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下獨酌

2010-12-23 10:11 pm
把詩中「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兩句,改為「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可以作何理解?你認為原句還是改寫後的句子較好?試加以說明。

回答 (3)

2010-12-26 11:41 pm
✔ 最佳答案
你好~~~

以下都是敝人的一些意見而已~~

整篇詩的語譯︰

「我在花間置一壺酒,獨酌自飲,沒有人陪伴,我只好舉杯邀明月,對著月下自己的身影,合起來便算是三人。但月兒不解喝酒的樂趣,身影也徒自跟隨著我。但我只好暫時將月兒和身影作為伴侶,因為人生行樂,當趁美好的時辰。我唱歌,月兒在天上徘徊,我跳舞,月下的影子錯落搖動;清醒時,我和明月、影子一同歡樂,酒醉後,我便和它們各自分離。我願和它們結為忘情的好友,相互期會在高渺的天河間相見,再也不分離了。」

http://www.bhes.tpc.edu.tw/ClassSystem/Document.php?teacher_id=92&folder_id=1229

把「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兩句,改為「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何以理解?

答︰因為這裏是一個夢境,如果將原詩改為後面的那一句,就是李白喝酒後才會醉,醉了才會有這個夢境,醒了以後,又要和月亮、清影告別。

認為原句還是改寫後的句子較好?

答︰當然是原句較好了,因為李白在此詩中極其想突出他的孤獨之情,排遣愁悶也要邀月亮和清影來作伴。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只有很少人能夠與他共飲。所以,此處用了「醒時同交歡」,就是李白與月與影共處時的快樂,是他認為醒時才能與它們相聚,當然現實他是醉了。而「醉後各分散」,亦即是李白認為他醉後,就不能再與月與影相聚。此處現實與夢境倒轉,用法妙極。

可能有用的參考網址︰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1008703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112402130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9032301618

希望可以幫到你~~~~~
參考: Yogi
2016-11-15 12:04 am
如果改寫,便變成男女一夜情了。
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永結一夜情,相逢莫相認。
2016-11-12 7:43 am
李白原句高致。今人改作「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乃諷俗,易懂,淺顯。諷刺世間有酒同醉,無酒就散,六親不認,只為利益。所謂有利(酒)可圖時,則聚飲同歡;無利可分時便拍拍屁股走人。

李白也是諷世,怎麼諷世,又如何高致,且看我剛才發表在我粉絲專頁的貼文。今亦貼一份於末,以便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AndMe/posts/1553289004697711


李白〈月下獨酌〉第一首「醉後各分散」
其實,他們都想偏了,我也曾(見所分享原貼文可知);只是我不輕信爾。總覺得怪,好問爾。好像是胡適之先生說的吧:學問正在不疑處置疑,何況其有疑呢?今之學子多不好問,陳陳相因,人云亦云,如何恢復、成就「元好問」的水平呢?
民主時代,懂得上街爭取權益,這等事卻不懂得上街抗議?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和黑箱作業、「國防布」有何兩樣。守真沒別的,金鍼度人爾。我怎麼成就破解的,好像電腦DIY 一樣,也一步一步傳給你聽。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啊!
我不喜寫也不寫學術論文也在於此,可是敝帚自珍,自信內容實質不比所謂一級學術論文貧。眾看官可貨比三家不吃悶虧。要心開意解啊,別再悶了!

為何是「醉後分散」,「醉」了怎麼「分散」?
必有蹊蹺也
在我有所疑惑,又有靈感時(當然還好,我用自己教人的方法、第十個用典,去推)
終於
鍥而不捨
才知道果然還是用典
他們沒想到罷了。憑自己的臆見臆測罷了

我的靈感來自高中補習班思考派數學張耀元先生啟發的「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先抓關鍵字「醉」「分散」
再單字想複詞
想到好像學過、聽過一句「我醉欲眠卿且去....」(當然這是個人知識累積出來的,也是第十個方法。參見我國文教學網誌右邊欄所附的圖表)
http://sunschinese.blogspot.tw/

結果一查,不得了,就是李白自己的句子,這不就中特獎了嗎?(你們自己google一下吧)

本來以為是李白自說自話,那就不算用典了,沒想到好奇下一查「我醉欲眠卿且去」,先是看到此站
http://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6%88%91%E9%86%89%E6%AC%B2%E7%9C%A0
「我醉欲眠」竟成了成語了
再查查《國語辭典》,終於,果然:
「我醉欲眠」典出陶潛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60245
而且細看前引之成語詞典「刀」站,它在陶淵明下接著就引出李白此句了嘛!《國語辭典》還沒有呢~

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用此典,不就很明白了。再回頭來看這句為什麼反而是在「醒時同交歡」,醉後就要各分散,不就分外明白了。
原來都是為了「任真」「守真」啊!
還要我再明講嗎?
難怪下句要接「永結『「無情」遊』」了
無情才不會有情感的羈絆,搞一些人情世故禮來禮去的,禮數不周還要被人怪來怪去,猜忌詬病...(代回二作,李白不就醉後得罪了楊貴妃、唐明皇嗎?那時如果可以「醉後各分散」也不見怪,歷史不就又改寫了)
醉了,月沉了,影子也倒了。
月走不拜辭,我不怪。我醉不送月,月也不怪。影子呢?和我一起呼呼大睡,各得其樂,何其任真,何其坦率!這不才通通順順、合情順理嗎?什麼醉時是醒,醒時是醉,又什麼夢啊夢的,都兜圈子去了~想歪了,不是嗎?

無有機心猜來猜
不就正是「我醉欲眠卿且去」
不就是五柳先生我醉欲眠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嗎?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這應才是為什麼是「醉後各分散」,而不是「醒了各分散」。照常理,醒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要上班,有家室,有別的事,都得分散。可這卻是醉了反而散。醉了怎麼散?醉了也就散了,又有什麼好說的?寫到詩裡不是很小白嗎?....
不就像我剛才說的,我醉倒了,不送月,月趁我醉時離開了(天亮了),我也不怪。這樣,才有弦外音,言外意,有深意,有內涵,為詩才,當詩仙啊,成名作啊!
各走各的,率真直樸,心心相印。不客套,不虛應。沒有人世的虛假,沒有世故的做作...褒孰貶誰,不就很是明白了。詩,沒有深意嗎?那是淺人詩,不會是詩人詩的。
罵人、罵人世、罵人類的世界,不帶一個髒字、怨字、恨字、愁字,不就像我們解讀「青青河邊草」的「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時的領悟,只有人不知,麻木不仁不如枯桑與海水了啊。(參見:https://doc.co/TqBFi9)

這樣想想,還有什麼月在天上或什麼醉時是醒、醒時是醉的推想了嗎?
在還沒勘破悟入此中機逗時,我還不是也一樣,囫圇兩可呢。
只不過我不安於被欺,我不甘於混過而已矣

學無止境啊!
學海無涯勤為岸啊!

因此,用典,用了陶潛故事,才是「醉後各分散」的正解才是,也才啟了下句「無情遊」,即率真、直樸的順當啊

雖說詩無達詁,作者已死,然終有優劣深淺,供後人讀者比較,會心之處,豈在遠哉!

餘未盡者,詳我自編的教材講義,一切共享共產,不屑智慧財產。
https://doc.co/pBEnie
真智慧者,其無量也,豈有涯涘?
今日此見,明又別出,直至無上正等正覺,是真智慧者之源泉也。
故佛教我們,開智慧,離情識。此皆自性本能,無量光壽也!

南無阿彌陀佛


收錄日期: 2021-04-24 09:52: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23000051KK006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