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法皆是佛法」,怎樣理解?

2010-12-12 8:57 pm
一切法皆是佛法

係做善事是佛法 , 作惡事也是佛法嗎 ?

應如何詮釋 ?
 

回答 (3)

2010-12-22 1:45 pm
✔ 最佳答案
有緣相遇的網友啊!你好^_^阿彌陀佛^_^有關資料(經論)請閣下參考:1
白話佛經
維摩诘經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574219/o/701012120045613873426160.jpg

...文殊師利:「居士,你的房子爲什麽是空的?你爲什麽沒有仆人?」
維摩诘:「文殊師利,一切佛土都也是空的。」

文殊師利:「是什麽使它們成爲空的?」
維摩诘:「因爲空性,它們才是空的。」

文殊師利:「空性的空是什麽?」
維摩诘:「因爲空性,連解釋都是空的。」

文殊師利:「空性可以由概念去解釋嗎?」
維摩诘:「連概念本身也是空的,所以空性不能解釋空性。」

文殊師利:「居士,應由何處覓得空性?」
維摩诘:「文殊師利,空性應該由六十二見裏尋覓。」

文殊師利:「應由何處覓得六十二見?」
維摩诘:「應該由衆如來的解脫裏尋覓。」

文殊師利:「應由何處覓得衆如來的解脫?」
維摩诘:「應該由一切衆生的主要心智活動裏尋覓。文殊師利,你問我爲什麽我沒有仆人?所有的魔王和反對者都是我的仆人。爲何?衆魔王提倡有生有死的這一生,而菩薩不躲避生死。外道的反對者主張各種見解,而菩薩不受見解所苦惱。所以,一切魔王和反對者都是我的仆人。」...
文殊師利,患病的菩薩應該這樣來思考事情。他的智慧在于思考身、心、病都是無常、苦惱、空虛以及無自我。
他的解脫方法就是:設法避免一切身體疾病以免累倒自己,以及在不妨礙輪回之下專心成就衆生的利益。還有,他的智慧在于明了身、心、病三者既不新,又不舊;既同時,又循序。而他的解脫方法在于不尋求身、心、病的止滅。文殊師利,這是患病菩薩集中心智該用的方法。
他應該這樣來過日子:既不調伏自己的心智,也不放縱自己的心智。爲何?
以放縱心智來過活,這适合傻瓜;而在調伏心智裏過活,這适合聲聞。所以菩薩應該在既不調伏也不放縱自己的心智下過活。
不在兩個極端的任何一邊過活才是菩薩界。
不是凡夫的範圍,又不是聖賢的範圍,這樣才是菩薩界。
是世界的範圍,卻不是煩惱的範圍,這樣才是菩薩界。
哪裏有人明了解脫,卻不進入最終的徹底解脫,那裏就是菩薩界。
哪裏有那四個魔王出現,但是他們做的工作卻是出世的,那裏就是菩薩界。
哪裏有人求一切智,卻不在不對的時機得一切智,那裏就是菩薩界。
哪裏有人明白四聖谛,卻不在不對的時機體驗那些真理,那裏就是菩薩界。
一個内觀的領域,卻不斷自願再生于世,這就是菩薩界。
一個人們體認無生的領域,卻不要注定前往涅槃,這就是菩薩界。
哪裏有人沒有懷抱任何信念,卻明白了相對性,那裏就是菩薩界。
哪裏有人交往一切衆生,卻保持了免于一切苦難的本能,那裏就是菩薩界。
一個不會發生身心耗盡的孤獨領域就是菩薩界。
是三界的領域,卻與實相領域不可分,那就是菩薩界。
是空無的領域,然而人們培養一切善,那就是菩薩界。
是無相的領域,那裏的人注意普渡一切衆生,那就是菩薩界。
是無願的領域,那裏的人自願顯示世上的一生,那就是菩薩界。
一個幾乎沒有承諾的領域,然而一切善根都不斷地受到承諾,那就是菩薩界。
是六種超絕的領域,那裏的人成就了一切衆生思想和行爲的超絕,那就是菩薩界。
是六通的領域,卻沒有去盡亵渎,那就是菩薩界。
是依聖法生活的領域,根本不用覺知任何邪道,那就是菩薩界。
是四無量的領域,那裏的人卻不接受再生于梵天,那就是菩薩界。
是六憶的領域,卻不受任何亵渎的影響,那就是菩薩界。
是靜思、禅坐和入定的領域,那裏的人卻不因禅定之力而再化身于無色界,那就是菩薩界。
是四念處的領域,而身、受、心、法卻不是究竟挂念之所在,那就是菩薩界。
是四正勤的領域,卻不去覺察善和惡的二元性,那就是菩薩界。
是四如意足的領域,卻無需努力就精通,那就是菩薩界。
是五根的領域,那裏的人卻知道衆生五根的利鈍,那就是菩薩界。
是與五力共同生活的領域,卻喜好如來的十力,那就是菩薩界。
是七覺分圓滿的領域,那裏的人精通細微才智分别的知識,那就是菩薩界。
是八正道的領域,那裏的人喜好無邊的佛道,那就是菩薩界。
是培養「止、觀」才能的領域,那裏的人卻不落入極端寂靜主義,那就是菩薩界。
是體驗萬物未生性質的領域,卻又是身體的完美、各種相、好以及佛土裝飾的領域,那就是菩薩界。
顯示聲聞和辟支佛姿态的領域,卻無損于佛性,那就是菩薩界。
是自然全然純淨的萬物一緻的領域,卻顯示适合一切衆生各種偏好的行爲,那就是菩薩界。
一個人們體驗一切佛土不可毀滅、不可創造、有無限虛空性質的領域,然而人們由所有的佛土種類和大小顯明了佛土性質的确實,那就是菩薩界。
是轉動聖法之輪和顯示究竟涅槃高尚莊嚴的領域,卻絕不背棄菩薩事業,那就是菩薩界!」
維摩诘說了這些道理,伴随法王子文殊師利的天神中有八千位發了佛覺心。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574219/o/701012120045613873426171.jpg


願閣下與一切眾生修持佛法,勇猛精進;福慧具足,悲智圓滿。^_^
南無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2010-12-22 05:47:41 補充:
2

成就勝道寶鬘集
岡波巴大師著

十項需要之法:
(一) 最初需要對生死輪回生起畏懼之心,決心要逃脫。就象被屠夫拴住的麋 鹿一樣。
(二) 中間需要一個“死而無悔”的精進,象一個勤勞耐久的農夫耕田一樣。
(三) 最後需要一個樂陶陶,安穩穩“無可死者”之心,象一個具大威權,成 大事業之偉人的心胸一樣。
(四) 最初此心要覺得無一刻一分的空閒,就像是身上的要害處中了利箭之人 一樣。
(五) 中間需要一個心無旁騖的修觀,就像是喪了獨子的母親一樣。

2010-12-22 05:48:00 補充:
(六) 最後心中要覺得(空蕩蕩的)無事可作,就像是牧羊人眼見羊群被強徒趕 走了一樣。
(七) 最初於佛法生起決定的瞭解和信心時,那感覺就像是餓極了的人,得到 美食一樣。
(八) 中間於自心生起決定的瞭解和證悟時,那感覺就像是力士(掘山)獲得寶 藏一樣。
(九) 最後於不二雙運之理,生起決定的證悟時,那感覺就像是直搗騙子的老 巢,拆穿他的騙局一樣。
(十) 在決定證悟了惟此無他之真性時,就像是烏鴉從大海中的船上起飛,心 中塌實地無絲毫懼畏一樣 。


願閣下與一切眾生修持佛法,勇猛精進;福慧具足,悲智圓滿。^_^
南無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2010-12-15 5:28 pm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見到做善的要學習,見到做惡的要警惕,都是老師!
2010-12-15 3:51 am
做善事乃取決於種種因緣,
做惡事同樣是取決於種種因緣,

既然善事惡事,本不離於因緣,
如是,就不離於佛法了,,,,,,,,


收錄日期: 2021-05-01 23:47: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12000051KK004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