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伯夷頌既一條問題

2011-01-05 5:16 am
點解伯夷頌篇文主寫伯夷 唔寫/只提左小小叔齊? 叔齊同伯夷都有份恥食

周栗 兩個人既志向一樣

希望解答可以稍為詳盡

回答 (1)

2011-01-05 10:17 pm
✔ 最佳答案
saiyiuchau2000 你好! 提供個人意見~僅作參考~簡介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兒子。墨胎氏。孤竹在今遼寧盧龍東南。孤竹君生前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去世後,叔齊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也不願作國君而逃避。 後來二人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為諸侯伐君以為不仁,極力勸諫。武王不聽,決意滅商。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采野果為生。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Q,"點解伯夷頌篇文主寫伯夷 唔寫/只提左小小叔齊? 叔齊同伯夷都有份恥食周栗 兩個人既志向一樣" 答:關鍵在於→歷代作家對人物的評價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傾向性,都和當時作家所處的時代、思想、經歷等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伯夷列傳》出自《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第一》,作者司馬遷 。闡述伯夷和叔齊,亦冠《史記》列傳之首。在這篇列傳中,作者以“考信於六藝,折衷於孔子”的史料處理原則,于大量論贊之中,夾敘了伯夷、叔齊的簡短事蹟。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清風高節的崇高品格,抒發了作者的諸多感慨。而毛澤東 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歷史上歌頌這兩個人物,那是頌錯了,他們不值得歌頌。而作者對篤守遺訓、不能變通的行為加以歌頌,無疑是有所偏頗的。那韓愈 之所以寫《伯夷頌》,這和韓愈所處時代有很大關係,當時藩鎮割據愈烈,韓愈堅決反對擁兵自重而遭到嫉恨;另一方面,韓愈大力宣導古文運動而受到衝擊,受到各方面的壓力,但韓愈並沒有畏懼,退縮,而是充滿了自信,充滿了豪情,借《伯夷頌》歌頌我行我素,卓而不群的精神。
伯夷事蹟,可否足信。它的意義在於借題發揮,抒發自己胸中塊壘。借為伯夷立傳之機,對當時好人遭殃,壞人享福的社會,提出了憤怒的質問,對歷代用以麻醉慰藉人心的所謂“天道”,也提出了強烈的懷疑,這是富有批判性和戰鬥性的。同時“奔義”、“讓國”這是司馬遷所讚美的一種美德,這和漢代建國以來統治集團內部君臣、父子、兄弟之間勾心鬥角,攻伐殘殺不休形成鮮明的對照。點擊入去有篇評價~亦值得參考→ http://tieba.baidu.com/f?kz=114557212希望提供的知識對你有所幫助~
參考: 天空的檔案~分享知識~亦請評價~謝~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01: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104000051KK012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