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為何對台政策攻棄不定

2010-12-07 3:50 am
清初為何對台政策攻棄不定

回答 (6)

2010-12-07 10:30 pm
✔ 最佳答案
即使是本土仍然未穩定,南方三藩,西北準噶爾及北方俄國等,還有各地的少數民族及回子等,要虛耗資源去攻打當時價值不大的台灣,恐怕因小失大。
2010-12-08 7:47 am
還有一件事就是!
攻打台灣要備有勇健的水師~
清初的水師沒有台灣強大~
因此才反間拉攏施琅擔任水師提督
2010-12-07 11:55 pm
是錢的問題,維持海外駐軍屬要龐大軍費,康熙初年剛經過三藩之亂,國庫空虛,所以才有為省錢棄守台灣的想法。
台灣入版圖後,清政府每年都要由福建運送糧食與白銀到台,直至乾隆中期藉由對外貿易,台灣的財政才開始自給自足。
2010-12-07 8:52 am
要攻或者放棄,也只是大臣的論調.

康熙的戰略是,順而撫之,逆而剿之。

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台灣,投降就封你做大官,來京城養老吧!

不投降就打到你投降...

2010-12-07 4:15 am
清初
施琅攻下臺灣後
清朝臣官分成兩派

一派主張放棄臺灣,認為保留臺灣只會增加清政府財政的負擔

而另一派是以施琅為首的,主張保留臺灣

但是 清 康熙皇帝一開始是認為臺灣只會增加朝廷的負擔,

而保持放棄臺灣的想法( 想想看,當時中國土地那麼大,相較起來臺灣真的很小
,而且開發台灣這塊土地又要花一大筆的經費 ),但是施琅提出了一些對保留
臺灣的意見 ( 例如: 臺灣土地肥沃 物產豐富 戰略地位重要,因為怕臺灣被當時荷蘭等國控制或成為海盜的據點而使大陸東南沿海不得安寧 )

後來 清 康熙皇帝採用了施琅的建議而保留臺灣
但是卻採取為防臺而治臺的消極態度來治理臺灣......
參考: 腦~
2010-12-07 3:53 am
當時朝廷認為台灣不過只是彈丸之地
治理台灣是件浪費金錢浪費人力的事
後來施琅強烈建議應該要接收台灣,清廷才勉強接收
不過後來治理台灣的政策仍然消極就是了.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1 18:30: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06000015KK0637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