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離四句,絕百非』是那四句?那百非?

2010-12-29 9:40 am
請問『離四句,絕百非』是那四句?那百非?

如何離?如何絕?

詳情?具體方法?解釋?

謝幫忙啊!=^_^=願一切眾生修持佛法,勇猛精進;福慧具足,悲智圓滿。^_^
南無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574219/o/161012290057213872677750.jpg

回答 (7)

2010-12-29 9:11 pm
✔ 最佳答案
離四句,出自《入楞伽經》:「觀一切法離四句不可得。四句者,謂:一異、俱不俱、有非有、常無常等。我以諸法離此四句,是故說言一切法離。」

這「一異、俱不俱、有非有、常無常」,稱為世間四句,因為一切世間法脫不了這四個相對的觀念。又稱為根本四句,是相對於百非中的枝末四句而言。

根本四句,每句都包含「正、反、雙亦、雙非」四個概念,稱為枝末四句。總共就有十六句。

一異一句,有「一、異、亦一亦異、非一非異」四句。
俱不俱一句,有「俱、不俱、亦俱亦不俱、非俱非不俱」四句。
有非有一句,有「有、非有、亦有亦非有、非有非非有」四句。
常無常一句,有「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四句。

這十六句,各含「過去、現在、未來」三時,共計四十八句。
四十八句,又各含「已起、未起」兩義,共計九十六句。

取其大數,而言為「百」。這九十六句都是世間相對的觀念,於實相中了不可得,故言其「非」。所以稱為「百非」。

佛所說的諸法實相,離於四句,四句離則百非絕,故說「離四句、絕百非」。

《六祖壇經》中有三十六對,其實任舉一對,都可以套用於四句的模式中,因為都同樣是世間觀念。

離四句絕百非,是指諸法實相的狀態,不是叫你要去離、去絕,這是倒果為因,錯用了心了。因為你想要去離、去絕,是以眾生心做眾生事,也一樣落於四句百非之中。應該要依照佛所說的各種教法,任擇其一,專致修持,親證法身,自然就離四句而絕百非。

以上回答提問的問題完畢。以下回答意見欄某人的問題:

「有一句、無一句……」這不是《楞伽經》的不同翻譯版本。《楞伽經》有三種翻譯版本,我前面所引用的是實叉難陀的譯本,求那跋陀羅譯本是「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菩提留支譯本是「一異俱不俱」,三種版本只是文字稍微差異或廣略不同而已,於文於義都沒有差別。其中並沒有「有一句無一句」什麼的。

今某人竟拿著假造的經文,硬說是不同的翻譯本,並以此假造的經文,妄想以此證明說經文翻譯會有不同,所以不能說離於經句就是魔說。

第一、他所引用的經文並不是經典原文,意義也不同,更不是同經典的異譯。第二、原經典三種異譯經義完全一致,並沒有不同譯本經義相異的問題。第三、即使經典有異議,但都是照梵文原本翻譯,皆有所憑,所以都可以做為依據;而離此經典,妄改一字,即無所憑,全出自己妄想,故即魔說。佛說魔說,判義分明,不容混淆。第四、此人欲以假造經文來引證經文可以妄改,此舉一則可笑,二則可怖,是真魔行也。
2010-12-30 8:39 am
可否稍借樓主所引用的文句:

句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句內得
句生便是罪生時

句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如空應三界
若欲求佛但求心
只這心心心是佛~
2010-12-30 3:48 am
賢者:

在三版本中的楞伽經裏,針對四句的定義,皆有二處提到,故一共有六處提到。
宋譯、唐譯的版本,略為不同於魏譯的版本。
在魏譯的版本第二處中,確實提到,四句的定義是。
一、異、俱、不俱。

謹供參考。
深願吉祥。

2010-12-29 22:36:34 補充:
四句,並不只出現於楞伽經。
現下所謂「四句」(ca^tus!kot!ika),通常是指兩個關係項作邏輯組合時所得的四個句子,反過來說,能說明這種組合的句子,也可以稱為四句。
如《雜阿含經》卷三十四說。
「外道中有言世間是常,或言世間無常,或言世間常無常,或言世間非常非無常」。

「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如來滅後有,如來滅後無,如來滅後亦有亦無,如來滅後非有非無」、「我及眾生有,我及眾生無,我及眾生亦有亦無、我及眾生非有非無」等,皆四句之例。
2010-12-30 3:17 am

佛說這樣去離就對了

居一切時 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 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

於無了知 不辨真實

2010-12-29 19:27:13 補充:
四句乃 無 有 即空即有 非空非有

百非乃 一切都不對 都不是 連不對也不對 不是也不是 成佛也不對不成佛也不對
有個佛都不對 連佛都不是 一切皆非 即非非無

2010-12-29 19:35:41 補充:
佛說這個回答你如果不滿意祂可以請祂師父然燈佛來回答
2010-12-29 9:02 pm
一切可法之句都叫四句,心無境塵可著就無可非之相,那個真如之形是任何法義皆無法正確形述,行深的行者於自在無礙之時自然『離四句,絕百非』~


是法~不可思量------>是心~自然離法----->離四句!!!
2010-12-29 3:38 pm
<大乘入楞伽經>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復次大慧。有二種覺智。謂觀察智及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
觀察智者。謂觀一切法。離四句不可得。
四句者。謂一異 俱不俱 有非有 常無常等。
我以諸法離此四句。是故說言一切法離。

A.這四句是:「有 」一句,「無 」一句,「亦有、亦無 」一句,
以及「非有、非無 」一句。
B.四句者。謂一異 俱不俱 有非有 常無常等。

A與B是同一部經的不同翻譯版本.試問A與B何者是離經用字的魔說?

我認為此經所說的觀察智是佛法.取相分別執著建立智則是佛學.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因為"取相分別執著"的字面意義而生負面想.
按此經這二種覺智相.菩薩摩訶薩都應該用心學習.

2010-12-29 16:31:59 補充:
lotus 大德法安
正如你所說我確實犯了疏忽失察的過錯.
感謝指證我誠心受教.
2010-12-29 3:32 pm
請問是香港嗎@@

香港的知識+圖怎麼比台灣可愛多了?!

台灣的個人檔案圖......只是個大頭圖片而已

香港的不管是哪個等級,都好可愛

我想上訴抗議一下="=

2010-12-29 07:49:55 補充:
如果四句、百非識宇宙之存、地球既有
當你呱呱落地時,勢必要面對這些課題.包括生下來會面對的「我」
你說你如何離?如何絕?
當你是罪惡的本身,你怎麼說:我不是?
不面對自己的課題、不面對本我,你只想逃離.
那麼,離悟道之路則遠矣.......

人有人修習的功課;仙佛有仙佛修習的功課
不能跳槽來修.也不能身分混淆去修
我們不是仙,達不到他們體力耐力能力的等級,想當仙修?氣絕身亡快;
相對的,仙也不能修我們有生命體.
何必彼此羨慕呢?
你覺得仙沒羨慕肉體有限、有眼耳鼻舌身心意侷限住我們眼界的人類嗎?


收錄日期: 2021-04-12 11:14: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29000016KK005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