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蠢又懶博士,你提供的網頁已看過,全文並沒有提及偏向電弧。 我是在以下的文章中見到偏向電弧四個字的﹕ 觸電個案事發情況 1. 有關的排污隧道長7.5公里,直徑2.7米,有兩個排流出口,分別位於鑽石山和 沙田。隧道壁的頂部裝設了電訊系統,以便工人在隧道內進行維修工作時,能 夠以無線電與外間的工人保持通訊。有關的電訊系統包括一條很長的供電纜, 以及為增強發送功率而在每隔一定距離安裝的信號放大器。在隧道維修期間, 污水會停止流入隧道內,以便施工。
2. 死者是一名工程師。在事發當天,他和一名工人負責微調和測試上述電訊系 統。他們乘坐一輛隧道檢查車進入隧道,到達距離沙田段出口4.8公里,裝有 信號放大器的位置。該輛車的輪胎以橡膠製造,但底盤有一條觸及地面的鋼 鍊。兩人在該處走上隧道檢查車的頂部工作。 3. 死者從塑膠護殼中取出信號放大器,放在木桌上。他打開放大器的塑膠蓋,調 節電子組件卡,在調節的過程中,放大器與供電纜一直保持連接。由於工作地 點陰暗,死者的同事手持電筒,為他照明。當死者跪在車輛頂部工作時,突然 觸電跌低。他的同事立即把他移離隧道。不幸地,死者送抵醫院後證實死亡。
個案分析 1. 死者在事發時調節的電訊系統有兩個直流電增壓器,分別連接至隧道兩邊出口 的供電末端。該增壓器透過供電纜,以42伏特的電壓,為該系統提供直流電。 至於隧道檢查車,則以38伏特的電池驅動。事發現場並沒有其他電力設施或照 明設備。 2. 在設計上,通訊系統的接地安排如下: (i) 在隧道每邊出口,通訊設備和增壓器的地線均連接到一個共用的接地匯流 排,然後再接駁到接地系統。 (ii) 供電纜的外包套以銅線製造,而外包套電纜兩端位置均接地。 (iii) 在每個信號放大器的塑膠外殼內,連接電子組件卡和供電纜外包套的接地 線都包著一層鋁箔。這種安排提供了共用的接地隔層,用作保護電子組件 卡。
3. 沙田段出口的控制站和輸入室安裝了避雷系統。該系統可把閃電產生 的高壓電流接地,以保護通訊設備及主要供電系統。 4. 驗屍報告顯示,死者的左胸和左腿近膝關節位置均有燒焦痕跡,這可 能是電流流經身體的路線。 5.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記錄,在意外發生前,曾發出雷暴警告,而在事發 時,沙田段出口有雷暴和數次強力閃電,隧道內相當潮濕。 6. 因此,該宗觸電死亡意外可能是下列原因所導致:
(i) 事發時,死者跪在隧道檢查車的車頂上,該車輛與隧道地面是電 氣性連接的。在同一時間,沙田段出口有雷暴和閃電,閃電可能 擊中沙田段出口的避雷系統,或直接擊中附近的地方,使該處有 大量電流流向周圍,令地電勢即時上升至幾千伏特。 (ii) 由於供電纜外包套在電線兩端的接地,沙田段出口的電線銅製外 包套的電勢上升,令電流經由排污隧道的供電纜外包套,從沙田 段出口的一端傳送至鑽石山段出口的另一端。因此,信號放大器 (包括涉及意外的信號放大器)的電壓曾大幅上升。
(iii) 意外現場距離沙田段出口4.8公里。隧道地面和周圍的地電勢一般 為零伏特,或接近零伏特,而死者所在的車輛因底盤與隧道地面有 間接接觸,電勢亦相同。 (iv) 另一方面,死者已除去信號放大器的塑膠外殼,電子組件卡亦已 外露,他可能在某一刻直接觸及或非常接近電子組件卡,令上半 身/手部與腳部之間的電壓差距很大,這時偏向電弧形成,電流由 信號放大器漏出、流經死者身體、隧道檢查車和隧道地面,最後 在該處接地,死者因而觸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