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典》並非古籍,而是大陸官方參照《大英百科全書》格式編纂而成的中國古代編纂類書,至於大陸方面的編纂如何,見仁見智。
http://www.zhdd.org.cn/news/shownews.asp?newsid=1&typeid=2&newstype=相关报道
中華民族具有盛世修典的文化傳統。正在編纂之中的《中華大典》,包含100多個分典,收入兩萬多種古籍,共約8億多字,將超過中國所有古代類書字數的總和——
中華大典: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於永湛日前透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中華大典》的編纂工作將在2009年基本完成,2010年全部出齊。
於永湛還介紹,從今年起,《中華大典》的編纂將加快步伐,年底前力爭全面啟動其余各典的資料搜集整理工作。
他說,2006年是《中華大典》的豐收年。其中,編纂書稿用時最短的《哲學典》(4年編輯3000萬字),將於今年底以前完成出書。設有6個分典、5500萬字的《文學典》也已經出版了3個字數較多的分典,明年上半年將全部出齊。
宏偉的巨型類書
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創造了悠久而綿延不絕的歷史文化,積累了大量文獻典籍。由中國著名專家學者倡議、經國務院批准編纂的《中華大典》,是從前人積累的文獻典籍中,選錄最有價值、最具代表性的整部、整篇或整段原始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匯編。
《中華大典》於1989年開始試典,1992年全面鋪開。它所採集的文獻資料上自先秦,下迄辛亥革命(1911年),是在繼承、弘揚中國類書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參照現代科學的圖書分類法進行編纂的巨型類書。
原國家圖書館館長、《中華大典》編纂委員會主任任繼愈透露:《中華大典》包羅宏富,涵納了儒家、諸子百家、佛道諸教以及志書等優秀文獻資料。它把中國歷代漢文字古籍按現代學科分類方法分為22個學科,每科為一典,包含約100多個分典。節錄收入的兩萬多種古籍、共約8億多字,是《永樂大典》的兩倍,《古今圖書集成》的4倍。超過中國所有古代類書字數的總和。
14年間,《中華大典》已先后啟動9個典的編纂工作,即《文學典》、《醫藥衛生典》、《歷史地理典》、《歷史典》、《法律典》、《語言文字典》、《教育體育典》、《哲學典》和《林業典》。陸續成書並出版了23冊,約5200萬字。
嘔心瀝血的奉獻
翻開大典,幽幽的油墨清香扑鼻而來。
5大卷的《明清文學典》是《中華大典·文學典》6個分典中的一種,每冊都在1200多頁以上。
“1992年開始編纂的時候,我們是借了1800萬塊錢的經費起步的。”常務副主任趙含坤感慨地說:“相對於8億字的《中華大典》來說,這些經費太少了。”
《中華大典·醫藥衛生典》中包含了豐富的植物圖片,7000多種詳盡、准確的彩色圖片以及藥效等內容,大部分是有關專家教授們四處奔波找來的。一些教授利用去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講學的機會,將國內沒有的圖片一一“挖掘”出來。
“這些學者們付出得太多了。”趙含坤說:“他們甚至把自己的錢補貼了進去。”
“自從國家給了兩億元的經費補貼后,我們的資金得到了初步的解決。”任繼愈說。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編纂類書是中國古代文獻學上的一大創造。自公元200年《皇覽》成書以來,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類書的編纂。近2000年來,中國古代編纂的類書約有1600多種。大量的文化典籍為傳承中華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代的《藝文類聚》、宋代的《太平御覽》、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都是收集各類典籍的宏富之作。但因為受時代等局限,應收而未收的也不少。《中華大典》將彌補以前類書的不足,並盡量收入經過整理的古籍版本和考古學成果以及散在國外的資料。
“《中華大典》有利於全面整理中國古籍,搶救、保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主任龍新民表示:“它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和激勵全民族的力量﹔有利於推動當代的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准﹔有利於海內外專家學者考察、研究中國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利於推進國內外廣大學者的文化交往和學術合作,促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盛世修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國務委員陳至立指出:“編纂出版《中華大典》是中國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文化工程。”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9-12 第02版)
http://www.zhdd.org.cn/default.asp
圖片參考:
http://www.zhdd.org.cn/images/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