取標準, 外省人是外省人的錄取標準。

2011-01-08 11:13:31 補充:
但是後來才被人幹譙, 才改成『同一標準』,但是仍是依省籍比例錄取...。

2011-01-08 11:15:54 補充:
國民黨來台時, 定義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分野是:
凡是在1949年以前(不含1949隋政府來台者)來台定居的人, 一律省籍為台灣籍。1949年隨政府來台之逃亡政府帶來的那批移民才有資格當外省人。
2011-01-06 4:37 am
早期考試院有如此的規定:

『中華民國憲法第85條規定:「公務人員之選拔,應實行公開競爭之考試制度,並應按省區分別規定名額,分區舉行考試。……。」此項原則,舊公務人員考試法第十三條曾加以具體規定:

一、全國性之公務人員高等考試、普通考試應按省區分定錄取名額。

二、省區錄取定額之標準,為省區人口在三百萬以下者五人,人口超過三百萬者,每滿一百萬人增加一人,但仍得按考試成績依定額標準比例增減錄取之。

三、對於無人達到錄取標準之省區得降低錄取標準,擇優錄取一人,但降低錄取標準十分仍無人可資錄取時,任其缺額。

2011-01-05 20:39:07 補充:
另依舊同法施行細則第十五條規定,省區分定錄取名額之人口標準,應根據內政部人口調查統計所列各省區人口數計算,以定錄取名額。

一直到1992年才刪除按省區分定錄取名額之相關條文,並在1996年修正公布

是誰利用特權分贓在製造對立,瞭了嗎?

2011-01-06 16:34:39 補充:
這是指先依比例分配錄取名額後才考量「成績達不達標」因此本身就是一款保障名額條款,

你要先考量人員結構,當年「本省籍」的多是基層,日治時代就有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訓練出來的技師自然是台灣人,國民黨拿來做孫運璿的功蹟是神話,沒有這些技術人員那些領乾薪的高級天龍人能搞出什麼東東?

2011-01-06 16:50:29 補充:
早期基層公教人員所得相較民間並不豐厚,而且當年民間利率就有12%以上,因此原本18%優惠存款並不至完全無法接受;但公職人員所得相較民間優沃的今日去恢復18%就太離譜了,

雖然1995年前的才享有18%,但眞正低所得那一代已享受20年以上的優惠補貼,這正是9兆隱藏性債務的來源,總統選前國民黨如何將14兆栽贓到民進黨身上的?

何況五都大選前已通知回存,可見已構成「期約賄選」的要件
2011-01-06 2:46 am
回答樓主
照你的邏輯來回答
台灣除了原住民外
全部都是外省人啊

2011-01-05 18:48:03 補充:
所以樓主跟張惠妹一樣是可愛的原住民朋友囉
在此跟樓主道歉
我是外來的侵略者,搶了你們的土地
可是我們不會說我們是正港台灣人

2011-01-06 12:50:20 補充:
attile說得很清楚啊
問題是民進黨支持者看不懂啊
考試成績才是錄取重點明白嗎?省區錄取額是保障,成績不達標"任其缺額"明白嗎?
004不妨再去查查看
現在的軍公教是本省籍的多還是外省籍的多好了
還是你的意思是說只有原住民是本省人
其他都是外省人對嗎?
2011-01-06 12:16 am
我想知道本省跟外省結婚的後代算本省還是外省還是雜種(!?)

再來討論他們當上公務員後算本省外省還是雜種(!?)
2011-01-06 12:15 am
哈...
您的問題真的好可愛喔
您怎會有這種想法呢
有關軍公教有十八%
這是民國84年以前曾服務軍公教才有十八%可拿啦
他是沒有分哪一省或哪一國家來的人
只要是他具有中華民國國籍
又是在民國84年以前服務軍公教的都可在退休時
算入他個人年資後取得應得的退休金..而
其不足的部分則以優惠存款十八%再給予補貼
所以那不是坊間所說的那樣啦
另外您所問.所謂...外省人不是軍公教也有十八%可拿!
那也是錯誤的啦...您想想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去嫁或娶個大陸人就有十八%可拿啦...
因此那都是為了選舉而說出來騙人的..
還有
軍公教給人的感覺應該是外省人居多!
這一點應該也不見得對喔
其實依照統計本省籍的軍公教人員比外省籍要多將近一倍了
而客家籍也不少.但原住民籍就會少些.
最少的應該是外國人歸入中華民國籍的軍公教人員了
但軍公教十八%真的是被汙名化了
因為在人口結構上軍公教本來就是少數的
我們不罵他們還能罵誰...
況且他們那麼會考試.害我們想當軍公教都考不上...
真氣人...最好大家都不要領啦
阿彌陀佛...不要罵我啦
參考: 自己
2011-01-05 10:50 pm
基本上~現今18%的受惠人員是不分省籍的!

不過早年來說..軍公教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外省族群!

國民黨一直以來都是靠18%優惠政策,鞏固選票結構!

所以公務人員體系大多數是國民黨的票源!

如果國民黨沒有略施小惠,那基本票就會不見,馬英九就不要選了!

這是一種買票政策,也是一種極為不公平的差別利率!

為什麼只有軍公教可以享受如此高額的利率呢!?

難道國家的發展與建設...農民都沒功勞嗎?!勞工都沒功勞嗎?

為什麼要獨厚軍公教!?
2011-01-05 9:59 pm
外省不一定有18%

要軍公教才有

只是早期軍公教都由國民黨的外省人內定的

什麼都不懂.不會

只要會看報.喝茶.聊天.晚上去北投喝花酒.應酬黨政高層

最重要是你後台夠硬

老爸是國民黨高官

就能當拉


她們退休後還有18%

你說爽不爽

根本爽到爆

收錄日期: 2021-04-27 17:45: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05000016KK030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