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2005-12-18] 親子:冬大過年文:翁靜晶 跟孩子們溝通,發覺他們的「節日」觀念,總混淆於「假期」;「節日必放假」的想法印於腦海,在學的孩子,更以學校假期之長短,以衡量節日的重要性,因此新年、聖誕和復活節,便是一年內三大「重要」節日。 父親節和母親節,說真的,要不是媒體和校方的提醒,恐怕有一半的小孩,會將之忘掉! 冬至,該是一個最重要卻又最為小朋友所不解的節日。聖誕節前的冬至,處於孩子的考試季節,且又沒假期,自然亦飽受冷落。傳統有「冬大過年」的說法,意思是冬至比新年更重要。冬至有何「大」?冬至之「至」,非解作冬天將至,而是「至此而已」。 古人認為,過了此日,陰氣下藏,陽氣上升,大地萬物「還陽」。所以「萬象更新」,其實非始於年初一,亦非由立春開始,而是冬至。親人回家團聚 遠古時間的周朝,用冬至作為一年之始,所以冬至算得上是「古代的新年」。從現代天文學的知識而言,古人的想法,竟是合乎科學。因為,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日。這天之後,白天漸漸加長,夜則愈來愈短,符合古人「還陽」的講法。這是因為,中國位於北半球,如陽光照射南半球,便是中國的冬天,而冬至則是照射位置轉換的一天。 冬至對現代的小朋友,還是有點吸引力的,就是可吃到甜甜的湯圓。這是南方人的傳統,象徵是「團圓」,古人不單止吃湯圓,還會將兩個湯圓黏在大門口,在這背後,是有個故事的。 話說某年冬至,一對乞丐夫婦帶著一個女兒,妻子不幸過身,為了籌錢下葬,丈夫迫不得已把女兒賣作奴婢。臨行前,二人共分了一個糯米圓子充飢,並約好,團聚之日,再吃糯米圓子。後來,為了要與父親相認,女兒就在居住地方的大門,黏上兩團糯米,以作記認。當中的「團圓」之意,漸漸為鄰居所知,也仿傚這習慣,希望親人回家團聚。百官絕事 不聽政 北方人的習俗,卻不是吃湯圓而是餃子。傳說此習俗是為了紀念名醫張仲景。當時北方天氣寒冷,很多人耳朵給凍傷,張仲景路過,為這些人贈醫施藥,更特製造一味「祛寒嬌耳湯」,內有羊肉、祛寒藥材及一片片麵包,喝後行氣活血,耳朵復元。 流傳到現代,湯中的麵包,就改良成為餃子。冬至意義深遠,卻為了缺乏假期的緣故,令小朋友忽視其重要。 其實在古代,冬至是有假期的,《後漢書.禮儀志》記載:「冬至前後……百官絕事,不聽政。」漢朝的冬至,放假一天,到了明朝,更增至三天。要讓現代小孩子重視「古代的新年」,是否該將它重新定為假期呢?
http://paper.wenweipo.com/2005/12/18/BH0512180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