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中國歷史資料

2010-12-15 10:18 am
我要清朝的中國歷史資料,要詳细
thxx

回答 (3)

2010-12-21 4:50 p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htm
清朝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由滿族貴族建立。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朝統治,明崇禎帝自殺。清軍乘機入關打敗農民軍,同年,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定都北京。清廷先後鎮壓了各地的農民起義和南明抗清武裝,逐步統一全國。
清初為緩和階級矛盾,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至十八世紀中葉,封建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史稱「康雍乾盛世」。於是中央集權專制體制更加嚴密,國力強大,秩序穩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紀後期,已達到三億左右。康熙年間,統一了台灣,並與俄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乾隆中葉,平定準噶爾、回部,統一了新疆。這不僅一舉解決了中國歷史上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曠日持久的衝突,而具採取了一系列政策,發展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鞏固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圖最大時達1200多萬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爾喀什湖和蔥嶺,東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庫頁島,東至海,包括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南起南海諸島,西南到廣西、雲南、西藏,包括達拉克,北至漠北和外興安嶺。在文化上,康乾時期編纂了幾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等,對清理和總結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清朝儘管取得了這些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它的發展並未逾越中國傳統封建專制主義體制的軌道。經濟上,仍然以農立國;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綱常禮教,屢興文字獄;對外關係上長期閉關自守,盲目自大。因此,與同一時期西方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形勢相比,中國封建社會末期所取得的這些成就則相形見絀,中國已落後於世界發展的先進潮流,並且正在拉開越來越大的距離。
清中葉以後,由於承平日久,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反清鬥爭接連不斷,其中歷時九載的白蓮教起義結束了清朝的全盛時期。1840年的鴉片戰爭和此後帝國主義的入侵,使清廷與侵略者分別締結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滿族失去了早期那種積極進取、富有朝氣的精神,政治腐敗,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蹣跚地進入了它的衰落時期。人民負擔更為沉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由此而爆發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運動,如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等。為挽救自身命運,統治階級內部亦進行了一些改革活動,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變革,使中國走上富強獨立的道路,但皆以失敗而告終。無數的仁人志士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奮戰,前仆後繼。愛國主義的浪潮,在中國近代史上洶湧澎湃,空前高漲。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篇章。清代自入關後,共歷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本文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成崇德教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z/62z01.htm


滿洲的崛起及入關 南明及鄭氏政權的抗清 三藩之亂 清朝統一及康熙、雍正、乾隆盛世 清初的高壓與懷柔政策 北京紫禁城──首都的城中之城 清朝的中衰 鴉片戰爭與門戶開放 太平天國運動 英法聯軍之役 洋務運動始末 中日甲午戰爭 戊戌變法及其失敗 列強在華劃分勢力範圍 義和團事件及八國聯軍之役 晚清的立憲運動 孫中山的早期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與清朝的滅亡 清代經濟發展及其演變 清代的社會風習 清代的宗教傳播 清代的文學藝術
2010-12-23 1:33 am
清王朝是中華帝國的最後一個王朝,明王朝的腐敗,再加上李自成的暴動,加速了漢族最後一個王朝的滅亡.舉而代之的是中國北方的滿清王朝.他帶領中華帝國進入了另一段強盛時代.其中康熙(愛新覺羅-玄燁),更是中華帝國歷史上少有的英明的皇帝.是"... 中國歷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年輕氣壯,有劉邦豁達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智慧."(柏楊,<<中國人史綱>>)以下是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對清王朝的評論:...... 清王朝的壽命二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二個皇帝,十二個皇帝中,將進三分之二的皇帝都很能幹,了解并努力完成他們的責任,三分之一的也都屬中等才智,像明王朝那樣一連串草包惡棍型的君主,清王朝一個也沒有.中國還沒有一個王朝,包括周王朝,西漢王朝,東漢王朝,唐王朝在內,出現過這麼多具有很強能力,而又肯辛勤工作的帝王.____ 站在當時的民族感情上,由漢人組成的明王朝的覆亡,使人悲痛.但站在中國歷史的高峰迴顧鳥瞰,我們慶幸它的覆亡.明王朝本世紀(十七)的疆域已萎縮到三百余平方公里,而且仍繼續不斷萎縮,內政的改革根本無望,只有越變越壞,如果拖下去,拖到十九世紀,根東侵的西洋列強相遇,我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會被瓜分,中華民族會成為另一個喪失國土的猶太民族,而且因為沒有猶太民族那種強烈的宗教感情作為向心力的緣故,將永遠不能復國,至少,注意一點,二十世紀清王朝一再割地之後(總共割掉了一百五十余萬平方公里),中國仍具有一千一百四十萬平方公里),比明王朝要大三倍,使中國具有翻身的憑借. 以下是幾項兩朝的對比:項目明王朝清王朝(1690年統計)減少百份比(%)宮女9000 人134 人 (慈寧宮不計)98.5宦官10 萬人500 人99.5每年木材供應1400 萬公斤35000 公斤99.8每年木炭供應600 萬公斤50 萬公斤91.7每年金花銀97 萬兩無100每年光祿寺送入24 萬兩3 萬兩87.5每年脂粉錢40 萬兩無100每日開支1 萬兩35 兩99.7 清朝后妃建制:皇太后、皇后、皇貴妃(一稱懿貴妃)、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答應。清帝系表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太宗皇太極 孝莊皇后入關後 (1) 清世祖 福臨 (順治 1644-1661)(2) 清聖祖 玄燁 (康熙 1662-1722)(3) 清世宗 胤禛 (雍正 1723-1735)(4) 清高宗 弘曆 (乾隆 1736-1795)(5) 清仁宗 順埮 (嘉慶 1796-1820)(6) 清宣宗 旻寧 (道光 1821-1850)(7) 清文宗 奕濘 (咸豐 1850-1861)(8) 清穆宗 載淳 (同治 1861-1875) 慈禧太后(9) 清德宗 載湉 (光緒 1875-1908)(10) 溥儀 (宣統 1908-1912)功臣名人  林則徐,洪秀全,霍元甲重要事件  鴉片戰爭

2010-12-22 17:34:46 補充:
http://www.art-2000.org/CHINESE-HISTORY-24_index.htm
參考: me
2010-12-16 1:09 am
清朝(1636年-1912年,1616年建立;1644年-1912年為全國性政權),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專制王朝。統治者為出身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立王朝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於赫圖阿拉。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註 5][註 6]並稱帝。1644年,清軍由明朝將領吳三桂引領入關,打敗李自成的順軍,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並遷都北京,清朝從此取代明朝成為實質統治者。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中國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這段歷史被後人稱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為中國歷史上一盛世,也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鴉片戰爭後,列強紛紛以武力迫使清廷開港通商,並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太平天國起事嚴重打擊了清朝國力,19世紀末的義和團排外導致八國聯軍入侵,並導致隨後的庚子賠款。晚清時期雖然有一系列變法圖強,如洋務運動,但大抵成效不彰,直到末期的庚子新政才有較大進展。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末代皇帝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若從後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其中努爾哈赤生前並未稱帝,皇太極稱帝後被追尊為太祖),歷時296年[註 7]。自入關並遷都北京以來,共歷十帝,268年。皇太極改「金」為「清」的原因史料未有明確記載,可能是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雲清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



清朝入關及初期統治1644年,李自成的順軍進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自殺。吳三桂於同年引清兵入關,大敗順軍。之後多爾袞迎福臨入關,並把首都遷到北京,而清軍一面進兵西南剿滅李自成和張獻忠等勢力,一面南下消滅明朝殘餘力量。同一時間,明朝宗室福王朱由崧在明朝陪都南京繼位,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在逃離南京中被清軍逮捕送到北京砍頭。明宗室魯王朱以海在浙江監國不久為清軍所破逃亡海上。同時明宗室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的擁戴下於福州繼位是為隆武帝,一年後清軍攻降福建。並長驅直入攻下隆武帝之弟紹武帝的廣州。之後朱由榔於肇慶即位是為永曆帝,期間明軍組織多次反攻並收復西南數省,直到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絞死。康熙初年清廷徹底殲滅李自成、張獻忠餘部,中國大陸反清力量隨之肅清。至此僅剩下臺灣明鄭勢力和緬甸果敢的殘餘明軍;原明朝中國大陸疆域已全部為清廷控制。清朝在消滅南方反清勢力的過程中,聯合了原明朝將領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先後鎮壓了各地的農民軍和南明的軍隊。多爾袞為福臨的攝政王,頒佈剃髮易服,導致江南民眾反彈,招來清兵的血腥鎮壓,如原明朝降將李成棟指揮的嘉定三屠、江陰屠殺,尚可喜指揮的廣州大屠殺,以及南昌屠城等。另外,清初時期還出現了圈地和由此造成的投充。由於圈地和投充造成逃人的問題嚴重,多爾袞又制定了嚴禁奴僕逃亡的法律,即逃人法。此政策激化了京畿地區的民族矛盾。為緩和矛盾,清政府下令停止這些政策,並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1661年福臨逝世,其子8歲的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即位初期玄燁智擒權臣鼇拜穩固皇權統治。之後康熙下令撤藩隨即爆發三藩之亂,臺灣鄭成功之子鄭經領軍也趁勢加入反清的行列。大臣們反對撤藩,但孝莊文皇后力挺康熙平叛,隨後清軍和三藩鏖戰九年,期間二藩復降,清軍也擊敗了反攻大陸臺灣的明鄭軍。1683年清軍攻入雲南,吳三桂之孫吳世璠在昆明自殺三藩之亂平定。同年,清朝派明鄭降將施琅攻打台灣。時鄭經已死,臺灣因多番內亂不少將領投降清朝。不久施琅率領清朝水師攻佔明鄭控制下的澎湖群島,鄭經之子鄭克塽率臺灣文武官員降清,至此明朝殘餘努力建立的最後一個反清複明的基地被消滅,明廷滅絕。
清朝從乾隆末年開始有衰落的現象。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位後半期曾六次下江南,每次都率領萬人,由文武百官迎接,聲勢浩大,並且大興土木,蓋了30多處行宮;另外清高宗也重用貪官和珅,利用工程及冤獄收取大量公款及賄賂。農民因這兩件事而流離破產,再加上士大夫和地主兼併土地加劇,使更多農人失去土地,紛紛起事抗暴。江湖幫會亦藉機起事,且多打出神秘旗號。在各地民變中,秘密宗教組織白蓮教於1770年代起兵,後來又於1796年爆發川楚教亂,八年後被清軍鎮壓,領袖王三槐等人被處死。在台灣,天地會領袖林爽文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率眾叛亂,歷時一年多。同時西南地區的苗族人也起事,結果遭清軍以武力鎮壓。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24: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15000051KK001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