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8E%9F%E4%BD%8F%E6%B0%91
各種不同的原因,促進了平地原住民的同化。給予漢族名字是在臺灣原住民中慢慢灌輸儒家價值的一種必須的步驟,而儒家價值是以漢族為主體的清政府辨認和操控一個完整人民的價值。在漢族社會當中,姓氏凸顯了從漢族神話當中,自黃帝和五帝以來,父系組先連結的明顯合法標記。因此,持有漢名可以得到比原來原住民身分更高的經濟和社會利益,並輕視以前非漢族的身分或是混合其血統。在某些例子當中,平地原住民成員所採用的漢字姓氏「潘」,可能和「番」同等為他們特定狀態的一種變化。平埔巴宰族的其中一個家族,透過福建省的血統,成為了地主紳士階級的一員。在其他的例子當中,平地原住民家族採用平常的漢族姓氏,但也可以探討出在臺灣的祖先為何。
在許多例子當中,大型的移民漢人會和同姓氏的人結合,組成同宗團體。這種同宗團體曾經是防禦方式的一種,因為許多宣誓成員,使用的是一種「血誓」的方式,宣誓在需要的時候,必須幫助其他的兄弟。而同宗團體利用這種姓氏的連結去形成家庭樹,本質上是製造了一個有別於血親的系譜,代替了常見於中國的真正血親組織。許多平地原住民加入了這種同宗團體,去獲取團體的保護,例如得到保險證書去對抗地區性的鬥爭,因此這些原住民得到了漢族的身分,成就了漢族血統。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9960
請問貴姓?-原住民姓名紀錄片影展
羅 融
2002/11/11 第346期
「謝路人」、「蔡小鳥」、「江那個」,這些,都是人們的姓名。
阿美族紀錄片工作者馬躍.比吼一系列【請問貴姓】共五支紀錄片,控訴著原住民被強迫換成了漢姓與漢名,也訴說換成漢姓漢名的族人當前處境:當換成了漢姓漢名,原有的氏族傳統難以追溯,陷入了愛情的戀人,到後來才發現彼此是一家人,那怎麼辦?一九四五年,國民黨政府頒布「修正台灣省人民回復原有姓名辦法」,原住民原有的傳統姓名,在中華民國的戶籍資料上已不復見,姓什麼,更無任何準則可依循。在紀錄片【請問貴姓】裡,有的原住民姓「蔣」,是因為戶政事務所的工作人員想說,「蔣是好姓耶!」至於叫什麼名字,則可能是電風扇吹的,吹到第四十五頁,那一頁上面有哪兩個字,就用那兩個字吧!姓名是什麼?一個人叫什麼名字,和他個體性的發展,有些什麼關係?當「路人」、「小鳥」......都成為一個人的名字,那個人的主體性何在?在【一直變大又變小的名字】一片裡,馬躍翔實紀錄了蘭嶼達悟人的命名過程,因為不識漢字、不懂漢語,甚至連「螞蟻」、「馬鹿」、「瓦斯」,都成了名字。在達悟人的傳統裡,一個人的名字是跟著家族新生命而變化的,有了兒子,即以兒子的名字來決定我的名字,有了孫子,我的名字則跟著孫子的名字再作變化,依循傳統文化,則個人的名字一生中至少有三次變化,但是,中華民國的戶籍資料,並不允許一個人更換名字這麼多次,原住民文化遇上漢人的制度,當然格格不入。【請問貴姓】一片指出,原住民是沒有姓氏的,拿前原民會主委「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來說,「尤哈尼」是自己的名字,「伊斯卡卡夫特」則是氏族的名字,並沒有姓,尤哈尼也不姓「尤」;而拿阿美族「馬耀.谷木」的名字來說,「馬耀」是自己的名字,但是「谷木」是父親的名字,所以,馬耀.谷木的兒子叫做「拉厚克.馬耀」,自己的名字在前面,父親的名字在後面,等到拉厚克.馬耀有了兒子,則將命名為××.拉厚克。所以,原住民最討厭被別人問「請問貴姓」的問題了,他們命名的方式,不像漢人,他們,是沒有姓的,以名字相接,便自成一脈相連的文化。然而,漢人制度並未與原住民文化接軌,當然,是誰握有統治權呢?但是,又是誰入侵了誰的土地?為什麼原住民得依循漢人的遊戲規則,才能生存?一九九五年,姓名條例修正案通過;二○○一年九月,原住民傳統姓名更可並列羅馬拼音,不必再以拗口的漢字加註;二○○二年七月,行政院更發佈「原住民民族別認定辦法」,原住民可登記族別。但是,從姓名條例修正案通過至今年九月為止,七年之間,恢復傳統姓名的只有五百九十五人,而恢復了傳統姓名卻又要求回復為漢名的,更有三十二人。當制度已經許可原住民使用自己的傳統姓名,卻不為大多數原住民所認同與接納,究竟是原住民本身的認同意識已趨模糊,還是社會大環境並不友善?馬躍的【換與不換之間】提出了許多疑問,卻待整個社會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