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愛在佛教中有分四無量心的慈愛, 十二因緣中的欲愛, tanha這個字解作貪愛或欲愛或渴愛或慾望。
在<相應部十二因緣相應第一佛品第二分析>中, 對tanha貪愛或渴愛或慾望作這這樣的分析:什麼是愛 tanha?貪愛影像、貪愛聲音、貪愛香味、貪愛味道、貪愛觸覺、貪愛思想概念。
慾望亦是貪愛,個心一升起想要, 就已是貪心。例如想要食美味食物, 這就是tanha, 即是慾望, 或貪愛, 或渴愛。
這些都歸入三毒中的貪, 有貪就一定有痴,貪不到就會起瞋。有慾望而得不到, 就會失望, 這個失望就是瞋, 有瞋則一定有痴, 就貪瞋痴都在一起。
十二因緣是個圓形, 無始無終, 從無明起, 是為方便說法的。
無明緣行:以無知四聖諦為條件, 而起習性傾向
行緣識:以習氣為條件, 生起意識
識緣名色:以意識為條件, 生起精神與物質
名色緣六入:以精神物質為條件, 生起六入處, 即視覺系統、聽覺系統、鼻覺系統、舌覺系統、身覺系統、意識與大腦。
六入緣觸:以六入為條件, 生起接觸
觸緣受:以接觸為條件, 生起感受
受緣愛:以感愛為條件, 生起貪愛
愛緣取:以貪愛為條件, 生起執取
取緣有:以執取為條件, 生起存在/存有
有緣生:以存在為條件, 生起生命/生存
生緣老死, 憂悲苦惱:以生命為條件, 生起老死, 憂悲苦惱
圖片參考:
http://a367.yahoofs.com/hkblog/hJtUczmTBhKOskzhixr0dYU-_1/blog/ap_20090502051009410.jpg.jpg?ib_____DPyP8FWGo
慈愛則是四無量心的頭一個,metta,與tanha的慾望不同, 慈愛是不帶貪欲的,怨親平等的愛護。
如慈濟的大愛, 慈濟雖是佛教團體, 但回教國家又去做賑災, 幫回教社區重建家園, 天主教醫院需重建, 慈濟又幫它重建,白人有難, 慈濟人去賑濟白人, 黑人有難,慈濟人也去賑濟黑人, 中國四川地震, 慈濟人不畏艱辛, 深入川地救災, 緬甸有水災, 慈濟人也去做賑濟, 連北韓, 慈濟人也突破種種難關, 去做賑濟,這都是佛教的大愛, 無私奉獻。在回教國家, 回教徒有宰殺畜生敬神的習俗, 但佛教講大愛, 慈濟人運用智慧使回教徒不殺生, 還放了那頭羊, 這也是大愛, 慈悲六道眾生。
慾望含有私心, 貪愛含有貪心, 慈愛是無私的奉獻, 大愛是慈悲眾生。
慾望與貪愛帶來苦果,慈愛與大愛帶來善果, 這些就是它們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