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文是我國的母語,而文章要寫的好,必須有足夠的閱讀嘗試和作文能力。
我推薦閱讀─金庸作品集─,內容中優美的詞句、多元的劇情和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好似非筆桿下完成的。
每部250元新台幣,全書36冊,頂多花上9000元台幣,只要想說用千元換受益無權的知識,太值得了!俗話說:「知識就是力量!」是無誤的!
以下是金傭的文學之謎:
金庸小說最初在香港報紙上開始連載時,只是街談巷議、茶餘飯後的話題,後
來報刊上逐漸出現了讀者的讀後感和專業評論家的文章,到今天更成為嚴肅的學術
探討領域,且步入了國際學術視野。金庸小說之魅力經久不衰,更成為二十世紀中
國文學之謎。
將金庸小說稱為「巨大文學之謎」的,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葛
文浩教授。這位癡迷於傳播與研究中國文學的美國學者認為,這個謎已構成一種挑
戰,所有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者已經不可能拒絕面對這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
為此,葛文浩與中國著名學者劉再復,花了兩年時間籌辦「金庸小說與二十世
紀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年五月,研討會在科羅拉多大學校園拉開帷幕。
與會者包括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以及英國、瑞典、日本、加拿大的二十六
位學者和作家,以及來自美國各大學的十五位教授和博士研究生。
開幕式的高潮,是在金庸出現之時。這位寫出了二十世紀文學之謎的「大俠」
,謙稱自己是來聆聽「高人」指點的。孰不知,未聽「指點」,卻要先應付絡繹不
絕的簽名題詞。據主辦者稱,大會特地在會場陳列了各種版本的全套金庸小說,開
幕式結束時,卻發現部分已經不翼而飛,在一片混亂之中被人「借」去簽名留念了
。
文學評論家也來求簽名來自上海的文學評論家吳亮,在內地時常被讀者邀請簽
名。此次,他卻不遠萬里,從上海背來一套金庸小說,代兒子向金庸請求題詞。吳
亮之子是金庸迷,父親的文章不入其眼,金庸小說卻終日擺放床頭。吳亮見兒子崇
拜金庸,靈機一動,懇請金庸題幾句勉勵其子努力學習,期望兒子將偶像的題詞銘
記心中,從此學業更上一層樓。獲得題詞簽名後,吳亮又要求與金庸合影,為的是
「讓我的兒子看看我真的見到了金庸」。
欲求金庸指點的「高人」,其實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作家,個個都是「金庸
迷」,不僅迷金庸小說,而且迷於闡釋和解讀金庸小說的「文學之謎」。
他們都意識到,以往將金庸小說列入一般武俠小說範疇是學術研究的「失誤」
。北京作家李陀指出,把金庸的研究只放在「武俠小說」的文類框架內,既束縛研
究者的手腳,又會不自覺地貶低金庸寫作的意義,他認為應該從更大的批評和歷史
視野中去研究金庸小說。將漢語發展帶進新境界.
他以西方的話語理論,將金庸的寫作和漢語的形成發展歷史聯繫起來,認為科
技理性的霸權在二十世紀取得空前的支配地位,源於提倡寫實主義的「歐化白話」
,壓抑和封殺「舊式白話」,以至於舊式白話的寫作從中國大陸絕跡。他高度評價
金庸的寫作是汲取「舊式白話」的營養,加以創造性的改造,形成「普通話」和「
國語」之外的一種另類白話文。這是對中國文化中偉大而古老的寫作系統的承繼和
發揚,使現代漢語形成發展中的另一股潮流死而復生,傳統得以改造,進入新的境
界,讓人們看到漢語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性。
如何解讀金庸小說的文學之謎,實有考究,也是研討會的倡導人和組織者劉再
復教授最費學術心機的探索。他彙集了眾多學者專家的意見,幾經考量和斟酌,才
確定下會議的宗旨,即不僅僅是更加深入地探討金庸小說的深刻內涵和藝術價值,
更主要是將金庸小說置放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大背景中,去考察研究,從而引發
出更深更廣的思考。劉再復在開幕式發言中,率先摒棄了以往受制於意識形態的中
國現代文學史框架,提出缺少充分評說金庸作品的二十世紀文學史是殘缺不全的文
學史;金庸的意義在於延續並光大了本土文學傳統,為此確立了金庸小說在二十世
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12/24 這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