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說,甲骨文其實是韓國人創造滴。
2010-12-15 11:53:22 補充:
最先的文字應為甲骨文,跟著是金文,最後演變成漢字體系。一般學者認為結繩及刻契等跟圖畫一樣,只是等同符號的記錄之用,不算文字。
http://www.chiculture.net/0601/html/b01/0601b01.html
有關漢字起源的說法繁多,有結繩說、八卦說、河圖洛書說、倉頡造字說和圖畫說等。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601/html/b01/images/mid02.jpg
距今約3,400年前到2,700年前的殷周時代,可以稱之為「甲金時代」。甲骨文和金文是迄今所知最為古老的漢字體系,其單字的數量已達到4,000-5,000個,足以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
甲金文字的構形,以既生動寫實又簡易明快的象形字、會意字為基礎,大致上具備了後世歸納的「六書」體式。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601/picture/0601pic18917.jpg
甲骨文是古漢字的一種字體,特指商末用龜甲、獸骨進行占卜所記的文字。
殷人十分迷信,凡遇大事小事,如祭祀、征伐、漁獵、出入、年成、風雨陰晴、疾病禍福等,都要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凶。占卜的方法是首先打磨烏龜殼(主要是龜的腹甲版)或者其他獸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然後鑿鑽其反面,再加火烤,使正面顯示裂紋。他們在卜兆旁邊刻上文辭來記錄向神鬼詢問的內容、神鬼的啟示以及後來事情發展的結果,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甲骨文辭,或者叫做殷墟卜辭。其實,另有一些特殊刻辭並非用於占卜,而是主要用於登記龜甲獸骨的來源、數量、整治的過程,以及有關人員的名字等,內容往往十分重要。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601/html/c06/images/mid01.jpg
金文是古漢字的一種字體,又稱吉金文字、鐘鼎文字、鐘鼎彝器款識等,主要是指商周時代刻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中國大約從夏代開始進入青銅時代,晚商達到鼎盛階段。當時的青銅器上常鑄有作器者的族名、私名和所要祭祀的祖先名,字形比較原始,字數由少到多,能很清楚地反映出漢字發展演變的脈絡。商末周初一段時間,青銅器冶煉、鑄造技術又有了長足的進步,殷周王朝用大量的青銅賞賜貴族、大臣。這些人鑄造青銅器時,往往要刻鑄銘文來記述時王的恩賜,頌揚祖先的功烈,企望長久地留傳給子孫後代。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中說:著有族名金文的銅器,時代往往比早期甲骨文晚,甚至在西周早期的銅器上都還時常能看到這種金文。但是它們的字形卻比早期甲骨文更象形。這種現象應該是古人對待族名的保守態度造成的。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601/html/c07/images/mid02.jpg
文字有記錄語言,傳達信息的作用。雖然漢字經過數千多年的「約定俗成」,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它又是在不斷變易的。產生變易的原因多種多樣,或因書寫條件的制約而變形,或因記錄語言的需要而分化、歸併,或因運用的便利而趨簡,或因區別的需要而加繁等。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601/picture/0601pic186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