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植物

2010-12-28 2:38 am
1.香港有那些瀕危物種植物??
2.它們為什麼會絕種??

回答 (2)

2011-01-01 3:52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www.hkherp.org/modules/xcgal/albums/userpics/P0000011.jpg

盧文氏樹蛙(學名:Chirixalus romeri,英語:Romer's Tree Frog),又名盧氏小樹蛙或羅默氏小樹蛙,是一種樹蛙科動物,為香港的特有物種,現時正是面臨瀕臨絕種的動物,全球分佈狹窄,只發現於赤鱲角、大嶼山及蒲台島等地。盧文氏樹蛙身體短小,雄蛙平均長度只有1.5厘米,雌蛙稍大,亦只有2.5厘米。盧文氏樹蛙於1952年首次發現。
在香港的22種蛙類及蟾蜍中以盧文氏樹蛙的體積最細小。雌性體型比雄性略大。身體腹部白色,背部呈棕色而背部有交叉斑紋,可作為保護色,佈滿小痣粒。兩眼中間有一道黑帶紋。尖吻,有明顯鼓膜。幼長的後肢有多條黑色帶紋,足趾有小吸盤。7007031405330
夜行性,日間藏匿在樹叢中或枯葉底層,捕食白蟻或其他小昆蟲。
每年3月初到9月為繁殖期,雄蛙以獨特響亮類似蟋蟀嗚聲的求偶聲吸引雌蛙。雌蛙在無魚棲生的湲流或靜止的水中植物或石塊上產卵,數量約120粒。蝌蚪呈棕色,尾部透明,上有棕色圓點,約4-6星期完成變態。
據野外研究所知,成蛙對強烈十分敏感,喜躲藏在枯葉堆內,行動較遲緩,但迅速跳躍逃逸,本種不擅在樹枝間跳躍而多躲藏於地面的枯葉堆內,受干擾逃逸時會釋出液體退敵,如未能成功時亦會裝死以減低對方的興趣。成蛙聚集在潮濕的環境中吸取水份,但不喜棲於水體內,雄性鳴聲似蟋蟀,其繁殖期為三至九月,以小型昆蟲為主食。
參考網址----- http://www.ngensis.com/RTF/RTF.htm
2010-12-28 3:10 am
瀕危物種例子
1.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 簡介 白豚,俗稱白牛,是屬於79種鯨目動物之一種,分佈在南非,澳洲,中國沿海至楊子江一帶。聚居東南亞之駝背海豚,有其獨特的顏色。此種白海豚出生時全身深灰色,在其成長過程中,顏色漸漸減退至白色或淺粉紅色。大部份的中華白海豚棲息於沿海及河口地帶,例如珠江河口,鹹淡水交界處。香港海域的中華白海豚則大多數分佈在后海灣、沙洲、龍鼓洲、大嶼山及南丫島西面一帶。 中華白海豚在香港水域內(不包括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數目估計大概有100至150條左右。 · 面臨的潛在威脅 -生境的破壞及干擾 -污染 -誤捕 -被船隻碰撞 -食物減少 · 香港對白海豚的保護 沙洲及龍鼓洲一帶水域是中華白海豚在境內的重要棲息地。為保護這速船隻及破壞性捕魚活動如蝦拖網及雙拖網等威脅。 海豚被水中污染毒物(如重金屬、農藥DDT等)威脅的機會。
2.盧氏小樹蛙 · 簡介 盧氏小樹蛙是香港已記錄的蛙類及蟾蜍類中最細小的。牠的平均身長只有1.5至2厘米。此樹蛙的手指和腳趾上均長有細小的吸盤,可供其吸附樹枝及樹葉之用。牠們的背部是棕啡色,並有交叉斑紋。 盧氏小樹蛙是香港特有的,並只在大嶼山、南丫島、蒲台島及以前的赤蠟角發現。牠們的生境通常是一些附近的小河或其他水源的林地。因為牠們多數棲息於地面或枯葉堆裏,所以牠們背部顏色及斑紋,便會與其週遭環境的顏色相近,從而產生保護作用。 · 生境保護 鑑於此種樹蛙的獨特性,大嶼山昂平一處有最多盧氏小樹蛙生長的地方,
3. 黑臉琵鷺 · 簡介 黑臉琵鷺是《全球受脅鳥類品種名錄》列出的香港廿六種受威脅鳥種之一。現時全球黑臉琵鷺的已知總數大約只有660隻,而香港的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可找到全球數量的25﹪。牠們的全球性瀕危級別,由「極度瀕危」轉為「瀕危」,。這顯示出香港、中國、台灣、南韓、北韓和日本各地對這種品種的關注程度加深。這也是地方組織和執法機關加強關注及保育的成果。 · 面臨的存在威脅 目前已知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和落馬洲濕地是黑臉琵鷺理想的覓食和棲息地,而落馬洲計劃中,鐵路支線範圍更佔全球濕地面積的5﹪。在該地將會有9.5公頃的魚塘被剷平,用作興建落馬洲火車站。 雖然九鐵聲稱這樣會提升比鄰一片28.5公頃的魚塘的生態價值,但是事實上,該28.5公頃魚塘本來就是濕地,故工程實際上造成9.5公頃國際重要濕地保育區範圍的淨損失,亦未能達到保護《拉姆薩爾公約》濕地有關「面積及功能無損失」的要求。雖然這種鳥類在世界性的瀕危級別已降了一級,但是東鐵支線將會令這種全球瀕危鳥類面臨更大的挑戰。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3: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27000051KK010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