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雅憫支派與法利賽派的分別

2010-12-12 8:42 pm
如題
便雅憫支派與法利賽派的分別是什麼
掃羅的身世有這2點= =

回答 (4)

2010-12-12 11:21 pm
✔ 最佳答案
你所提到的其實是兩方面不同的概念,分別是血統與教派,先談血統。

以色列共有十三個支派,分別是: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亞設、以薩迦、西布倫、以法蓮、瑪拿西、便雅憫。原本這些支派分別是雅各的十二個兒子的後裔(由於約瑟被立為長子,家業可得雙份,所以從他身上再分出兩個支派,就是以法蓮和瑪拿西),到出埃及時,由於有一群「閒雜人」(聖經稱他們為閒雜人)與以色列人一同離開埃及,這些人便歸入了各支派,從此一個支派便相等如一族人。在入迦南時,當他們攻佔土地後,便是按著支派來分地,而分得的地區便以支派來命名(例如示羅和基利心山所在之山區因分了給以法蓮支派,該處便稱為以法蓮山地)。而利未支派因授祭司職,所以不能分地,而散居於各支派中間。及至南北分裂,南國主要由猶大和便雅憫組成,而北國則主要由其餘十支派組成。當北國被滅後,餘民大量地與外邦人通婚,衍生出的種族稱為撒瑪利亞人。到南國亡國被擄歸回後,能夠翻查家譜以證明具有純正希伯來血統的,便只得猶大支派、便雅憫支派、及利未支派了(其餘支派只剩下極少數人)。

再來是教派(或稱教門)。法利賽人是猶太教的其中一個派別,當時的猶太教主要分為一般平信徒、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愛色尼人、昆蘭社群等等不同宗派。法利賽人多數為經學教師、拉比或文士,是猶太公會(自治政府的最高層)的主要組成部份。法利賽的字義是「分離」或「隔開」,顧名思義,法利賽人是嚴守律法(包括成文律法和口傳律法),以求與世俗人(甚至一般猶太人)分開。據猶太史家約瑟夫(Josephus)稱,耶穌時代只有一共八千多個法利賽人,在過百萬的猶太人中,算得上是宗教精英。

掃羅(保羅)在介紹自己時稱自己為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意即祖上幾代都是血統純正正的猶太人;屬便雅憫支派,意即有家譜為據;第八天受割禮,意即從出生便守了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的約;就律法而言是法利賽人,意即他一向嚴守律法。

希望以上能解答你的疑問。

2010-12-13 03:27:28 補充:
Thanks Karson
2011-03-29 9:45 pm
《聖經》的可信性:
http://bit.ly/gVZw6C

* * *

根本《聖經》就充滿流料,例如四福音書中就只有《馬太》及《路加》兩本有耶穌出生事蹟,連成書最早的《馬可》都沒有,而兩本福音之間矛盾嚴重(例如《馬太》版本的約瑟夫婦原本在伯利恆生活,誕下耶穌後因避難才輾轉去拿撒勒定居;《路加》版本的約瑟夫婦本來就在拿撒勒生活,因普查才去伯利恆並在那兒誕下耶穌),起碼有一本是捏造,再加上兩版本都與歷史不符兼情節荒謬,最大可能性是兩本福音都是老作!

耶穌真的在伯利恆出生嗎?
http://hk.myblog.yahoo.com/sowhat2002002/article?mid=24

2011-03-29 13:45:49 補充:
又例如新約預言公元一世紀世界末日(已徹底破產接近二千年):
http://*****/IQWyU

更多落空預言:

推羅預言
http://bit.ly/hfbDwy

斷章取義兼張冠李戴的以色列復國預言應驗
http://bit.ly/eXWkKx

其他:
http://bit.ly/gQzOLX
http://bit.ly/fb1OnX
http://www.skepticsannotatedbible.com/proph/long.html

用教徒的穿鑿附會解經法,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都可說成是預言神舟五號飛船的發射,而且更為合理:
http://bit.ly/eNRdyx
2010-12-12 11:34 pm
hak-shing的回答很不錯~~~ 看了就明
2010-12-12 10:03 pm
便雅憫是神選民十二支派的其中一個支派;他們是便雅憫的後代。
這十二個支派名稱,是雅各的十二個兒子的名字。(註:約瑟的兩個兒子取代了約瑟;而利未則代表全體以色列人服侍神。)

法利賽人這名稱,最早出現於論述哈斯摩尼王朝的文憲。當時的祭司身份不正統,廢棄了某些傳統,於是有一群秉承以斯拉的工作,嘗試在每一個細節上掌握律法的經文和教訓的人退出了他們。「法利賽」在原文是「分離分子」,他們是一群小心翼翼地在每一個細節上掌握律法的經文和教訓。在約翰許爾堪治下,他們的影響力不少,並得到群眾的支持。但在安提柏特和希律的治下,卻受逼迫。

保羅是便雅憫的後代和他同時是法利賽人並沒有任何的衝突。


收錄日期: 2021-04-11 18:31: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12000051KK004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