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gk/2004-06/28/content_55268.htm 李時珍,字東壁,生於西元1518年,卒於1593年。是中國明代卓越的醫藥學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巨匠之一。 李時珍出生在一個以醫為業的家庭。父親李吉聞,是當地一位有著豐富實踐經驗和藥物學知識的著名醫生。李時珍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對醫藥學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父親卻不想讓他當醫生。因為,那時醫生這一行社會地位很低,不為人們所重視。所以,他竭力督促李時珍讀經書、八股,企圖從科舉中尋條出路。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李時珍考中秀才,1524年開始行醫。 李時珍讀書的範圍很廣,讀過《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嚷要略》、《脈經》、《甲乙經》等古典醫書。由於李時珍用心鑽研前人的醫學著作,又注意在醫療實踐中學習並檢驗書本上的知識,因此他的醫術提高很快。在行醫中,李時珍善於運用“四診”(即望、聞、問、切)、“八綱”(即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八類)等方法診病,熟練而靈活地掌握了“辨證論治”的規律。診病時,他“經方”、“時方”兼采並用,因病而施,不拘一格。他尤其喜歡用“單方”(指藥味簡單,多能就地取材,匣子應用的藥方)、“驗擴”(指經臨床應用而有效的藥方)和民間的一些土方治病,使病人花費少而收效大,因此深受廣大貧苦百姓的歡迎。
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4-06/28/content_54273.htm 李時珍(1518—1593年),字東璧,晚年號瀕湖山人,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縣)人。祖父為鈴醫,父李言聞(號月池)為當地名醫。李時珍少年時期開始系統地閱讀一些醫籍,曾隨父診病抄方。但當時醫生的社會地位低下,李言聞不願李時珍以醫為業,要他走科舉道路,還特領他去拜訪進士顧日岩為師。顧日岩家中藏有大量書籍文獻,李時珍因此有機會閱讀到許多文獻和一些珍貴的書籍。李時珍在14歲考中秀才。17歲、20歲和23歲時,三次赴武昌參加鄉試,但均未考中。從此之後,他放棄考科舉而決心隨父親學醫。他刻苦鑽研醫理,用心汲取前人醫療經驗,並且善於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加上對病人的高度同情心,他行醫不僅療效好,而且醫德高尚。短短幾年之中便享有聲譽。其間,他因診斷治癒了楚王府中小兒的“蟲癖”怪病,醫名更增,被楚王府聘為“奉祠正”,並掌管“良醫所”事務。後又被薦舉到北京“太醫院”任“院判”。但是,他對此並不感興趣,任職一年多便託病辭歸。 李時珍在行醫過程中,發現以往的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重複或遺漏,深感這將關係到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於是決心重新編著一部新的本草專書。從34歲起,他開始著手進行這項工作。除認真總結吸收前人經驗成就外,還向藥農、野老、樵夫、獵人、漁民等勞動群眾請教,並常親到深山曠野考察和收集各種植物、動物、礦物標本。對某些藥物親自栽培、試服,以取得正確的認識。經過27年漫長艱辛的努力,參考了800餘種文獻書籍,以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為基礎,進行大量的整理、補充,並加進自己的發現與見解,經過三次大的修改,至萬曆六年(1578年)他60歲時,終於編著完成《本草綱目》這部藥學巨著。
2010-12-28 14:50:08 補充:
http://www.alumni.ied.edu.hk/hkiedaa/2008_K_M_Competition3/Yan_xue_cai/Yan_Suendao_Wepage/2nd_Li_shi_zhen/3.html
李時珍出身於一個世醫家庭。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由於家庭的熏陶,李時珍從小就喜愛醫藥。
由於當時從醫者的社會地位不高,所以身為醫生的父親李言聞只希望他讀書應考以光宗耀祖,並不鼓勵他習醫。
李時珍在14歲的時候不負父望順利的成為秀才,但是之後3次參加鄉試欲成舉人,都難以遂願,
兼之他對醫學的濃厚興趣一直有增無減,於是決定棄儒從醫專心研究醫藥
2010-12-28 14:56:06 補充:
1. 編著《本草綱目》
2. 在他行醫救人期間,他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
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遺禍無窮。李時珍多次上書朝廷要求重整醫書的資料,可惜並無回應,於是他便利用在良醫所和太醫院閱讀的大量醫籍和堅實的文史基礎,親自對中國歷代有關藥物學的著作進行了整理。
3. 不重官名,真正行醫。
4. 除認真總結吸收前人經驗成就外,還向藥農、野老、樵夫、獵人、漁民等勞動群眾請教,並常親到深山曠野考察和收集各種植物、動物、礦物標本。對某些藥物親自栽培、試服,以取得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