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資料

2010-12-05 10:54 pm
我要生平,字,藉貫
急~!急~!急~!急~!

回答 (5)

2010-12-06 11:08 pm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AD%AB%E4%B8%AD%E5%B1%B1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是醫師、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家系

孫中山與全家人的合照,他在後排左數第五位
孫中山母親楊氏葬於香港飛鵝山百花林
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於日本東京結婚孫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說」和「東莞說」兩種說法。「紫金說」由廣東學者羅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認為孫中山的祖居地為廣東省東江流域的紫金縣公館地區,與翠亨的孫氏不同宗。「東莞說」為孫中山故鄉的翠亨孫氏所提出,此說認為孫氏祖居地為廣東省東江流域的東莞市長安鎮上沙村,主要依據為孫中山家族的族譜。羅香林的「紫金說」提出之後,一直與「東莞說」針鋒相對,故而產生了關於孫中山祖居地的爭論。「東莞說」一直是被社會主要接受的說法,現在孫氏家族的長子嫡孫孫滿等親屬後代均亦認同。雖有「紫金說」與「東莞說」兩種學說的爭議,但孫中山的祖先從東莞遷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況,則是被公認的。
==================================
現在客家人跟粵人仍在爭奪孫中山的族屬,客家人以「紫金說」指孫中山為客家人,而粵人(廣府人)則指孫中山為粵人。台灣方面指孫中山為客家人只是跟隨國民黨的資料,沒有實則的考據,中山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則收藏大量資料佐證孫中山為粵人。而孫中山後人之中,只是孫女孫穗芳承認「紫金說」,其他所有後人都承認「東莞說」。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翠亨村)網頁:http://www.sunyat-sen.org/
http://www.sunyat-sen.org:1980/b5/www.sunyat-sen.org/sun2007/sunjiasi/sunjiansi1.htm
孫中山的家世資料與研究
http://www.sunyat-sen.org:1980/b5/www.sunyat-sen.org/sun2007/sunjiasi/sunjiansi95.htm
孫中山是客家人,祖籍在紫金
---評《關於孫中山的祖籍問題》 潘汝瑤 李虹冉http://www.sunyat-sen.org:1980/b5/www.sunyat-sen.org/sun2007/sunjiasi/sunjiansi97.htm#2
國父不是客家人 施榮安
http://www.sunyat-sen.org:1980/b5/www.sunyat-sen.org/sun2007/sunjiasi/sunjiansi11.htm#1
關於潘汝瑤、何國華誣指我館篡改、歪曲歷史的覆函 翠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附件一:1990年我館給市文化局答覆潘汝瑤指我館篡改歷史的函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附件二:關於孫中山祖籍問題的幾點意見 廣東省孫中山研究會
2010-12-06 7:12 am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84年與本縣 盧慕貞 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並與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1895年至1911年策劃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屢遭挫折而鬥志彌堅。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得到各省回應,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是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12年4月卸大總統職,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宣傳。袁世凱竊據大總統職位後陰謀復辟帝制,孫中山乃於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1915年與宋慶齡結婚。

1917年,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被推舉為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1919年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擔任總理。1921年,非常國會又於廣州議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再舉護法旗幟。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複任大元帥。同年接受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實行合作,以推進國民革命。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上海孫中山故居】在上海繁華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側的香山路上(原莫利愛路),坐落著一幢歐洲鄉村式樣的小洋房,這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 山和 夫人宋慶齡1918年至1925年間在上海的寓所。自1894年創建興中會, 孫中山 先生就一直奔波於海內外策動起義、領導革命,自己卻連個固定的住所都沒有。為了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買下這棟住宅捐贈給他。這裏是孫中山生活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也是他思想發展和飛躍的歷史見證地:在這裏,孫中山潛心研究革命理論,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完成了《孫文學說》、《實業計畫》等重要著作;在這裏,孫中山會見中國共產黨和蘇俄代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完成了他思想上巨大的飛躍;在這裏,孫中山召開會議,著手改組國民黨,醞釀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在這裏,孫中山舉行記者招待會,向國人發出和平統一祖國的號召……1924年,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次年3月12日病逝於北京。宋慶齡料理完孫中山的喪事後回到上海,繼續在此居住。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上海,宋慶齡接受中共方面的勸告,離開了這裏。抗戰勝利後,宋慶齡將此寓所移贈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

地。1949年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這裏。1961年3月4日,故居成為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現在故居內的陳設,絕大多數是孫中山和宋慶齡使用過的原件原物,並遵照宋慶齡生前回憶按二、三十年代原樣佈置。樓下是客廳和餐廳,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小客廳,在書房和臥室前,有一間長方形的內陽臺。樓旁是汽車間。樓前是一片草坪,圍繞著冬青,香樟和玉蘭等樹木花卉。
上海孫中山故居是世人敬仰的革命聖地,党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許多外國政府的首腦都曾到這裏瞻仰,每年有數萬外賓、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和國內觀眾前來瞻仰。
每逢 孫中山 先生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和逝世紀念日(3月12日),故居內外總是放滿鮮花,上海市領導、各界人士 和孫中山 先生家屬懷著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孫中山故居,緬懷孫中山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豐功偉績。
孫中山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上海孫中山故居,作為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永遠屹立在中國人民心中。






2010-12-06 12:53 am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於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1875年幼年孫中山入村中私塾讀書。1878年孫中山隨兄長赴檀香山,後在當地教會學校讀書。1883年孫中山回到故鄉。不久,因損壞村內北帝廟神像而被迫赴香港讀書。1887年孫中山入讀香港西醫書院,課餘與陳少白等經常議論時政,探索改革道路和方法。1892年孫中山畢業並獲得開業執照,即到澳門鏡湖醫院任職。稍後,轉到廣州行醫。1894年孫中山北上投書李鴻章。11月,從上海赴檀香山建立了興中會,是為革命派第一個團體。1895年孫中山在香港建立了興中會總機關,策劃在廣州起義。後因事泄,起義流產。孫中山逃亡到日本,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896年孫中山前往倫敦,旋被清政府駐英使館人員綁架。在囚12天後,被康德黎等營救釋放。1897年孫中山留英考察,並經常到大英博物館圖書館讀書。三民主義開始形成。1899年孫中山在日本等地進行宣傳、組織活動,策劃新的起義。1900年惠州起義爆發。孫中山在台北設立指揮機構。義軍發展迅速,後因彈盡糧絕解散。1901-1903年孫中山主要在日本進行革命活動,與中國留學生的聯繫加強,同時開始同保皇派論戰。190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門,並為其重訂章程要義。又在歐洲各地聯絡中國留學生,準備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1905年夏天,孫中山與黃興等建立了同盟會。這個全國性的新型革命政黨,起到了「中樞」的作用,包括組織武裝反清鬥爭,推動同保皇派的論戰,廣泛開展宣傳、組織工作,最終點燃了辛亥革命的火焰。1906年孫中山制定了《革命方略》,黃興等參與了這項重要任務。1907年孫中山等策劃了潮州黃岡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欽州防城之役以及鎮南關之役。1908年孫中山又策劃了河口之役,並加強籌款活動。1909年孫中山從南洋赴歐洲、美國籌款。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事敗。孫中山於年底在檳榔嶼召集會議,準備在廣州大舉。1911年經過比較充分的準備,廣州黃花崗之役於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爆發。黃興親自指揮,但因協調不當等原因而告失敗。這次起義的影響巨大,成為辛亥革命的序幕。
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義,次日佔領武昌,旋又攻克漢口,與支援清軍展開攻守戰。形勢發展迅猛,各省紛紛響應。
12月25日,孫中山經歐洲返抵上海。
12月29日,孫中山被獨立各省代表選為首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職,發表宣言和告同胞書。主持南京臨時政府,並在短短的三個月中發布了一系列有關民主建設、發展實業、改革教育和取締陋習的法令,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月1日,根據南北議和的協議,孫中山解職並推薦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
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孫中山被選為理事長,由宋教仁代理。1913年年初,孫中山赴日本考察並接洽鐵路貸款事宜。
3月25日,孫中山在得悉「宋案」後趕返上海,策劃反袁鬥爭。
7月,在孫中山策動下,12日,江西獨立,二次革命爆發,南方、西南數省響應。旋即失敗。
8月,孫中山經福建赴日,再次開始流亡生涯。
2010-12-05 11:18 pm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孫文,字載之,號日新、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是醫師、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後人以「中山先生」相稱;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孫中山早年受基督教會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官話、粵語、英文、日語,有醫生資歷,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因此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政府的革命發起者之一,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政策,使得中國共產黨得以在國民黨內部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註 1]-1925年3月12日),本名孫文,字載之,號日新、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是醫師、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民族主義者、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後人以「中山先生」相稱;其後以此稱謂對孫文的慣稱為「孫中山」。孫中山早年受基督教會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官話、粵語、英文、日語,有醫生資歷,倫敦蒙難後引發政治風波,使其在中外享有知名度,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因此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為建立中華民國政府的革命發起者之一,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政策,使得中國共產黨得以在國民黨內部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40: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1205000051KK007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