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特色(20分)

2011-01-01 12:51 am
我想請問香港有什麼特色?
為什麼會被譽為美食天堂及購物天堂呢?
另外在文物,文化及歷史又有什麼不得不提的地方呢?

回答 (3)

2011-01-01 4:45 am
✔ 最佳答案
燒賣: 燒賣乃源於元朝時代之北方傳統點心,一直流傳多個世代,稱謂亦因時而異。元代時期,燒賣被稱作「稍麥」,取其以麥麵做成薄片後,裹肉蒸熟混湯而吃。到了後期,則於江南一帶改稱作「燒麥」。北方的燒麥,皮厚餡料粗,不及南方的精緻 ; 而廣東燒賣則另有風味 小圓柱狀和肉餡種類較多樣化。



腸粉: 原稱「豬腸粉」,皆因其外貌似足豬腸。早於六十多年前,已有流動攤販在廣州街頭售賣。及至抗戰時期,有點心師傅將其製法改良將白布舖於鍋中的木架上,加入稀釋米漿,待腸粉蒸熟後拉去白布,再將腸粉切成寬條。曾幾何時,豬腸粉亦有「齋腸」之稱,後來一家廣東式茶樓以粉皮包著鮮蝦、豬肉或牛肉售賣,自此起其他茶樓亦爭相效法,並大受食客歡迎。



水餃: 北方人愛於新春佳節吃水餃/餃子,水餃形似金元寶,故別稱「元寶」,寓意吉祥瑞意。根據記載,水餃早於隋朝已出現。當時,並無水餃、雲吞之異,直到唐代,才分別演變為北方和南方人之主食,而兩者之唯一不同只是水餃皮較厚而已。



小籠包: 又名「小籠」,取其於竹製籠子蒸製而成。傳統的小籠包餡料分為上湯、蝦肉和鮮肉三大類,精緻小巧為其特色,乃江南名點之一。



春卷: 遠於北宋時期,中國人以養蠶維生,並有祈福求風調雨順之習,他們會將麵作皮,然後裹餡再捏成蠶蟲形狀的食品,寓意蠶業豐收之好兆頭。流傳至今,金黃香脆的春卷依然是不少中國人的心頭愛。



珍珠雞: 乃糯米雞之袖珍版本。將多種餡料加於糯米,再以荷葉包裹,深受廣東人歡迎。廣東人常嫌糯米雞份量太多,飽吃一只後,肚內再無空間嚐其他美點,故聰明的點心師傅便有珍珠雞此偉大發明。珍珠雞所採用之主要材料 — 糯米,因其獨有黏性,磨成粉狀能做糕餅、點心之外皮,亦可煮成糯米飯,故二十多年來,在云云點心用料中,一枝獨秀。



饅頭: 乃北方主食,等同南方之米飯,北方人喜伴菜餚共食。饅頭可蒸、烤或炸,又以蒸最為普遍。炸或烤饅頭較蒸的結實,故通常會與湯同吃,而且北方人較常於筵席時食用。



包點: 是南方人的小食,不屬正餐主糧。中國各地最早期製造包點,是採用一種名為「老酵發麵」的傳統方法,因其工序繁多,故經過四百多年的中西交流,廣東人已進而利用省時方便的化學膨鬆劑取而代之。



粥: 早於中國三千多年前,「粥」已被封為王公大臣的「六飲」之一。唐朝時代,粥更為皇帝恩賜臣屬之御品,可見其超然地位。事實上,粥也有其效益。粥是中國傳統食療之一,被視為治病和延年益壽之良方,有健脾、開胃、補氣、寧神、養血,清心等功效。時至今日,粥仍為中國民族喜愛之糧食,並且各有各地方特色和風味,例如︰廣東人喜將米煮至稀爛,以清湯代替清水熬粥,而台灣人則偏愛濃、膩,米粒亦碎而不糊。



粉麵: 在中國,麵條歷史猶久 ﹐亦是最大眾化的傳統食品之一。它早在東漢年間出現,到了宋代麵條花樣逐漸增多。而中國各地的麵食風味也十分不同,烹調方法有涼拌、烹撈、脆炸、煨燴、湯煮及炒溜等等。




香港建築是變化多端的。由於土地有限,很少市區內的歷史建築能夠保存下來。可是,作為現代建築的中心,很多古老的建築物都被拆卸讓出空間給新的建築物。香港建築的歷史可以粗略分成三個時期,中國傳統建築時期、歐美建築時期及現代建築時期。
中國傳統建築時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9/HK_Tsang_Tai_Uk.jpg/150px-HK_Tsang_Tai_Uk.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沙田博康邨旁的曾大屋

歐美建築時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b/ba/Hkpostoffice1946.jpg/150px-Hkpostoffice1946.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946年香港郵政總局富有愛德華時期建築特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f/HK_WanChaiMarket_Old.jpg/200px-HK_WanChaiMarket_Old.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灣仔街市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e/Hkhsbc_jap.jpg/150px-Hkhsbc_jap.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日治時期的前匯豐總行大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8/Holy_Spirit_Seminary.JPG/200px-Holy_Spirit_Seminary.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聖神修院南樓近景
開埠之後,英國人帶來了維多利亞時期及愛德華時期的建築風格。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立法會大樓、中環警署、第三代香港郵政總局、美利樓等等。前香港會所大樓建於1897年,風格則採用意大利文藝復興。香港首次被認為是大廈的建築物建於1904年6月至1905年12月之間。該建築物由五個大樓組成,每個都有5至6層。當時由占姆凱撒克與保羅遮打合資創辦的香港置地所興建的。[1]
大部分高樓大廈都是商業用途。首個被認為摩天大廈就是建於1935年的前匯豐總行大樓,當時已經設有空調。大廈樓高70米,共13層,設計屬美國芝加哥學派。現在則由1985年所建成的香港滙豐總行大廈所取代。
在香港,擁有30年代的現代豎直線條及德國包浩斯風格的建築物只有中環街市和面臨被清拆的灣仔街市。灣仔街市是由當時工務局內的英籍建築師所設計的,而且還有一點裝飾藝術運動後期那種流線型外貌的風格。[2][3]
位於香港黃竹坑華南總修院則揉合了中國及意大利建築藝術,成了當地很有特色的建築。
2011-01-01 11:47 pm
香港飲食文化為東方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匯所在,發展出了一套揉合中國菜(主要為粵菜)和西餐的飲食習慣。作為全球各地人們的匯聚點,日本菜、韓國菜、台灣菜、越南菜、泰國菜及印度菜等餐廳於香港均十分常見,因而被譽為「美食天堂」。不過有不少外國人都指,雖然在香港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但其實都已經為了遷就香港人的飲食習慣而變得不夠地道正宗。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外來飲食文化亦同時豐富了香港本地飲食文化。在香港的文化發展中,飲食佔有重要而有趣的一環。以往的大牌檔、大笪地等街頭食檔,老字號的酒樓食肆以及各類地道醬油、餅食及特色食品,都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並繼續傳世。過去百多年經濟及社會急速發展為香港人的飲食文化帶來新的風貌。時至今日,飲食已由過去的簡單果腹,發展到對色香味美的追求;食肆亦由樸實簡陋,以至講求裝潢華麗;菜式由地道口味,到世界各地美食共冶一爐,足以反映香港人飲食態度及生活質素的轉變。

購物是香港一項很流行的活動,為香港文化的一部份,也是香港零售業的一個重要支柱。由於香港是自由港,除煙酒外的所有商品均免稅,因此世界各地的各種檔次的貨品均可在香港找到,令香港有「購物天堂」的美譽。

香港的購物區主要集中於香港島的中環、金鐘及銅鑼灣,以及九龍的尖沙咀、油
麻地及旺角等地。
此外,香港不少建築物的地面樓屬都劃作商店之用,部份商住樓宇更設有二三層商場。另一方面,香港各區均有大型多層購物中心。
香港較著名的大型購物商場包括又一城、中環置地廣場、金鐘太古廣場、銅鑼灣時代廣場、尖沙咀海港城、新世界中心及圓方、旺角朗豪坊、九龍灣Mega Box、觀塘apm及沙田新城市廣場等。除了中環、金鐘一帶的商場主要售賣高檔貨品外,其餘地區商場消費豐儉由人。
香港現時有多間百貨公司,主要分為港資、英資、日資及中資四種。港資百貨公司的貨品較為大眾化,包括永安百貨及先施百貨等。而英資百貨公司則走高檔路線,主要銷售歐洲高級貨品,包括連卡佛及馬莎等。日資百貨公司方面則是規模較大,多以日本貨為主,包括三越、吉之島及西武等。中資百貨公司又稱為國貨公司,主要銷售中國大陸製造的貨品,一般較為便宜,包括華潤百貨、裕華國貨、中藝百貨等。
香港有多條主題購物街,原因是同類型的商店較傾向集中一起經營。香港島方面,中環利源東街及西街一帶主要售賣廉價服裝;樂古道及摩羅街則分別以古董和舊貨而著名。除此之外,灣仔駱克道和摩理臣山道分別是島上裝修物料及燈飾的集中地。至於九龍方面,主題購物街更多。最著名的包括有女人貨品為主的旺角女人街,以及有男人貨品為主的油麻地廟街。除此之外,還有電器店林立的旺角西洋菜南街、金魚以至其他寵物店林立的金魚街、玉器店林立的油麻地廣東道及甘肅街等均吸引不少人。此外,旺角一段的砵蘭街也專營裝修物料。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先民,其後被中原的秦朝納入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往後的一千多年間,當地只是一個名不經傳的捕魚產鹽之地。其後英國建立香港殖民地,使香港變成一個自由港。隨着時代變遷,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轉型為今日的國際金融業中心。
英國建立香港殖民地之前,還未有「香港」這個行政區域的概念,所以之前的歷史皆附屬於嶺南或香港各地區的歷史。
2011-01-01 1:09 am
飲茶文化
中國的點心歷史悠久,不同地域便有不同風味點心。一提起中國的飲食文化,飲茶必然是首選。傳統以來,香港人就喜歡上茶樓品茗,一盅兩件,這都是大多數港人於晨曦後必到茶樓的例行事務。在香港飲茶的文化根深蒂固下,不論是中國茶道、港式飲茶,都有著獨特的品味與文化。

點心推出初期款式並不多,有大包、叉燒包、燒賣、蝦餃、蒸腸粉、盅頭飯等廿多款點心。其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競爭,今時今日的點心烹調法已多樣化,蒸、炒、煮、炸,樣樣俱全,色香味更為注重,如炸雲吞、豉汁鳳爪排骨、白菜鮮蝦餃、灌湯魚翅餃、煎釀三寶、碗仔翅...還有很多極富創意美食,一般酒樓現有的點心已逾四十多款,吸引遊客到港也一定要品嚐馳名中外的港式飲茶,感受一下廣東點心的滋味。

home.plkcwc.edu.hk/special/ 2008-2009/​sian/HKC.pdf

香港百物俱全,品牌匯聚,商品豐儉由人,為您提供獨特的購物體驗。從亮麗的大型購物商場,到本土風味濃厚的露天市場,從時尚精品店,到販售中國傳統商品的商店和主題購物區,商品應有盡有,您可找到最新的設計師品牌服裝、流行電子產品,以至物超所值的古玩骨董和珍藏品。

香港享負「亞洲美食之都」的美譽,市內匯聚了逾11,000家餐館,大部分均設於著名的美食區。除了一流的廣東菜和大江南北中華料理外,您還可以品嘗道地的亞洲佳餚和西方美食,選擇豐富。海鮮充滿正宗香港風味,絕對不容錯過。您更可前往「美食之最大賞」得獎餐館,享用色香味俱全的香港名菜。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48: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31000051KK010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