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粵劇的目的

2010-12-07 7:18 pm
我想知道政府發揚粵劇的目的

回答 (2)

2010-12-07 8:09 pm
✔ 最佳答案
推 廣 粤 劇 的 政 策 目 標

粵劇不但是本土文化的代表, 亦是本港以至華南地區一種主要的
表演藝術, 無論在藝術、文化和文物各方面均具有很高價值。政府會
致力保存、推廣和發展粵劇。

在保存、推廣和發展粵劇方面, 政府所訂的政策目標如下-
(1) 發展粵劇演出場地;
(2) 推動粵劇教育及拓展觀眾、鼓勵社區及民間參與;
(3) 培訓粵劇專業人員, 繼承傳統和鼓勵創作;
(4) 促進粵港澳合作、推動文化交流;
(5) 保存粵劇精萃、展示文化瑰寶; 以及
(6) 推廣粵劇為重點旅遊項目。

我們目前在保存和推廣粵劇方面的努力, 亦包括粵港澳三地的文
化當局共同努力, 呈文中央人民政府, 由其在2008 年9 月向聯合國教
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建議把粵劇列作「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的其中一個甄選項目。
2010-12-07 8:07 pm
粵劇歷史悠久,發展多年總不能一成不變。隨著時代的變遷,粵劇必須創新,才能吸引更多觀眾,繼續發揚粵劇文化。有見及此,香港政府與多位粵劇名人及學者合作,加上一些民間粵劇團體的努力,於短短數年間,創作了多部新編或改編的復古粵劇,就如羅家英先生的《曹操與楊修》、粵劇之家的《張羽煮海》、兒童粵劇《孤雛闖天涯》、折子戲《紅樓夢之黛玉進府》、《織錦奇緣》等。單是一九九五年至二零零二年在香港首演的新編及改編粵劇已超過一百部。在這個訊息萬變的社會,粵劇能否回復昔日光輝,仍是未知之數。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在民間團體或正規學院,對粵劇的發展和推廣已有了基礎,加上粵劇界自身的改革和創新,只要能配合充足的資源,對粵劇的發展定能比現在更上一層樓。 此外,香港政府現正籌劃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發展,致力推廣文化藝術,作為中國及香港重要傳統文化之一的粵劇,必定能透過此計劃的幫助,邁向光輝燦爛的局面。
六、七十年代,香港受到西方文化衝擊,曾在本港盛極一時的傳統粵劇文化漸漸衰落。其後,香港戲曲一直為商業性質,政府對粵劇的發展,一直也沒有甚麼政策,而推動藝術的工作,主要由一些民間劇團來承擔。但由於資源缺乏,粵劇發展可謂十分緩慢。到了九十年代末,在政府的推廣下,粵劇又開始被重視,慢慢活躍於社會大眾之間。
政府資助民團演藝學院 發掘粵劇界繼承人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的成立,可說是粵劇發展的一個轉捩點。藝發局於一九九八年成立了戲曲小組委員會,專注於制訂協助戲曲發展和有關政策。此後,政府不斷透過藝發局撥款資助一些民間劇團的粵劇培訓課程,藉此協助它們作有系統的培訓或研究。香港八和會館、劍心粵劇團和朗輝粵劇團等,都是當中的受惠民團。其中,朗輝粵劇團更致力培養兒童和青少年的粵劇人才,為粵劇界發掘「繼承人」。各界不斷對粵劇教育的訴求,正造就了正規粵劇課程的出現。在藝發局、香港賽馬會及私人贊助下,香港演藝學院於一九九九年正式開辦了日間二年制演藝文憑(粵劇)課程,其宗旨是培養粵劇的職業演員。在本年度香港演藝學院的開放日中,粵劇課程的學員展現了他們的學術成果。學員為觀眾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表演,務求令觀眾能認識到粵劇的四大表演元素:唱、做、唸、打。粵劇導師朱劍丹認為:「粵劇演員要有繼承人,觀眾也要有接班人。」粵劇從業員們深明此理,在推廣粵劇時不止培育一群專業演員,更為大眾市民提供接觸粵劇的機會,如展出粵劇文化資產供普羅大眾欣賞。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粵劇文物館及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均長期展出大量的粵劇劇本、場刊、黑膠唱片和文獻等珍藏,予社會各界人士參觀,配合座談會及親子工作坊,讓市民進一步欣賞粵劇藝術的特色。香港演藝學院於零一年更特別展出粵劇華美的戲服,透過《匯豐粵劇服飾薈萃》展覽使社會人士從衣飾中了解粵劇文化。  

   若欠缺外展活動,縱然活動在博物館及資料中心裡進行得如火如荼,定未能達至推而廣之的最終目的。有見及此,各粵劇團體近年在商場及街頭舉行展覽,打破地域限制,將粵劇文化引進生活中。零一年十一月康樂文化事務署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首屆「粵劇日」,邀請紅伶、香港演藝學院的學員及粵劇團體等多達500名表演者,舉行活動如攤位示範化妝、面譜拼圖遊戲、名伶簽名會及紅伶領市民齊唱粵曲等。 

   香港文化博物館更聯合新城市廣場於商場舉行「文化藝術廊」,在過去的五個月展出「粵劇紅伶吳君麗」展覽,令市民在商場購物時也能感受到粵劇文化氣氛的洋溢。「以前電視在籌款活動中播放著粵劇表演時,總會急忙改看其他節目。倒是近年來在街上湊熱鬧觀賞粵劇的化妝示範,又試穿服飾,才漸漸學會以藝術的角度欣賞粵劇。」梁小姐認為街頭展覽及活動較生動而有趣味性,表演者及觀眾在互相交流中打成一片,樂也融融之中對粵劇又有深一層的了解。


2010-12-12 22:09:59 補充:
  康文署表示,粵劇于去年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顯示粵劇文化得到國際及社會人士的肯定及認同,更是香港和珠三角地區的重要文化瑰寶。為加強粵劇承傳工作,今年“粵劇日”的表演節目以傳統排場折子戲為主。此外,為鼓勵年青一代參與粵劇藝術,一眾兒童及青少年粵劇團體及學界粵曲比賽優勝者,亦輪流演出粵劇折子戲並演唱名曲,無論粵劇名伶或是劇壇新秀,均為推廣這個嶺南文化藝術傾力演出。市民正好透過參加“粵劇日”的活動,對這個傳統文化有更多認識。

2010-12-12 22:10:18 補充:
  粵港澳三地政府由2003年開始,將每年11月最後的一個星期日定為“粵劇日”,藉以擴闊觀眾層面,達到推廣及保存粵劇的目的。(完)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26: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07000051KK0028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