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部歷史古籍的疑問

2010-12-23 4:35 am
中華大典這一部古籍是在介紹什麼內容阿

我想了解一下

大家來回應一下感謝

回答 (6)

2010-12-24 1:37 am
✔ 最佳答案
《中華大典》,即《中華大典——中國古代典籍的百科全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經國務院批准並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古籍整理項目,而整理編纂的一部全面的大型中華古籍系列叢書。《中華大典》於1989年開始試典,1992年獲國務院批准後全面展開。它所採集的文獻資料上自先秦,下迄辛亥革命(1911年),是在繼承、弘揚中國類書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參照現代科學的圖書分類法進行編纂的巨型類書。[1]《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主任由原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擔任,其編纂工作將在2009年基本完成,2010年全部出齊。 主要內容《哲學典》:包括《儒家分典》、《諸子百家分典》、《佛道諸教分典》,共3000萬字。   《宗教典》:包括《佛教分典》、《道教分典》、《其他宗教分典》,共3000萬字。   《政治典》:包括《政治理論分典》、《政治制度分典》、《行政制度分典》、《禮制分典》、《對外關係分典》,共2000萬字。   《軍事典》:包括《軍事理論分典》、《軍事制度分典》、《軍事技術分典》、《武器分典》、《戰例分典》、《軍事綜合分典》,共3000萬字。   《經濟典》:包括《經濟理論分典》、《經濟制度分典》、《經濟管理分典》、《貿易分典》、《財政金融分典》、《經濟綜合分典》,共4000萬字。   《法律典》:包括《法律理論分典》、《刑法分典》、《民法分典》、《行政法分典》、《經濟法分典》、《訴訟法分典》,共4000萬字   《教育體育典》:包括《教育思想分典》、《教育制度分典》、《體育分典》,共2500萬字。   《語言文字典》:包括《甲骨文金文分典》、《文字學分典》、《音韻分典》、《訓詁分典》、《語言文字綜合分典》,共2000萬字。   《文學典》:包括《文學理論分典》、《先秦兩漢文學分典》、《魏晉南北朝文學分典》、《隋唐五代文學分典》、《宋遼金元文學分典》、《明清文學分典》,共2000萬字。   《藝術典》:包括《書法分典》、《音樂分典》、《繪畫分典》、《工藝美術分典》、《陶瓷藝術分典》、《建築藝術分典》、《戲曲藝術分典》、《藝術綜合分典》,共2000萬字。   《歷史典》:包括《史學理論分典》、《中國編年分典》、《人物分典》、《紀事分典》、《考古分典》,共5000萬字。   《歷史地理典》:包括《中國歷史地理分典》、《地方誌分典》、《外國歷史地理分典》、《歷史地理綜合分典》,共4000萬字。   《其他社會學科典》: 包括《倫理學分典》、《社會學分典》、《人口學分典》、《族譜學分典》《民俗學分典》、《婦女分典》,共3000萬字。   《數學物理化學典》:包括《數學分典》、《物理分典》、《化學分典》,共2000萬字。   《天文地理學典》:包括《天文曆法分典》、《氣象分典》、《地質海洋分典》、《自然地理分典》,共1500萬字。   《生物學典》:包括《動物分典》、《植物分典》、《生物學綜合分典》,共1500萬字。   《醫藥衛生典》:包括《醫學分典》、《藥學分典》、《衛生學分典》,共5000萬字。   《農業水利典》:包括《農業分典》、《水利分典》、《林業分典》、《畜牧分典》、《副業分典》、《漁業分典》,共4000萬字。   《工業典》:包括《輕工化工手工分典》、《食品分典》、《建築分典》、《礦冶分典》、《工業綜合分典》,共4000萬字。   《交通典》:包括《陸路交通分典》、《水路交通分典》、《交通綜合分典》,共1000萬字。   《文獻目錄典》:包括《文獻學分典》、《大典未收的辛亥革命以前古籍及古籍整理書目分典》,共3000萬字。   《中華大典·文獻目錄典》編委會主要由北師大、河北師大、河南師大和內蒙古師大四個學校歷史文獻方面的學術力量組成。重點是《文獻目錄典》的編纂體例和具體的工作步驟,對人員進行了分工。  
2014-08-11 6:39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10 7:29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8 2:52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0-12-24 5:32 am
《中華大典》並非古籍,而是大陸官方參照《大英百科全書》格式編纂而成的中國古代編纂類書,至於大陸方面的編纂如何,見仁見智。

http://www.zhdd.org.cn/news/shownews.asp?newsid=1&typeid=2&newstype=相关报道


中華民族具有盛世修典的文化傳統。正在編纂之中的《中華大典》,包含100多個分典,收入兩萬多種古籍,共約8億多字,將超過中國所有古代類書字數的總和——

中華大典: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於永湛日前透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中華大典》的編纂工作將在2009年基本完成,2010年全部出齊。
  於永湛還介紹,從今年起,《中華大典》的編纂將加快步伐,年底前力爭全面啟動其余各典的資料搜集整理工作。
  他說,2006年是《中華大典》的豐收年。其中,編纂書稿用時最短的《哲學典》(4年編輯3000萬字),將於今年底以前完成出書。設有6個分典、5500萬字的《文學典》也已經出版了3個字數較多的分典,明年上半年將全部出齊。
  宏偉的巨型類書
  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創造了悠久而綿延不絕的歷史文化,積累了大量文獻典籍。由中國著名專家學者倡議、經國務院批准編纂的《中華大典》,是從前人積累的文獻典籍中,選錄最有價值、最具代表性的整部、整篇或整段原始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匯編。
  《中華大典》於1989年開始試典,1992年全面鋪開。它所採集的文獻資料上自先秦,下迄辛亥革命(1911年),是在繼承、弘揚中國類書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參照現代科學的圖書分類法進行編纂的巨型類書。
  原國家圖書館館長、《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主任任繼愈透露:《中華大典》包羅宏富,涵納了儒家、諸子百家、佛道諸教以及志書等優秀文獻資料。它把中國歷代漢文字古籍按現代學科分類方法分為22個學科,每科為一典,包含約100多個分典。節錄收入的兩萬多種古籍、共約8億多字,是《永樂大典》的兩倍,《古今圖書集成》的4倍。超過中國所有古代類書字數的總和。
  14年間,《中華大典》已先后啟動9個典的編纂工作,即《文學典》、《醫藥衛生典》、《歷史地理典》、《歷史典》、《法律典》、《語言文字典》、《教育體育典》、《哲學典》和《林業典》。陸續成書並出版了23冊,約5200萬字。
  嘔心瀝血的奉獻
  翻開大典,幽幽的油墨清香扑鼻而來。
  5大卷的《明清文學典》是《中華大典·文學典》6個分典中的一種,每冊都在1200多頁以上。
  “1992年開始編纂的時候,我們是借了1800萬塊錢的經費起步的。”常務副主任趙含坤感慨地說:“相對於8億字的《中華大典》來說,這些經費太少了。”
  《中華大典·醫藥衛生典》中包含了豐富的植物圖片,7000多種詳盡、准確的彩色圖片以及藥效等內容,大部分是有關專家教授們四處奔波找來的。一些教授利用去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講學的機會,將國內沒有的圖片一一“挖掘”出來。
  “這些學者們付出得太多了。”趙含坤說:“他們甚至把自己的錢補貼了進去。”
  “自從國家給了兩億元的經費補貼后,我們的資金得到了初步的解決。”任繼愈說。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編纂類書是中國古代文獻學上的一大創造。自公元200年《皇覽》成書以來,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類書的編纂。近2000年來,中國古代編纂的類書約有1600多種。大量的文化典籍為傳承中華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代的《藝文類聚》、宋代的《太平御覽》、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都是收集各類典籍的宏富之作。但因為受時代等局限,應收而未收的也不少。《中華大典》將彌補以前類書的不足,並盡量收入經過整理的古籍版本和考古學成果以及散在國外的資料。
  “《中華大典》有利於全面整理中國古籍,搶救、保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主任龍新民表示:“它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和激勵全民族的力量﹔有利於推動當代的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准﹔有利於海內外專家學者考察、研究中國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利於推進國內外廣大學者的文化交往和學術合作,促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盛世修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國務委員陳至立指出:“編纂出版《中華大典》是中國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文化工程。”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9-12 第02版)

http://www.zhdd.org.cn/default.asp



圖片參考:http://www.zhdd.org.cn/images/logo.jpg
2010-12-23 6:49 pm
中華大典不是一部古籍,
而是現在中國官方和民間合作搜集和彙編所有現存古籍的大雜匯,
有如以前的永樂大典或四庫全書,
號稱是目前中國古籍收羅最完整,校刊最可靠的版本。

2010-12-23 11:53:14 補充:
中華大典的官方介紹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66/40467/4806265.html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44: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22000016KK063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