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代時期,南方各國都重視水利灌溉,注意改土治水,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使農業得到迅速的發展。他們針對江南多河流、湖泊的情況,大量修築堤堰和閘門,控制水流,“旱則運水種田,澇則引水出田”。 吳越政權在各州都設置都水營田使和撩湖兵、營田軍,“專為田事,導河築堤,以減水患”。從嘉興、松江海濱到太倉、常熟、江陰、武進,每一條河浦都造堰閘,蓄瀉有時,以抗旱澇。又在武義築長安堰,溉田萬餘頃;在越州鑑湖周圍五十八裏築堤,可溉田九千餘頃,等等。 吳和南唐在丹陽疏濬練湖,在句容疏濬絳岩湖,在楚州築白水塘,在壽州築安豐塘,少者溉田數千餘頃,多者溉田達萬頃以上。特別是南唐與吳越在境內修建了圩田,即老百姓利用水鄉河身較高、田面較低的地勢,在河渠兩岸、農田周圍築成堤壩,內以圍田,外以隔水。每座圩田方圓幾十里,如同大城。沿堤建水閘,控制水勢,旱則開閘引水溉田,澇則閉閘拒水,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使農業收成獲得一定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